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03: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岭

青泥岭云海 田禾 摄

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岭

大河店镇

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岭

李白雕像

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岭

泰湖风情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曹志政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在《蜀道难》中,唐代诗人李白的寥寥数语,便把蜀道之青泥道行进之难体现得淋漓尽致。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陈仓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陈仓道是从宝鸡出发,经凤县过甘肃的两当徽县,再到略阳和勉县,最后到汉中的古蜀道,青泥岭是陈仓道在甘肃徽县的必经之地,此段蜀道谓之曰青泥道。

青泥岭位于陇南徽县,在嘉陵镇、大河店镇、水阳镇、虞关乡之间,主峰铁山绵延20多公里,海拔1746米。徽县,古称河池,青泥岭位于县城东南秦陇蜀三省交界之地,有鸡鸣三省之说。从地理的角度看,青泥岭北锁秦陇,南控巴蜀,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仓道从两当杨店乡进入陇南,在陇南境内共有90多公里,在两当和徽县东部的丘陵、山地中蜿蜒盘旋,进入徽县县城就到了青泥岭脚下。

青泥岭,是古蜀道从长安到四川成都途中三道险岭(秦岭、青泥岭、剑门)中的最险山峰,其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算得上最崎岖、最雄伟、最壮观的一岭。徽县境内的青泥道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陈仓道上的一段,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至今隐藏在徽县水阳镇、大河店镇、嘉陵镇、虞关乡境内的青泥岭山脉中。

青泥道,因在青泥岭上而得名。

探寻古道时正逢雨天,雨中行进在青泥岭的大山中,山上云雾缭绕,山下雨水随意流淌,脚踩上去便是泥,或许这正是探秘青泥道最好的体验了,青泥道字面上看便是与泥有关,与艰险有关。

据考证,20世纪60年代在徽县县城南门外还竖立着一块明代雕刻的石碑,书有“通蜀门”三个大字,从这三个字可以看出,出了县城南门就踏上了入蜀的古道。

从徽县县城出发向南绕山而上行进大约10公里,便到了大河店镇的青泥村。

村子位于青泥岭的主峰铁山脚下,继续往山里走,新铺的水泥路只能一辆汽车通过,大约不到十分钟车程,路旁赫然立着一尊黝黑的石碑,碑名为“远通吴楚”。碑文大致为:“徽县至虞关之通道也,自石家峡至杏树崖二十余里,路皆崔嵬,险阻可畏。自明以来,虽崎岖如故,往来负载莫不寒心。但功力浩大,难以举动。己巳秋,四方左右奋发起念,同心协力,悉内一旦成功,爰立二碑,以示不朽云。捐资人,首领……嘉庆十六年四月吉日”的字样,记载了青泥道自明代以来的通行路线、险易程度及当地百姓自发维修青泥道的情况。远通吴楚,反映了当时的山民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沿水泥路再行进三五百米,在青泥村辛家吊沟村北面的石崖上,明代留下的一处摩崖石刻仍保存完整,因其横额上刻有“玄天神路”四字,当地人一般叫它“玄天神路”碑,又名“新刊修路碑记”。碑文说:“上自青泥岭,下至青泥河,土路坍塌,顽石阻隔,往来奔走不便,人人所忧虑者。今众等集乡约会,各施资财粮石,发心修理道路。”这是青泥古道上关于路的又一处历史见证。

过了玄天神路碑行进大约五公里,水泥路也到了终点,只有窄窄而泥泞的土路。要想感受古人脚下的青泥道,只有舍车步行进入。在一段小溪处,随行的当地向导介绍说:“这正是当年青泥道经过处,河面上裸露出来的石块上一个个小窝貌似就是骡马留下的足印。”跨过小溪,半裸露于山坡上的石阶大约就是青泥道最明显的遗迹了,只容一人通过,并延伸向茂密的荆棘深处。坡度大约有60度,我们手脚并用爬上了古道,稍有不慎就有滚下山坡的危险,腿在发抖,难以想象当年古人背负粮草行囊,如何一路翻过青泥岭走向川蜀大地。

大山深处的青泥村在雨雾中显得很静谧,村部小广场上的李白、杜甫白色雕像格外醒目,诗仙李白显得神采飞扬,他的标志性动作——手举酒杯正在豪饮;诗圣杜甫则面容清癯,手握毛笔似正在作诗。与二位诗人正对的是一尊巨大的黑岩石,上书 “青泥驿”,这便是蜀道上举足轻重的青泥驿,宋以前的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下驿站供路人歇息。

众多文人墨客路过驿站,在此歇息,留下大量经典佳作。广场上的李白、杜甫像给今天青泥村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的《蜀道难》成了千古绝唱,青泥古道也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积淀了深厚文化,一部关于路的历史文化。

如今,在青泥村依然可寻见遗留下来的碾盘、枯井、对窝、马槽等。据悉在青泥岭23.5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分布着历代摩崖石刻及碑刻,共有71处,隋唐以来的寺庙建筑共8座,如:隋朝的太和庵,唐代的万安院、长丰寺、南禅寺、泰山庙、罗汉洞、三眼涧,明代的真空寺;还有北周的石窟石造像1处。

走在这条千年古道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翻阅历史的长卷。唐朝后期,以诗人李白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从长安向蜀地的锦官城云集,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李商隐、柳宗元、薛涛等十多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都曾经过青泥岭,他们或惊呼青泥岭道路的艰险、高峻;或赞叹青泥岭山势的雄奇、壮观,不论是吐露真情还是抒发感慨,均留下了壮丽的篇章,其中不乏像《蜀道难》这样的千古绝唱。唐以后,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人学士写青泥岭的诗词歌赋亦有约200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作为中华民族大地上的文化名岭,青泥岭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前206年,刘邦采纳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派大将韩信率大军经此道兵定三秦,打开了奠定大汉王朝基业的大门。建安二十年,曹操率兵经此道取汉中,破汉中王张鲁。魏蜀相争数十年,无论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曹魏兵伐蜀中,一次次的拉锯战中,作为嘉陵道上的咽喉,青泥岭都是必须逾越的屏障,乃至于兵家必争的战场。公元617年,西秦霸王薛举反隋,占据秦陇,派儿子仁越率兵进犯蜀地,遭遇河池郡太守萧瑀的防御,于天险青泥岭展开激战,萧瑀下令烧毁青泥岭栈道以绝士兵退路,将士们背水一战勇猛杀敌,击退了反兵,保住了河池郡及蜀地咽喉青泥岭。

在徽县,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热爱书法,习书法之风盛行,这和青泥岭上历代书法墨迹有关。早在多年前,徽县虞关乡三岔村东南方向发现一个神秘的洞穴,崖壁上有古人留下的许多墨迹。种种迹象表明,这正是那个在历史上消失了整整四百多年的首阳洞。千年文脉延续至今,酒文化、书法、摩崖石刻、石窟等历史遗存,深受青泥岭的恩泽和护佑,青泥岭成为屹立在陇南大地上的文化坐标,也是造物主赐给陇南人民的文化长卷。

穿行于青泥村,青瓦白墙的房屋显得有些古朴,白墙上绘以古人饮酒作诗图或商贾云集的集贸市场交易场景,道路两旁三三两两悬挂着“青泥岭客栈”“青泥岭酒家”字样的彩旗迎风招展,发出啾啾的响声,加之树上悠悠飘落的树叶不时映入眼帘,让人有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时候繁盛的青泥驿之感,仿佛看到当年店铺林立、酒旗招展、商贾云集、人欢马杂的繁荣景象。

在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中,青泥岭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英雄壮举,又承载了多少凄楚美谈、悲欢离合。据《唐史》记载,天宝八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让他的爱妃杨玉环吃到涪陵的新鲜荔枝,下令开辟入蜀官道。自京都长安出发,穿宝鸡、越秦岭到凤州,过两当、河池(今徽县)上青泥岭,到长举沔水,过广元入剑门到成都,沿路设108个驿站,青泥驿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新修白水路碑记”记载,宋嘉祐二年,为避开青泥岭之险,修建了绕道而行的白水路,青泥驿因此被废弃,当时,仅裁撤的邮兵就有一百五十六人,驿马一百五十六匹,该驿站和递铺每年为朝廷节省的粮食达五千石,喂马的饲料堆成堆,要一万人伸直胳膊才能抱拢,解除契约的执事役夫达三十余人。而新修的白水路上却增加阁楼栈道二千三百零九间,供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邮亭、驿兵驻扎的营房等三百八十三间。通过对比,可见青泥驿当年的繁华程度。

青泥道是自古秦通蜀之要道,属交通大动脉,唐宋时期南来北往的商贾贸易经此转运。南边的茶叶、丝绸、造纸、印刷发展很快,加上南方的手工业,如青瓷、扬州的制玉业等源源不断沿长江输到嘉陵江运往长安,而西北的盐、铁器、种子、美玉等源源不断输入江南,这期间青泥道十分繁忙。

当宋嘉祐二年为避青泥道之险而新修的白水路建成以后,青泥岭上的马帮驼队、邮差商旅虽然得到了分流,但古道峻岭上行色匆匆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止。

千百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陇之南的崇山峻岭中,续写着秦陇蜀之大地的繁荣兴盛,也吸引着四方游人驻足、回望这片古幽的山水。

相关链接

周边景点推荐

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群山环抱、林木苍郁的徽县有着西北“江南之地”的美称,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像一处世外桃源隐匿其中。作为国内建厂最早的中华老字号白酒酿造企业之一,这里已经变成集历史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花园式生态酿酒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全省工业旅游示范企业”。这里已不仅仅是一座工厂,更是一座园林式生态酿酒园。生态酿酒园占地面积2000多亩,分为管理区、生产区、生活区,其中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包括樱花路、酒文化展馆、生态文化广场、养酒馆、海眼神泉、飞天广场、古井广场等。

泰湖风情园

徽县泰湖风情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徽县城南2公里处,远接陇蜀屏障青泥岭,近依河池名胜泰山庙。园区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素有徽县“后花园”的美誉。

清风十里扬春花,一泓绿水映天涯。走进位于徽县城南的泰湖风情园,放眼望去,满目美景,色彩重叠,湖面碧波涟涟,湖边草木丰沛,垂柳依依,碧空阳光下,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丹青画,扮靓了群众生态休闲新空间。漫步在湖畔,静听鸟鸣啾啾,细观顽鱼戏珠。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之间,顿时让人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你可以舒展胸怀,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和放飞心情的感觉。

榆树古街旅游景区

走进徽县榆树乡榆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碧蓝如洗的天空,层峦叠翠的群山,清澈见底的小河,融入茶马文化的明清风格仿古街,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亭亭如盖的千年古银杏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置身其中,呼吸清新的空气,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榆树村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曾经的茶马古道穿村而过,积淀了厚重悠远的茶马古道文化。榆树古街景区有茶马古道、茶马广场、古银杏树广场、山水榆树、农耕文化等主题景点。其中银杏树文化广场上有棵三千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树高三十余米,围十七米有余,叶子变黄时似漫天金蝶飞舞,蔚为壮观。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日报本报讯(记者张卓宁)5月14日,“金徽杯”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在武都召开,发布了“金徽杯”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
2024-05-15 00:59:00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酒界资讯】“金徽杯”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圆满落幕5月18日上午,“金徽杯”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在金徽酒原产地徽县正式开跑。来自全国34个省
2024-05-22 07:00:00
李白“三叹”蜀道,一曲雄伟壮丽的山河风光颂歌〔176〕
...从历史上开山劈道,到当时总体路况;从太白山高危,到青泥岭险峻,再到剑阁险恶,诗人发出三次感叹,层层深入,介绍各路段的山水特点,描绘惊险雄奇风光,表现出诗人的热爱之情,同时,把
2023-02-05 10:07:00
...践中,县域必能实现更大发展、乡村必能实现全面振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甘肃陇南市徽县的青泥岭。前不久,徽县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山地挑战赛。办赛
2024-06-27 05:58:00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个小渔岛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甚至名字还一度沦为“青泥浦”、“青泥洼”这样不算太雅的名号。大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880年,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看到了青泥洼的地理优势,他认为
2023-04-18 10:11:00
...响乡村治理“好声音”。民事直说“说通”群众烦心事。青泥村大石窑社养殖大户吕存来说:“我从事生猪养殖多年,动力电一直未接。上次村上开民事直说会,我就提了出来,没有想到村上干部会
2023-11-07 00:15:00
寻路蜀道|九路记者穿越千年足迹 探索古今蜀道的变与不变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千百年来,先民们用智慧与坚韧,为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今
2023-10-27 16:38:00
穿越古今,看蜀道千年变迁
来源:极目新闻 这里是蜀道 诗仙李白曾为之慨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老的蜀道曾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交通网络 它犹如一条条金线 蜿蜒于秦岭、巴山蜀水间 金牛道 是
2023-07-28 10:11:00
广元昭化:让蜀道文化绽放时代新韵
...群、排列整齐的古石板路、历史悠久的古关隘……走进大蜀道(昭化段),无数令人惊叹的古代文化遗存随处可见,时不时有“背包客”来到此地,“沉浸式”体验千年蜀道上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
2024-04-17 14: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