•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17:47: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夷陵之战,三国鼎立稳定成型。其实除了三大战役之外,三国时期的石亭之战也影响深远,可是并不为人所熟知。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魏军大败,吴军斩俘魏军1万余人,之后不久曹休羞愤而死。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石亭之战,魏国方面,曹休率10万军队,另外还有两路军队,所以人数在10万之上。吴国方面,陆逊等统率9万军队在前线迎敌,孙权在后方,人数也在10万之上。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总参战人数都没有20多万,双方兵力加起来有20多万,因此这个作战规模足以和三大战役相媲美!另外,东吴之所以此时发动石亭之战,是为了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相互配合,是吴蜀联盟的遥相呼应。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除了作战规模之外,评价一场战役的影响程度也不能忽略战后的影响,石亭之战的影响非常深远,也足以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

一、孙权称帝。曹丕在公元220年篡汉称帝,紧跟着,刘备在公元221年也称帝。曹丕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汉朝,程序上说得过去;刘备则拥有汉朝宗室的身份,兴灭继绝,复兴汉朝,也有足够的理由;唯独孙权啥都没有,在汉朝的官职很低,跟刘氏也没有血缘联系,完全是凭借武力统治一方,要称帝建国底气不足。石亭之战后的第二年,公元229年,孙权也终于称帝,孙权选择此时称帝,正是靠着石亭之战的辉煌胜利。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二、曹魏劳师动众,结果损兵折将,被吴国斩杀、俘虏的士兵一万多人,损失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此战魏国实力大为受损,二十多年后才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伐吴之战(东兴之战)。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三、魏国宗室凋零。曹休当时是魏国的大司马,是曹魏宗室的最高将领。曹休在石亭之战后羞愤而死,魏明帝曹睿只好起用外姓人满宠为东线主帅,宗室为帅的先例就此打破,司马懿不久就任西线主帅,魏国的根基开始动摇。之后虽然有曹真、曹爽父子相继,但是已经没人能够遏制司马懿的崛起!

四、石亭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再次稳定下来。此后直到公元262年司马昭大举伐蜀,三国方面再也没有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三国时期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影响深远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石亭之战,是三国稳定对峙时期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影响深远不亚于三大战役。孙权终于凭借这次胜利,在229年称帝;魏国方面,实力大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大规模伐吴;曹休死后,魏国宗室人才凋零,不得不依靠外姓大臣,埋下了日后司马氏篡位的祸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23: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的石亭之战是被忽略的一场战役,为孙权称帝打下基础
...问题来了,石亭之战的结果如何呢?一具体来说,在三国时期,曹魏不仅和蜀汉在雍凉地区展开了激烈地较量,还和东吴在江淮地区多次交手。对于东吴来说,江淮地区是自己的防线和缓冲区,所以
2023-01-29 21:59:00
石亭之战:三国时期影响不亚于赤壁之战的战争,却被世人严重忽视
...关于石亭之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和参与的将领级别,在三国时期是数一数二的,只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能跟它比一比。近二十万大军在曹魏和东吴之间展开激战。曹魏方面,主要由曹丕托
2025-01-03 10:55:00
你知道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是谁吗
...还有印象。小编近来读书发现,这个周处居然曾经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和后来的西晋都做过官,最终还战死沙场。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内容: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
2024-06-18 20:47:00
石亭之战,曹魏和东吴巅峰对决
...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三国战争史中的大战,石亭之战在兵力规模上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各在5万人左右。在石亭之战中,东吴
2023-07-10 07:55:00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权臣,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三国时代几次大战基本都是以少胜多,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石亭之战等等。其实在后三国时代,孙权死后,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曾以4万人大败魏国7万大军,也是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公元25
2023-06-20 20:12:00
此人武力值可排魏国前二,只是有一缺点
三国时期名将无数,很多人武艺出众,深受人们喜爱。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许多名将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特别是名将之间的经典战例更让人们津津乐道。三国时期名将的武力值历来是人们所讨论得
2024-07-06 16:29:00
他是三国中真正被气死的名将,不是周瑜也不是曹真
...。在石亭,曹休中了鲁迅、朱桓等九万多人的埋伏。一场大战,曹休大败,杀敌一万余人。如果关键时刻贾奎的到来,没有让东吴以为曹魏的援军即将撤出战场,曹休很有可能被陆逊全军覆没。石亭
2023-02-18 19:54:00
三国曹魏名将曹休:被低估的千里驹,英勇善战却命运多舛
在三国时期,魏国无疑是最为强盛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除了曹操的英明领导,更离不开他手下那群能力高强的将领。诸葛亮曾说曹操手下良将千员,最负盛名最被低估的名将,恐怕非曹休莫属。曹休
2024-04-23 11:47:00
“捋虎须”将军朱桓的二三事
...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生于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
2025-03-16 13: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