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8 15:21:00 来源:澎湃新闻

列车停下来后,39岁的张翠从五号车厢上车。她把两个红色塑料篓筐推到靠近车门的过道内侧,扁担竖放后,在第一排坐下。

这天是3月2日早上7点20分,张翠乘坐的7272/7271次列车从湖南怀化站始发,开往终点站重庆梅江。这趟绿皮火车被称为“慢慢游”,只有八节车厢。为了满足春运旅客需求,列车又临时加挂了两节车厢。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3月2日清晨,7272次列车的车厢。

始发时,车厢里的旅客零零散散,大多是在渝怀铁路沿线上班的职工。伴随一声嘹亮的汽笛声,8点02分,火车到达锦和站,数百名挑着扁担的农户一拥而上。车厢里变得热闹起来。

张翠是其中一人。平时,她在浙江绍兴的工厂织布上班。由于年后工厂开工晚,那天她替60多岁的公婆去铜仁市赶集。

越靠近车门的位置,下车越快。张翠说,才能在铜仁火车站旁边的金码头惠民农贸市场占个好摊位。和她一样,其他农户也习惯坐在车厢两端,地上堆满冰糖橙、血橙、柚子、芹菜、野葱等农产品。

2006年4月18日,为解决铁路沿线职工上下班问题,7272/7271次列车开通,全程178公里,途经13个车站。“这趟列车改变了农户们的生计。”列车员向丽说,她在列车上工作了12年,眼看着铁路沿线的平房一点点变成高楼。如今,这趟列车已经成为农户们的“卖菜专列”。

“烂在地里可惜了”

上午9点06分,列车到达铜仁站。

到站十分钟前,张翠已经挤到车门口,站在红篓筐边,筐里装着芹菜、胡萝卜、甜菜和野葱。她把麻绳缠在扁担上,迫不及待地等列车员开门。站在她身旁的农户也毫不退让,边唠家常,边把篓筐往前挪动。

车门一打开,农户们挑着扁担、提起篓筐鱼贯而出。铜仁站为方便湖南农户出站,开放了不用核验车票的人工通道。为了抢个好摊位,大多农户一路小跑,选择走楼梯通道。有行动吃力的老人下车时,列车员会帮忙提起篓筐。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3月2日,铜仁站下车挑扁担买果蔬的农户。

从铜仁站到金码头农贸市场有500米,出了火车站,穿过马路对面的一条一米宽的狭长小巷,经过一片居民区后,农贸市场的蓝色牌子出现在眼前。路上,有卖鱼的年轻人走得过急,桶里的肥鱼蹦到地上,他们不得不放下扁担慌忙捉鱼。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出了铜仁站,农户们需要挑着扁担穿过一条窄巷才能到农贸市场。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卖鱼人走得太急,打着氧气的鱼活蹦乱跳。

人群中,81岁的李英满头银发,戴着红色针织帽。她体重不足百斤,挑着80斤重、两个装满蔬菜的篓筐,步履蹒跚地跟在队伍后面。

十几分钟后,等她赶到农贸市场时,只剩下摆摊通道外侧的边角位置。她往地上铺一张编织袋,把篓筐里的白菜、菠菜、小葱一字排开。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81岁的李英在卖白菜。

李英周围的摊主,大多是和她一样腿脚不便的老人。“小葱一块一把,蔬菜一块五角一斤。” 她吆喝着。很快,有了顾客,她卖的价格比本地商户便宜一半。“锦和镇家家户户都有菜地,(如果)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可惜了。”李英说。

李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马来西亚打工。因为机票太贵,已经几年没有回过家。小儿子年前干活时,摔断了肋骨,还住着院。她卖上一天菜,能挣个几十块钱补贴家用。

3月初,铜仁连日阴天。李英穿着棉服坐在菜筐上,手心冰凉。一来人,她就站起来招呼。看见有顾客把白菜外层略微干枯的叶子剥掉,李英很心疼。她小声嘟囔:“都是现摘的。”待顾客走后,她赶紧把丢下的菜叶拾起,放进菜筐里,带回家喂鸡。

在卖菜的农户中,张翠算年轻的。下了火车,她跑在最前头,扎着粗马尾辫的,很快消失在出站的楼梯口。

平日里,张翠外出务工时,年迈的公婆只能把菜卖给锦和镇上的商户。每斤菜的价格比在铜仁便宜两三倍。

他们生活的锦和镇地处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怀化接壤,西与贵州铜仁接界。全镇水田面积1.71万亩,柑橘种植面积1.23万亩。这里水土肥沃,盛产瓜果,是周边省、市、县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地之一。

然而,与其相距60公里的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常年阴冷潮湿,果蔬品种相对单一。因此,当地人很喜欢到农贸市场的湖南农户专区购买果蔬。

今年春节前后,张翠一天卖菜收入200元左右。她早晨6点多出门,搭火车到铜仁,在菜市场待上四五个小时,中午吃个包子,14点50分再返回锦和站。到了家,天还未黑,她有充裕的时间去地里,备上第二天要卖的蔬菜。

比起在工厂上班,张翠说,跨省卖菜不算辛苦。在工厂里,机器24小时转着,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白天和夜里两班倒。每次下了夜班,她两只眼睛干涩疲劳,脸上能擦出一层油。

为了省钱,她在工厂附近的平房租了一个单间,只有公共厕所,月租300元。“别人下了班,我还在干,收入才可能过万。”张翠外出打工有五年时间,她想给两个女儿存上大学的钱。

农户眼里“唯一的生计”

“沙田柚嘞,甜得很!”

“新鲜的血橙,十块钱五斤,十块钱六斤!”

……

在一片叫卖声中,卖冰糖橙的唐召安显得格格不入。他身穿一件劳保服,踩着皮鞋,站在重百斤的两麻袋冰糖橙旁边,笑容拘谨。这是他第一次到铜仁卖水果,但一上午只卖出一袋橙子。生意不好做,他心里着急。

时间是3月3日,天气湿冷。临近中午12点,农贸市场卖菜的湖南农户已经开始收摊,或蹲在篓筐边数钱。但天气冷,水果不好卖,一些摊主心有不甘,蹲坐在地上,仰头望向过往的路人。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3月3日天气阴冷,过了中午,有果蔬没卖掉的农户将卖菜“阵地”搬到了火车站马路对面。

唐召安今年60岁,他身材挺拔,但白发已经冒出来。年轻时,他曾在铜仁做过六年小学教师,每月收入40块钱。婚后,为了养家,他跑去浙江的电器厂上班,工作十几年后,升到了工厂的车间组长。去年年初,因为父亲生病,兄弟们轮流照顾了几个月,妻子要带孙子,他只好回老家伺候父亲。

待父亲去世,他再想回厂里上班时,老板告诉他,厂里招了年轻人,没有他的位置了。年前,他去其他厂里面试,人家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证,就没招他,“只想招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有些无奈地说。

过去,他在电器厂上班,工友喊他“老头子”,显得亲切。但唐召安却觉得难为情。他生怕别人嫌弃自己年龄大,因此干活格外卖力。厂里很多订单来自国内外的电商平台,作为组长,他需要用电脑打字输入产品信息,但手速明显赶不上年轻人。

从工厂辞工后,待在老家麻阳县尧市镇的一年多,儿子每月给家里打两千块钱,当孙子的生活费。唐召安心里并不踏实,一双儿女都在浙江打工。过去,他在厂里每月收入一万多,给家里修了两层小楼,还出了几十万帮儿子娶了媳妇。但如今,告老还乡,他不知道除了种地卖果蔬,还能做些什么。

中午12点刚过,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垃圾。卖完菜的农户们收拾好扁担菜筐,陆续前往火车站。唐召安把红色网兜里的冰糖橙塞进编织袋,将卖水果的“阵地”转移到其他水果摊主旁边。不过,“两块钱一斤的冰糖橙”在当天的市场上毫无优势,着急赶火车的农户一再降价,甚至低至几毛钱一斤。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唐召安把冰糖橙塞进编织袋,将“阵地”转移到其他水果摊主旁边。

唐召安算了笔账,早晨从家里坐大巴到锦和站花了5块钱,从锦和到铜仁火车票7块,农贸市场卫生费3元。算上回程路费,他当天的收入几乎不够开销。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锦和站到铜仁站的纸质车票

卖柚子的李富贵也坐不住了。虽有腰疾,但他决定挑起扁担走街串巷,心想卖得快一些。李富贵今年66岁,前些年,为了多卖些冰糖橙,他每天挑一百二三十斤的篓筐赶火车。有一天,他的腰部突然使不上劲,疼得直冒虚汗,后来被检查出腰椎压迫神经。去年,他花了一万多,在腰部安装了钢板。

身体日渐衰老,但他不能停下来。李富贵说,虽然他每月有120元的养老金,但家里有9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自己30多岁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娶亲至少要准备十万元的彩礼。由于身体不如从前,他不再种冰糖橙,只打理家里的六亩柚子树。在镇上,柚子收购价每斤五毛钱,但在铜仁市场,能卖到两块钱一斤。

由于“卖不起价钱”,两个儿子都劝他别种地了。但李富贵舍不得经营了一辈子的果树,隔三岔五瞒着孩子们到铜仁卖水果。 “就当来铜仁玩耍,锻炼身体。” 他宽慰自己说。

在距离唐召安摊位不远处,71岁的田全和老伴蹲坐在地上,箩筐里还剩半筐血橙。两人手里各端着满满一碗酱油糯米饭,搭配有青椒、土豆丝、折耳根等小菜。

浇了酱油的糯米饭,五块钱一大碗,三块钱一小碗。推车卖饭的大姐半年前,陪孩子到铜仁读书,发现了卖饭给湖南摆摊农户的商机。他们的需求就是“便宜,能吃饱,不耽误看摊。”

田全的家距离锦和站有十里路。每天早晨,他和老伴6点起床,先骑电动三轮车到火车站,再一人挑一扁担果蔬到铜仁。老伴卖青菜,他卖水果。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怀化的县里买了商品房,但他有操不完的心,总希望能帮衬上子女。2014年退休前,他是麻阳县长潭乡的村干部。退休后,他跟随工程队修过房子,五六年前,身体吃不消了,才回村种植黄金贡柚、血橙、冰糖橙。

田全家里的六亩果地,每年橙子产量三万斤。有人会开着厢式货车到村里收购,价格1.25元/斤,每次都会安排五六个工人把品相不好的橙子挑出来,“有一点疤都不行”。被筛选出来的橙子有三千斤,只能堆放在库房里。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田全家里储存的部分橙子。

为了赶在回程列车发车前卖完,田全和很多卖水果的农户挑扁担到了铜仁站对面的马路上兜售。血橙原本两块钱一斤,客人砍价后,一路跌到六毛钱一斤。直到有人用14元的价格买下篓筐里最后22斤血橙,田全和老伴才算完成任务,往火车站奔去。

公益“慢火车”

这趟列车上80%以上的旅客都是跨省卖菜的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年轻时出去打工,60多岁找不到活儿了,只能卖点东西。”列车长俞翔介绍说。

李富贵心里感谢这趟列车,通过跨省卖菜,每年能增加两三万元收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据俞翔观察,有些卖果蔬的老人,在家里还要带孙子孙女。“他们手里有了钱,家庭地位提高了,不用天天向儿女要钱。”

2022年7月8日,湖南省包括7272/7271次列车在内的7趟公益“慢火车”升级为空调车,从锦和站往返铜仁站单程的票价,由过去的三块钱,涨到七块钱。沿线的苗族、侗族农户可以搭乘“慢火车”,将自己的农产品带出大山。

为了方便旅客上下车,7272/7271次列车在锦和站、桃映站等站点专门设置了乘降所,网上不售票,上车再买票。据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发现,2023年,怀化往返梅江7272/7271次列车挑扁担的旅客约占60%,怀化往返澧县7266/7265次列车扛背篓的旅客约占50%,为了解决旅客篓筐、背篓放置问题,每节车厢拆除了两个座位,保留94个位置。农户们也被允许在公益“慢火车”上出售农副产品。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为了解决旅客篓筐、背篓放置问题,7272/7271次列车每节车厢拆除了两个座位,保留94个位置。

但由于火车上旅客群体不同,有时会出现俞翔感到无奈的情况。春运期间,他所在列车曾被多位旅客投诉——在乘降所上车买票的农户习惯“随便就坐”,而通过铁路系统购票的旅客要“按座位坐”。为此,列车员经常要协调座位,规范篓筐摆放,向旅客解释公益“慢火车”的特殊性。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这趟列车就不会停下来。今年1月下旬,湖南省多地出现暴雪,全省23个县市区超过10厘米积雪,高寒山区深达35厘米,多地高铁停运。7272/7271次列车仍在运营,向丽回忆说,有的农户不知道第二天有暴雪,前一天就装好了菜。“那天市场上的新鲜蔬菜少,白菜的价格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

为便利旅客农产品交易需求,列车工作人员在车厢中配备了电子秤、塑料袋、透明胶等,供乘客免费使用。

2021年9月,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怀化公益“慢火车”队列车值班员程雅婷与十多名同事组成了“春梅直播队”,用休班时间通过直播线上线下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一年前,列车员杜丽萍从怀化往返深圳的快车调到公益“慢火车”上,并加入“春梅直播队”。据她介绍,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大多从麻阳县谷达坡站上车,到吉首站卖菜。夏天水果丰收的季节,农户经常将李子、鸭梨硬塞到列车员手中。他们也会主动帮助在吉首站没卖完菜的老婆婆,把菜洗净,在回程列车上售卖。

在其他列车上,列车员与旅客或许只有一面之缘。但在公益“慢火车”上,他们和农户们几乎天天见,变得“像亲人一样。” 杜丽萍感慨道。

3月3日那天,唐召安仅卖掉10斤冰糖橙。 晚上,他没有回家,在已经退休的老同事家住了一晚,把剩下的冰糖橙赠送给了同事。第二天,他去当初教书的学校门口转了一圈后,坐火车返回了锦和站。

同一天晚上10点半,回到家的田全和妻子还坐在小板凳上,装第二天要卖的血橙。为了储存时间更久,每颗血橙都包了一层保鲜膜。老两口先把保鲜膜撕掉,再用手帕把血橙擦得锃亮。

田全说,市场上卖橙子的农户太多了,品相好一点,卖得快一点。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3月3日夜里10点半,田全和妻子还在一个个拆保鲜膜,装第二天要卖的橙子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到达锦和站,站台上等待上车的乡亲们有的挑着满满两筐冰糖橙,有的挑着一担蔬菜,有的提着一篮子土鸡蛋正排队有序上车。“包菜姐姐,又来了,今天挑这么多冰糖橙去铜仁卖呀。”7272次
2023-02-01 11:00:00
慢火车上的春天 十九年“卖菜专列”往返湘黔
...,便成了锦和及周边乡镇菜农们增加收入的好途径。麻阳冰糖橙,又叫冰糖泡或冰糖柑,果粒饱满、肉厚无渣、橙香浓郁,深受铜仁人的喜爱。最近,汤红英和妈妈孙友莲每天都会挑着一百来斤冰糖
2025-03-22 02:33:00
湖南公益慢火车上开集市 十年助农“带货”逾千万斤
...列车上,“春梅服务队”直播队员对着镜头推介地方特产冰糖橙。通过火车直播间,沿线众多时令水果、土特产销往各地。11月25日,湖南公益慢火车7266次列车停靠怀化麻阳站。(怀化慢
2023-11-29 17:21:00
湖南慢火车的“带货女王”:一年助农销售超400万斤农特产
...转自:中国新闻网程雅婷在列车上整理帮果农免费运送的冰糖橙,采购商将在列车沿途车站接收。鲁毅摄(新春走基层)湖南慢火车的“带货女王”:一年助农销售超400万斤农特产中新网怀化2
2023-02-05 10:13:00
...是这旋律中一段温暖而激昂的乐章,它承载着众多农户的生计与梦想,见证着乡村的变迁与发展。这趟平均时速仅40公里的公益慢火车,终年无休、票价低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卖菜专列”
2025-05-12 11:53:00
小小冰糖橙  致富新希望
...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元布村从实际出发,整合资源,把冰糖橙作为特色产业,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各村积极发展冰糖橙,实现冰糖橙产业良性发展,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2024-01-09 03:39:00
“火车超市”上新了!“带货车长”如何帮乡亲们开拓销路,看看吧
...”就如同毛细血管,微小却必不可少,它们满载着百姓的生计和希望,一起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2023-09-13 21:07:00
今年春节,你回家吗?
...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拉开序幕。春运首日,记者来到铜仁火车站,火车站客流量明显比平日增加许多,只见过往旅客行色匆匆,他们携家带眷,扛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回家的路。记者在进站口遇到
2023-01-09 09:16:00
冬游贵州 别样风景 | 多业态融合打造贵州冬季旅游好景致
...景道”“坝陵河大桥研学旅行基地”“贵州苗乡侗寨‘村火车’”上榜。以国道354为基础,“G354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道”将各类旅游资源有机衔接,串联沿途自然人文景观,游
2024-12-08 21:4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发生3.7级地震
华商网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3日10时32分,在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塌陷)(北纬27.28度,东经111.64度)发生3.7级地震。来源:华商网 编辑:唐港
2025-10-03 12:57:00
武当山景区“小红帽”高效救助走失男孩,多方联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王菡萏)10月3日,武当山景区上演暖心一幕:景区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高效协作,成功帮助一名11岁走失男孩与亲属团聚
2025-10-03 13:20:00
贵阳民生路“双节”人气爆棚!真空包装让美味“装进行李箱”
“早就听说贵阳民生路是美食天堂,这次特地带家人来体验。”10月2日,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提着刚买的香酥鸭,满脸期待地说道
2025-10-03 12:08:00
闻令而动!德江人民医院联动多部门点亮“生命希望”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国庆佳节的梦乡时,德江县人民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深夜救援正在上演。一名伤者坠入5米深坑,情况危急。医院120急救团队闻令而动
2025-10-03 08:33:00
石家庄市鹿泉区:畅游“小三亚”
10月1日,游客在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项目游玩。国庆假期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10月1日
2025-10-03 08:01:00
记者走基层|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
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10月1日,在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现场,工地“夫妻档”梁俊岭(左)和李随连(右)在讨论项目建设情况
2025-10-03 08:02:00
华商网讯 江苏东海县应急管理局10月2日发布情况通报: 10月2日11时许,东海县牛山街道富华西路88号名家厨房酒店三楼屋面局部倾塌
2025-10-03 07:33:00
记者走基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10月1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学科带头人耿翠芝正在与患者交流病情。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摄10月1日8时许
2025-10-03 07:57: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二十五年间的江南月饼
文|戴发利父亲去世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来,每到中秋前几天,母亲都会收到由江苏江阴寄来的一个邮件包裹,打开看,是四包江南当地特产老式月饼
2025-10-02 08:13:00
记者走基层|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
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10月1日,参加2025年“为祖国升帆”活动的杨雅思晗(左一)操作帆船,用升帆礼节为祖国庆生
2025-10-02 08:44:00
记者走基层|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
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10月1日上午,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病区,截瘫伤员付兰荣(中)向护士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
2025-10-02 08:5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布局,日前,《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优化落户条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外发布
2025-10-02 08:5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王玉婷)国庆假期单双号限行措施今日开始实行,请您留意绕行。此次假期单双号限行时间为10月2日至7日
2025-10-02 08:57:00
江西“鸡排哥”谈打算:国庆假期后不准备休息,每天就是这种工作状态
大皖新闻讯 结束了忙碌,10月1日晚9时44分,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把塑料箱等放上电动三轮车车厢,戴上头盔,驾车离开
2025-10-02 0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