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起底“中国产能过剩论”荒谬逻辑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4-12 03:1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社记者 俞懋峰 曹筱凡 吴慧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2日 第 02 版)

近期,西方舆论场有关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

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其产能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相比远未“过剩”。西方资本利益集团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旨在为其升级绿色保护主义措施造势,是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又一话术。全球化时代,西方资本利益集团应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各国受益于发展优质产能。

中国产能过剩与否,更要看长远需求

产能过剩通常指行业生产能力相对于市场有效需求过高,主要存在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

针对西方关切的新兴产业,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存在中国“产能过剩”的说法。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反映市场前景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攀升,发展潜力可观。国家信息中心日前预测,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35.2%提升到2033年的60%。

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可以说,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西方多国市场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某些西方媒体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是极其狭隘的,违背了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

先进产能备受青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低迷及外需持续疲弱的大背景下,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靠的是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输出的是合乎海外客户之需的先进产能,中国制造非但不过剩,还是紧俏货。

然而,这种符合各国市场需求、体现产业发展潮流的竞争力优势,在部分西方媒体和政客眼中却成为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彭博社分析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美欧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效率不如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产能过剩”。

事实上,如今在电动汽车领域,反而是美国、英国、法国在推行较强力度的补贴政策。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欧洲多个国家也从公司税收到个人购置等方面普遍对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补贴措施。

西方渲染“中国威胁”,各怀保护主义算盘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访问了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受益于《通胀削减法》的光伏电池工厂。她声称,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造成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扭曲,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利益。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美国网民群嘲:“当美国有竞争优势,就谈自由市场;如果没有,就搞保护主义。这就是美国的规则。”

西方明显“双标”背后的动机不难理解。中国从最初的代工贸易拓展到高附加值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向上游迈进,在全球市场形成一定竞争优势,这刺激到美西方的敏感神经。西方垄断资本利益集团担心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使自身丧失机会,于是抹黑打压中国,以不正当手段维护其在全球产供链中的既得利益。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政客希望通过在对华政策上展示强硬姿态以博取选票,因而不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为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铺路。

2023年2月,福特公司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在美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引发美国国会议员反弹,他们阻挠的理由是这一合作可能帮助中国扩大对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控制,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目前,该合作项目一波三折,能否顺利落地尚待观察。

欧盟的保护主义行动也紧锣密鼓。欧委会在没有任何业界申请的前提下,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调查尚在进行中,欧委会就已经对在欧洲销售的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备案,作为日后处罚回溯的依据。欧委会日前又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在光伏领域开启反补贴调查,其中涉及中国企业。

全球范围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

中国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缓解全球通胀压力,提升了各国消费者的生活福祉。中国出海的产能主要是先进产能,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产业活力的提升。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西方应遵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与中国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优质产能中受益。

中国的绿色产能正有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在距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约120公里的迈门辛地区,坐落着该国第二大光伏电站。约17万块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照亮千家万户。电站投入运营3年多来,累计发电约3亿千瓦时,每年帮助孟加拉国减少碳排放超过5万吨。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表示,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不仅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还促进了行业创新,让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受益。

在新能源技术进步推动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背景下,西方需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对华产能合作,少给人乱扣帽子,以便作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理性政策选择。

(据新华社北京/伦敦4月11日电 参与记者:魏一骏、陈浩、周玥、张帆、赵修知、赵小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京7月24日电(国际观察)从“盗版者”到“卫道士”——起底美国假借保护知识产权维护霸权内在逻辑新华社记者 宿亮鼓励发现发明,保护创新创造,促进科技应用——这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应
2023-07-24 21:15:00
霸权逻辑无规则秩序可言:起底美国政治“领导力赤字”
来源:上观新闻美国官员经常会重复一句话,“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世界的“领导者”,应当是在团结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和平与繁荣方面展现强大领导力、影响力的国家。然而,对照美国近年来
2024-03-19 10:07:00
起底美国新发布的《国家情报战略》“四种危险思维”
本文转自【国家安全部】;8月10日,美国2023年《国家情报战略》正式发布。这是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领域出台的又一重要政策。美《国家情报战略》提出了加强战略竞争、创新人员招募、加大
2023-08-28 10:01:00
起底乌克兰危机诞生的最基本逻辑,海权与陆权间的激烈碰撞
来源:七号观察室东欧地区之所以,会被称为欧洲的“心脏”,是因为,法国人成功控制东欧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德国人成功控制东欧后,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斯拉夫人成功控制东欧后,建
2024-02-18 13:09:00
新华社起底美国“三大政治赤字”
...痛。原文阅读请戳:新华时评丨搞二元对立没有出路——起底美国政治“思想赤字”“形象赤字”:说一套做一套无法取信于人“民主灯塔”“人权卫士”“种族熔炉”……美国多年来给自己脸上擦
2024-03-21 08:05:00
起底美西方抹黑中国经济惯用套路:虚假叙事误导预期“中国经济将要崩溃”“中国经济增速远低于美国”“中国关键经济数据消失”“上海变成鬼城”……近期,一系列反智反常、煞有介事的报道频频
2023-09-19 16:35:00
“没有美国,我们打不了这场战争”——起底美国战争经济学底层逻辑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小镇弗金斯,数十名抗议者挥舞着巴勒斯坦旗帜,拉出“停止武装屠杀”“停止战争机器”横幅,堵住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厂房入口,阻止人员进入,试图让军
2024-02-02 09:35:00
美国国会参议院一些议员最近再次就芬太尼问题向中国发难,将这种阿片类药物在美国国内的滥用归咎于中国,还威胁要立法制裁中国。但事实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透过数字和历史了解一下情况。芬太
2023-08-09 17:11:00
国家安全部:12个字全面起底美国“长臂管辖”本质
来源:极目新闻 2023年10月6日,美国商务部将42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诬称这些企业“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打着“民主、廉洁、公平、透明”等幌子,美国再次大行“长臂
2023-10-19 11:0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