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谦慎|耽于金石书画的《汲古之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09:16:00 来源:澎湃新闻

碑帖学者陈麦青近期将2016年以来撰写的十几篇短文汇编成集,名曰《汲古之乐》。这十几篇文章涉及碑版,印鉴,书评,观展体会等,多为学术札记。这些札记带有明显的个人写作风格,文中对一本书,一件拓片,一个展览的评论,通常概括简约,更多的篇幅是借着对象提供的某些线索来发挥自己的研究。

陈麦青兄耽于金石书画之学多年,近将2016年以来撰写的十几篇短文汇编成集,名曰《汲古之乐》。这十几篇文章涉及碑版,印鉴,书评,观展体会,除了最后那篇谈谢稚柳先生的文章像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外,其他多为学术札记。

麦青兄的这些札记带有明显的个人写作风格。他对一本书,一件拓片,一个展览的评论,通常概括简约,更多的篇幅是借着对象提供的某些线索来发挥自己的研究。这一特点在十年前已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当时他评论的正是我的《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在《也说文人与拓工》一文的第一段,麦青兄便写道:“作为向有兴趣的同好,喜闻乐读之下的掩卷之余,犹多意味,遂就平日关注所及,拉杂略说,以稍尽兴。”也就是说,他以拙著涉及的一些材料或议题为引子,再做发挥。譬如说,我在拙文中指出,清代对精拓的赞美通常简短抽象。相比之下,书论和画论中的很多语词是具有导向性的,它们既可以用来概括我们的体验,又可以引导人们来分享这种体验。麦青兄则引用了沈树镛在《郑斋金石题跋记》中用董源、巨然墨法和吴湖帆在《梅景书屋题跋记》中用米家山水来比喻精美的水墨淡拓的文字,对拙著的疏漏作了补充。一般读者如果只是泛览拙著,并不能察觉到麦青引用这些材料的用心,而我则有深切的感受。

同样的循题发挥,可以在收入《汲古之乐》中讨论薛龙春《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21年)的文章中见到。薛氏的《辑考》将目前传世公私收藏的黄易的数百通信札,做了释文和考订。由于黄易是乾嘉时期金石圈的重要人物,这批数量巨大的信札的整理与刊行,为学界研究乾嘉时期的金石学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所以麦青兄便用“开卷有得,如行山阴道上”为题,来说明这本书重要的文献意义。

这篇文章并非寻常的书评,一一列举《辑考》的贡献与缺失,而是更像读书笔记,娓娓道来平素读书的一些观察和心得。譬如说,《辑考》中有朱枫致黄易的一通信札,提及“承询车君延聘,系拓手之工者”。麦青从这一信息出发,列举了朱枫《排山小集》、《王同愈日记》、《雍州金石记》零星的记载,勾勒出乾嘉时期活跃在关中的一个名拓工的大致活动。这样的引申和补充也彰显了《辑考》的价值。

白谦慎|耽于金石书画的《汲古之乐》

朱枫致黄易札

《汲古之乐》中的文章,篇幅多在5,000——8,000字之间,通常既无导言,也无结论,有感而发,意尽则止,写作方式灵活。涉及的内容,相当具体,如考证“介侯”不是杨介侯而为张介侯,考订《天发神谶碑》善拓上两方印章的归属,在某些人看来,无关宏旨。但这类发现如果不及时发表,很容易以讹传讹。书中不少文章,首见于《文汇学人》、《上海书评》、《澎湃新闻》等媒体,而非学术刊物。这就令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汪世清先生在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发表的一系列考证八大山人和石涛行踪的短文。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大公报》尚能在照顾一般民众阅读趣味的同时,刊登这类十分专业的考据文章,本身就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见证了当年办报人和部分读报人的风雅。这类发现,日积月累,汇聚成编,集腋成裘,也能蔚然可观。

白谦慎|耽于金石书画的《汲古之乐》

《天发神谶碑》存世最旧拓中所钤“北海开国陆伀之印”

麦青兄长于金石碑版之学。金石学自肇始之日,便和题跋有不解之缘。宋代金石学名著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的《隶释》,都是跋尾的汇编,拓片和题跋从此形影难分。无论是整拓的裱边和诗塘,还是剪裱本的引首与拖尾,自题或邀请众人题跋,成了一种写作、阅读和观看的传统。

金石书画的题跋,有的是实质性的研究,有感而发的心得,有些则带有应酬成分,更简单者,则为独自把玩或与友人同赏后的观款,仅仅记下日期、里籍、姓名而已。最简短的完整文本,是收藏印的印文,仅一二字。说它完整,是因为刻在印面上,亦然独立。一个收藏家的姓名,在他的信札中署款,只是信札的一部分。但是赵之谦为沈树镛刻的朱文姓氏印“沈”,钤在后者收藏的碑帖上,却是一个完整的文本。文本简单如此,也能像麦青在《汲古之乐》中讨论的一本旧拓上的两方印章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能反映出一件拓本不同时代与同时代的前后左右的递藏和观览关系。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人们格外重视关系。传统学术中有两项重要工作:编年谱,考交游。即便在今天这依然是文史研究和艺术史研究重要的关注点。历史人物留下资料少者,可为其做相对简略的年表,资料多者可为其编年谱,尽量记录谱主的各种交游,把时空中的人际关系呈现出来。它既是编撰者自己的学术成果,也为他人的研究奠定文献的基础。这种符合中国社会和文献特点的写作传统,即便在当今,也依然有不少传承者,如麦青兄就曾编撰《祝允明年谱》。

和许多(并非全部)金石题跋相似的,便是学术札记。顾炎武的《日知录》、阎若璩的《潜邱札记》,是清初著名的学术札记,札记体学术成果不胜枚举。我上大学时,在当时出版的书中,还不难见到老一辈学者札记类的著作,如西北大学陈直教授的《读金日札》。既没有构筑宏观框架的企图,也不落现代学术八股的窠臼。

白谦慎|耽于金石书画的《汲古之乐》

陈麦青著《汲古之乐:碑帖、尺牍及其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大多数的题跋和札记都是短文。1990年代我刚入艺术史领域时,还能读到美国艺术史界的老教授们以前写的短文,发表的刊物也不限于同行匿名评审的刊物。譬如说,1957年,吴讷孙先生(Nelson Wu)曾在Art News发表短文《对怪异的宽容》,讨论了傅山的一个册页。这一册页如今不知踪迹,但吴先生的短文和所附图片却被我的《傅山的世界》引用了。今天西方的学术刊物还有发表学术札记(research notes)的,但大多写得像论文那样中规中矩。见诸西方学术刊物中的短文,多是书评。相比之下,就像鉴定学在中国比在西方受到更多尊重一样,题跋、札记、学术笔记这样的写作,在中国还有着更多的发表空间。如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史研究》有“读史札记”栏目,刊登短篇札记。颇不同于有些期刊发表的短文,多为照顾有些投稿者评职称之类的需求。既便是《中国史研究》发表的札记,在学术规范的约束下,和那些长文的写作方式也渐趋同。

因此,将麦青兄的札记写作放到学术史的背景下来看,大概可以看到学术范式的改变对写作模式的影响。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快,范式的转变可能也将越来越频繁。我们不久前还在为学术产业化叹息,今天便又开始为人工智能对学术可能的影响而兴奋或焦虑。行文至此,一个问题跳入脑中:ChatGPT究竟是写诸如“清代画家的地域审美观研究”这类论文容易,还是写麦青兄这些考据精审、文辞简雅的金石书画研究札记容易呢?答案留给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永和十二品全国名家书画题跋展(临沂站)”走进临沂新闻大厦
11月7日,“右军故里,岁岁永和——全国名家金石题跋巡回展”在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集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三百位名家题跋参展,并由绍兴市上虞区会稽
2023-11-08 15:15:00
发布会丨2024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即将开幕
...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4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将于11月9日至15日在潍坊市潍城区举办。此次文化周以“金石之都·更好潍坊”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以陈介
2024-11-07 16:04:00
右军故里 岁岁永和|永和十二品全国名家书画题跋展(临沂站)在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开幕
...虞区文化和旅游局、临沂新闻大厦联合主办。上虞区会稽金石博物馆、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共同承办的“右军故里 岁岁永和——全国名家金石题跋巡回展”在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正式开展。开幕式
2023-11-08 15:46:00
二十周年庆!西泠拍卖4月21日至22日济南公开征集藏品
...司常年征集:中国书画、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古董珍玩、文房杂件、历代瓷器、明清家具、紫砂及茶道具、造像艺术、中国历代钱币、
2024-04-19 15:16:00
...了湖北篆刻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共饮一江水,同承金石韵。本次展览汇聚中流印社社员的书画印作品70余件,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多见楚简帛艺术风格,从历代名人墨客咏湖北的诗文故事,
2025-08-10 07:09:00
贞珉有声——王大中跋兖州金口坝残石拓片展
...唐宋法帖,无不研摩殆尽。参加工作后,又从著名学者、金石书画家徐叶翎老先生潜心研习书艺,受益颇丰。书初从楷书入,进而转习行、草、篆、隶,于《张迁》、《石门颂》、以及米芾、王铎、
2025-02-08 23:55:00
金石对话杭州日报讯 5月24日,以“黄牧甫金石书画鉴赏”为主题的西泠印社社员活动日在孤山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西泠印社社员、10余位社外专家学者及杭州日报
2025-05-25 06:57: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浙博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七期第一场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善本碑帖专场展览在之江馆区书画厅举办。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四楼书画厅金石书画系列展览是浙江省博物馆在主动
2024-10-27 07:10:00
...书各家搜罗宏富,充栋连厨,丹黄耀眼。不止图书方面,金石碑帖、字画文房、磁玉竹木、印泥图章等种种有收藏价值的,各家均致力藏弆。如徐崇立对金石学颇具心得,所收藏的扇面装册有百余页
2023-05-08 13: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