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李富生
“安置点都是新院子,路上也干净,各方面都好,住在这里生活十分方便,治安也好,我们很满意。”7年前从山沟搬迁至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史纳安置区的王存秀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存秀的幸福新生活,是海东市易地扶贫搬迁成效的缩影。近年来,海东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重大要求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共搬迁安置6个县区55个乡镇451个村18055户64665人,占全省搬迁规模的34%。2022年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收入12701元,所有建档立卡搬迁户均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走出了具有海东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在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化治理方面,全市10个县城安置点和5个集镇安置点,均建立“党总支(乡镇)+搬迁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党建引领格局,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7个,纳入社区管理3个,成立业委会32个,选举楼长89名、单元长336名,便民服务人员达698人,乐都区七里店安置小区、平安区三合镇幸福家园成为省级党建示范点。42个新村安置点沿用原村党支部,新建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广场,设置宣传栏、公示栏、健身器械,建设图书阅览室和农家书屋,丰富搬迁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新建村史馆46个,通过搬迁前后对比,教育引导搬迁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搭建村级微信交流平台,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公益活动、政务动态等各类信息,方便搬迁户与驻村干部沟通联络,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搬离大山,只是斩断穷根的第一步,搬出来,还要让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海东安排到户产业资金9962万元,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4612户18448人发展种养、小型加工、餐饮等项目,累计为搬迁户发放“530”小额信贷资金549户1766万元,互助资金995户1541万元,并以限期免房租、到户产业等方式支持搬迁户自主创业286户,经营拉面馆263户。投入资金1.67亿元,配套建成产业增收项目45个,吸纳407人在家门口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搬迁群众1644户。今年我市将继续投入3186万元,实施后续产业发展项目7个。同时,将无劳动能力的869户2421人纳入低保范围。
今年,海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在一手抓产业培育的同时,一手积极抓就业帮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今年开展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487人,组织开展招聘活动18场次,外出就业4823人,县内就业落实搬迁脱贫人口“雨露计划”补助791人406.8万元,落实外出务工搬迁脱贫劳动力910人次90.3万元,公益岗位就业1394人,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实际就业人数11217人,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人及以上就业的国家目标要求。
“以前在山上生活困难,交通不便,看病、上学、打工都不方便,现在搬到了公路沿线的安置点,出门就能坐公交,一有时间就去广场散步……”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再看看现在的好日子,乐都区岗沟街道七里店社区的马海军仍觉得跟做梦一样。
针对安置点居民生活融入问题,海东坚持持续推进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强化公共文化阵地的开放服务功能,着力打造集文化活动、宣传教育、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市修建人饮管道340千米,建设各类井体2340个,架设输电线路171千米、变压器124台,硬化村级道路170公里、新建学校(幼儿园)11所、配套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41栋、新建活动广场46个、新建医疗室(卫生院)55个,通网讯55个,通天然气15个安置点。水、电、路、气、网讯、服务大厅、学校、卫生室、党员活动室、村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明显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