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3 17:24:00 来源:杭州网

新华网 一个站位、又一个站位……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探世界“尽头”。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顺利结束。同在船上,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征衣漫卷海浪冰霜,他们是冰原海雾中闪耀的光。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布放潜标。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忘记时间

大洋科考作业包括数十个站点,每次到站后,需先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样本,再对样本进行过滤、测定,得出数据并记录。

负责相关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董卉子每站的工作时间从2小时到5小时不等。有时处理完一个站点的水样,下一站马上就到了。董卉子坦言,自己已经“忘记了时间”,她的“自然醒”周期已调整到2小时,彻夜不眠是常事。

有的队员强迫自己清醒,有的队员却在努力入睡。

谢海翔是“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职能是进行作业协调沟通,保障船上科考设备正常运转及科考作业顺利开展。

“我们每个班的工作时长是确定的。”谢海翔告诉记者,实验室有两个组轮流倒班,每组8小时,一天3个班。

“现在是极昼,有时候值完班睡意全无。但再精神,也要强迫自己休息,因为前面等待着我的,还有下一个8小时。”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8月6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科考队员在进行箱式沉积物采样作业。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笑对一切

大洋科考作业中,最值得期待也最容易感到失望的,莫过于底栖生物拖网作业。这绝对是件“苦差事”。

作业过程中,长达十几米的巨大拖网被起重设备吊起,投放至海底。当拖网被捞出时,海底地表淤泥(沉积物)积满网底,科考队员要在寒风刺骨的甲板上,从成吨重的淤泥中慢慢“淘洗”出可能存在的生物样本。

“由于区域调查的特殊性,淘到最后,一网可能就捞出来几只小虾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坤说,“大家在甲板上连续工作了两三个小时,浑身被冻透了,还弄了一身泥,就这么点东西,多少有点遗憾。”

“但是,再小的生物,也是非常珍贵的样本,这一网总算没白捞。”刘坤说,他们已经学会了从微小的海洋生物中,寻找最大的满足。

这一次,记者跟踪了底栖拖网作业全程。两个小时,捞出了两只虾和一些海蜇,实在算不得丰收。

记者有些失望,帮忙扫完甲板,收起拍摄设备,对泥浆满身的尾部生物组组长张吉昌道别:“我先撤了啊,你们加油!”

“再来啊!”他将记者的无奈化为此刻的诙谐,在甲板上引起一阵哄笑。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8月4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科考队员在清理、收集底栖生物拖网拖上来的样品。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永远热爱

在大洋科考作业间隙,“雪龙2”号政委兼轮机长陈晓东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穿着带有极地科考标志的衣服走在上海街头。一位老者看到他,眼含殷切,急忙上前:“你哪个航次的?”

一交流才知道,这位老者是他久已耳闻但未曾谋面的某航次极地科考的“老队员”。他们相认的纽带,是绣在套装上的几个字母“CHINARE”,即“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英文缩写。

“只要去过极地,那种情怀就会伴你一生。”首席科学家助理孙虎林说。自2011年起,他已经去过4次北极、2次南极。

7月31日晚,孙虎林在常规海洋气象观测后,率先发现了本航次航线上的首只北极熊。“哎!熊!熊!”他激动地摆臂、呼喊,冲到房间拿起相机,狂奔到驾驶台开始拍照。

虽已看过数十次北极熊,孙虎林说:“那些深远和静谧,那些世界尽头的生灵,那些深藏在冰原和海洋中的真知,永远值得我付出最大的热情。”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这是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义无反顾

“大洋科考作业结束,最欣慰的是各项科考作业设备平稳运行,后续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很优秀。”陈清满说。

陈清满,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综合队队长,曾任“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从参加工作开始,不管是参与“雪龙2”号的设计、建造、试航和运行,还是参加7次南北极科考,他闻令即动,从没迟疑、懈怠过。

义无反顾的,不只有他,还有他的家人。陈清满说,每次极地科考报名后,妻子总会帮忙打包出发的行囊,顺便买上几袋他爱吃的零食,让他随船带走。

回望大洋科考作业全程,义无反顾的故事,从未停止书写。

大洋队队长陈超,其船舱房间里的书桌上摆着一家三口的照片。在昼夜不停的作业中,那是他的慰藉。

水手长付耀奎,在寒风中鏖战几小时,刚刚回到房间缓和冻透的身体,听说又有高强度作业,再度披挂上阵。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工程师王颖,在采水作业的公告白板上“开辟”了一方小空间,每日更新作业结束的倒计时,提醒自己和队友:坚持,再坚持……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7月26日拍摄的底栖生物拖网出水瞬间。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那些挥别家人的酸楚,辗转颠簸的疲倦,战风斗雪的劳苦,孤灯滤水的寂寞,都会随着一次次任务的完成而湮没在时间里。但他们采集的每个样本,记录的每个数据,将铺就中国乃至世界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坦途。

大洋科考作业结束,而本航次北冰洋科考仍在进行。现在,“雪龙2”号已航行至北纬80度以上的冰原,下一阶段的海冰综合调查作业随之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3 2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现场又是怎样的?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已经开始海冰综合调查作业。从理论到现场,一起听那些亲历科考一线的海冰研究专家讲述海冰研究的那些事。海冰融化:
2023-08-21 13:24:00
北冰洋或比预期提前出现“无冰之夏”,会带来大型沙尘暴吗?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然而,一支国际研究团队6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期刊发表论文,认为“无冰之夏
2023-06-22 13:48:00
极地科考未来如何继续“破冰”
...中心,邻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邻近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南极洲和北冰洋一陆一海,各据地球一端,曾是与世隔绝的秘境。1820年,有航海家遥
2024-05-22 05:21:0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一问到底丨向北极进发 第13次北冰洋科考有何不同?极昼的北极,有绝美的清晨和黄昏、有斑驳交错的海上浮冰,也有覆盖在静谧大洋之上的浓浓海雾,此时此刻,中
2023-08-09 22:49:00
...新华网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新华社记者周圆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
2024-04-16 19:17:00
“雪龙2”号抵达北极点彰显我国极地装备能力提升
...: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向南驶出北极圈,离开北极地区。在此之前,考察队于北京时间9月12日17时
2023-09-15 13:19:00
“雪龙2”号中秋前抵沪,完成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任务
...地码头。 本文图均为 黄波 图 9月27日中午,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返沪,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上海边检总站外高
2023-09-27 15:42:00
在北的终点,我们踏上新起点
...抵达北极点。也就是北京时间9月5日13点55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作业期间抵达北极点。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中
2023-10-07 11:36:00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有啥能力?伙食怎么样?一起来揭秘!
...人团圆。三天前,也就是本周三(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返回上海。科考队员们在历时了78天、15000多海里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此次科考
2023-09-30 17:4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张家口农商银行河子西支行员工以专业的态度和细致的服务为老年客户提供帮助,获得客户称赞。当日,一位老奶奶来到张家口农商银行河子西支行营业厅
2025-09-08 15:14:00
八月的深圳,热浪与热情一同奔涌。平湖南货场一声悠长汽笛划破天际,一列满载大湾区“智造”产品的中欧班列再度启程,犹如一位熟悉的老友
2025-09-08 15:39:00
我是东营人丨从一口“妈妈菜”到一生“东营人” 一家亲妈妈菜创始人韩晓宁与东营的双向奔赴
编者按:我们从四方而来,被这片土地深情拥抱,用时光将异乡熬成了故乡,也拥有了共同的名字,东营人。这里,用包容浇灌梦想,用真诚厚待奋斗
2025-09-08 15:42:00
及时语|影院厕所贴异性明星照片,过分追求创意而忽略使用者感受是本末倒置
大皖新闻讯 近日,南通某影院女厕隔间门贴男明星照片引发争议,影院工作人员表示,男厕所也贴了女明星,目前没有收到投诉,对网友意见会进行反馈
2025-09-08 15:44:00
奥的斯电梯浙江分公司被罚:未按电梯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维护保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信用中国行政处罚栏获悉,9月5日,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下称“奥的斯电梯浙江分公司”)收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5-09-08 15:57:00
生命接力,爱满人间——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急症孕妇获及时救治,母子平安锦旗表谢意
鲁网9月8日讯近日,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健康可爱的宝宝,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将一面写有“生命护航
2025-09-08 16:02:00
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颁奖仪式在昆明举行
中国网北京9月8日讯 日前,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颁奖仪式在昆明举行。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副主席庞丽娟、李玛琳、何志敏
2025-09-08 16:10: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支医专家倾情帮扶,复杂冠脉介入手术打通患者“心”的“生命线”
胸闷,胸痛!82岁的巫溪老汉心脏主要血管严重堵塞,最狭窄之处几乎完全闭塞。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医疗专家杨俊杰带领巫溪县人民医院心脏介入团队一起
2025-09-08 16:28:00
公交司机停车清障暖人心,小小善举守护道路通畅
大众网记者 刘姿岑 青岛报道9月3日下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215路驾驶员王建泳师傅在营运过程中,以一次及时暖心的清障举动
2025-09-08 16:28:00
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
5年前,我怀揣着南丁格尔誓言踏入神经外科病区的大门。本以为迎接我的会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加药、打针、护理……可是,也迎来了“炼狱”级别的挑战
2025-09-08 16:29:00
牛奶变“豆腐脑” 辉山牛奶保质期内变质被指售后不作为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王紫茜 )保质期内的牛奶凝结成“豆腐脑”、孩子饮用变质牛奶后发热腹泻、家长维权却只换来几袋牛奶赔偿
2025-09-08 16:29:00
一位因糖尿病导致截肢的患者,伤口严重感染不愈合,却在专科护士的精心照护下,见证了伤口从红肿渗液到逐步愈合,让患者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25-09-08 16:3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宫颈环扎术助力威海患者孕育希望
近日,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成功为一例来自威海、患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的28岁女性患者实施高难度微创手术。该患者曾有1次胎停育史
2025-09-08 16:31:00
鲁网9月8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魏晓月)近日,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开展了“笔墨传承启新程 姓名签到寓深意”主题活动
2025-09-08 16:34:00
女子深陷“刷单返利”骗局 民警紧急劝阻按下“止损键”
鲁网9月8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齐坤翔)近日,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昆仑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预警:辖区群众王女士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
2025-09-08 1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