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春比年大 扫房趁早
民间讲究“春比年大”,认为立春是一年的真正开始。立春之前扫房,是源于古代驱病除疫的一种仪式,后来变成了家庭年终大扫除,多数人家到了腊月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
“二十四,家家忙,不做豆腐就扫房”。其实,扫房不一定要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老人们说,只要在立春日之前扫房,就能应了吉祥的寓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户住的是房外屋内都是泥抹的、屋顶全用泥封的那种房子。草搭的屋顶,泥做的墙,纸糊的窗户,再加上屋内常年烧锅做饭,一年下来,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农户扫房不同于城里人家,因为屋子除了用于居住,农户家中还有粮食、种子、农家肥、农具和烧材等各种什物,打扫起来很费一番功夫。
扫房这一天,农户主人通常清晨5点就起床了,将屋内的盆盆罐罐、桌椅板凳都搬出来放在院中,衣服、被褥要挂在院内进行晒晾。屋内贴的旧年画已经黑漆漆的,还有黄乎乎的窗纸,这些都要撕下来,可以填到灶膛里,做引火用。
家中的农妇戴着布帽,或是用旧报纸折叠成的纸帽,身上套一件破褂子,再弄个毛巾遮住口鼻。笤帚把上绑接一根长木棍,就成了扫房工具。扫房时要先打扫屋内的房顶,再顺着墙壁由上到下清扫,最后是清理屋内每一处角落。
在农家,扫房后最难的是糊窗户。窗纸有两说,一说是用比较厚实、比较白的粉连纸;一说是用比较结实,但相对较黑的高丽纸。糊窗户听着简单,但对手艺的要求较高,难点就在于糨糊的调制和贴纸的松紧程度上。
那时没有现成的胶水可买,即使有,农户也多舍不得掏钱买。精明的农妇会前往面粉加工厂或集市上的切面摊位,在周围捡拾掉在地上的面,这种面被称作土面,因为面里混着地上的土。
把收集的土面拿回家,兑上水,放在灶上,一边熬,一边搅和。糨糊熬好后,要抹在所有窗棂上,不能落下一点空隙,否则刮风时容易漏风,还总有“噗噗”的响声。而且时间长了,被粘上的窗纸会被吹开。
杨柳青镇里的老人回忆说,糊窗户最好是在上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寓意把阳光都糊在屋里,整个冬天都会暖和。其实,趁阳光充足时糊窗户,也有为了糨糊干得快的效果。
扫房完毕,是过年不可少的贴年画环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画多具有时代气息,画名如《春暖花开》《霍元甲打大力士》《迎春》《爱学习》《粒粒皆辛苦》等。据民俗专家冯立回忆,春节前,杨柳青镇的新华书店里挂满了年画。画中内容有儿童游戏的,也有大红大绿才子佳人的,还有戏剧电影剧照的……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是那种连环画式的,一张或几张年画可组成一套连环画故事。
穿新去旧 齐迎新年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过年人们穿新衣,无疑寄托着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杨柳青镇的老人回忆,旧时过年,乡村里的孩子总唱:“过年嘞,过年嘞,闺女要朵花咧,小子要个炮咧,老头子要个破毡帽,老婆子要个裹脚布咧。”从中可以看出,旧时当地农户过年的物质水平很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了大年三十的早上,孩子们不用大人叫醒,个个兴奋得自己起床穿衣。穿的,是大人们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新裤、新鞋。穿戴整齐后,不管是男孩女孩,都会跑出去找邻居家小伙伴,大家边玩儿边互相比较,看谁的衣服新,谁的衣服漂亮。但乡村土路不时扬起的尘土,和孩子间肆无忌惮地打闹,让他们用不了多大工夫,都变成了“土猴”。虽然新衣服脏了,可孩子们知道,过年这几天,大人们不会因此而骂他们。
除了孩子,杨柳青镇的大人们穿衣也有讲究。大年初一到初五,男人的上衣或内衣中,总要有件紫红色的,而女人则以穿着大红色的外套为荣。
听杨柳青镇的一些老人说,那时过年,街里镇外的人们是比较在意穿衣打扮的。甚至有的农妇盲目攀比,“宁可家里吃糠咽菜,也要让家人穿得漂漂亮亮”。事实上,即使农家生活再困难,在过年时,也要为孩子至少准备一件新上衣,若裤子不买新的,也必须是洗干净没有补丁的。有条件的农妇还会为孩子纳双新鞋,图个吉利,忌讳“脚下没鞋穷半截”。农家娃多不习惯穿袜子,都是光着脚穿棉鞋。手工纳出来的新棉鞋,光脚穿也会觉得暖和舒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