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深夜11点,某直播间弹幕飞滚:“求求了让我欧皇(意为运气特别好)一次吧!”“吹口仙气再开一包”……弹幕之下,“已下单”提示闪烁不停。如今,网上直播间已经从卖盲盒变为拆盲盒,并且将未成年人当作重要的消费群体。同时,主播还利用精心设计的玩法和话术,引诱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据6月16日《北京晚报》报道)
据悉,时髦玩具、毛绒公仔、便签、签字笔……直播间拆盲盒的对象,从卡牌、文具到潮玩,几乎都是孩子们热衷的商品,时下热卖什么就拆什么,孩子追捧什么就拆什么。看直播拆盲盒,有的孩子甚至花掉七八千元。不少小朋友直言,喜欢直播间现拆的刺激感。
直播拆盲盒本质上就是饥饿营销。借助媒体报道来看,为了诱导孩子消费,直播间的主播都有一套相似的话术。例如,用言语制造稀缺感,是直播的第一步;当孩子们进入直播间下单、屡次拆卡不中时,主播就会暗示福利在后面。事实上,在直播间购买了主播承诺必含高稀有卡牌的所谓“福利包”,很可能开出的全是普通卡。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在《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须依法取得监护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沉迷。但是,有的直播间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如虽有“未成年禁止购买”标识,但在实际销售环节,商家并未核验购买者年龄。
直播拆盲盒围猎未成年人的现象亟待引起重视。一方面,平台应尽到监管责任。依据电子商务法,平台须履行审核义务(核验商家资质、商品合法性)和监管义务(处理投诉、抽检商品)。互联网平台可通过设置账号注册最低年龄限制、实施内容分级管理等措施强化源头管控,既规范直播行为又规避未成年人被不良直播内容所伤。
另一方面,家长须尽到监护责任。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沉迷盲盒之类的买卡拆卡行为。通过相关判例来看,有的未成年人擅自使用亲友手机在直播间下单,监护人并不知情,但发现后仍疏于管教,致使损失进一步扩大,故监护人应承担监护不力的过错责任。
此外,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明显带有赌博性质的直播互动进行严厉打击,净化网络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直播开盲盒如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涉嫌违反网络直播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依法维权。而商家的拒不发货行为则涉嫌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同样可依法要求商家兑现发货或者按照消费者支付的抽奖金额承担三倍赔偿责任。(杨玉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