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12-29 13:39:00 来源:极目新闻

2023年,美国的社会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枪支暴力等社会顽疾陷入死循环,“毒火车”脱轨、毛伊岛大火等“新病”又冒了出来,而这些突发事件最终却又都指向同样的政治极化、两党纷争。

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列车脱轨导致有毒气体扩散。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俄亥俄州前消防队长 西尔韦里奥·卡贾诺:我们用化学品对这个城镇进行了“核爆”,这就是他们造成的后果。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刘旭:2023年新年伊始的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地区就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毒火车”脱轨事故。年底,我们再来到这里回访,距离事发过去已经10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在我身后,事发地的化学物质残余垃圾清理仍然没有彻底完成,美国环境保护署网站还在每周更新清理情况。对于事件原因的调查,以及当地民众对铁路公司及美国政府的诉讼也还在缓慢进行中。

短期可见的后果是,这个有4700人口的地区,很多返回家中的居民都陆续出现明显的因接触化学物质影响的空气、水、土壤等产生的咳嗽、头疼、皮疹、气管炎等症状。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居民 戴安娜·史密斯:我出现过很多症状,包括头疼、嗓子干,而且一直流鼻涕,眼睛也一直在流眼泪,眼睛有灼烧感,还很痒。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刘旭:就像我身边的东巴勒斯坦当地河流,时间像流水一样经过又逝去,脱轨事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这些化学物质已经渗入地下,像慢性病一样“毒”害当地环境和居民。而时至今日,对化学品列车运行更严格安全检查的法案还因为两党的意见分歧搁置在国会参议院。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2023年8月8日,夏威夷州毛伊岛发生大火,造成100人死亡。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拉海纳灾民 耶尔维:整个拉海纳都烧焦了,像是世界末日。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刘旭:四个月过去了,我们再来回访发现,现在完整的拉海纳封闭线已经被解除,所以我们被允许进入拉海纳地区进行探访。但是也只被允许来到我身后检查站这样一个地方。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大家从画面中能够看出,受灾最严重的拉海纳镇中心所有的房屋几乎完全被焚毁了。从当地时间12月中旬开始,在我身后三个街区外大概100米左右的重灾区,才陆续地向当地民众开放。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目前这场火灾后续工作的重点集中在拉海纳附近区域进行一些廉价临时住房的建设,像我身后就有这样的工程正在进行当中。而整个拉海纳地区比较完整的重建计划,仍然是非常遥远。而对于这场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工作,也还没有清晰的进展。当地媒体也报道说,很多当地政府的官员对于调查也有极不配合的情况。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这场被美国政府认定为自1918年以来,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火灾,暴露出美国各级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火灾警报系统失灵、电力设施老化、消防用水不足等等。在我们采访中,很多受灾民众都对各级政府推诿责任的态度感到失望和疲惫,民主、共和两党为了保住政治位置的作秀层出不穷,但在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问题上却常常避重就轻,逐渐失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看过了这些因为各种隐患而在今年集中爆发的两大“新病”,我们再来聊一聊美国绕成死结的社会旧疾——枪支暴力。今年,美国大规模枪击案已经达到650起,这已是美国连续第四年大规模枪击案数量超过600起。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美国总统 拜登:这是病态的,它正在撕裂我们的社会,撕裂美国的灵魂。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刘旭:美国是世界上拥枪率最高的国家,平均每人拥有一支枪以上,像我身旁这样的枪支专卖店在美国随处可见。每当有大规模枪击案发生,伴随的往往是枪支销售量的大增,没有安全感的人们转而又去购买枪支寻求所谓的安全感。白宫虽然一次次降半旗,政客控枪的口号也喊了一年又一年,但国会山上严格的控枪法案却迟迟无法出炉。倒下的人命,打动不了铁石心肠的利益集团;枪声频响,也震不醒装睡的美国政客。

闹剧频频 美式民主“滤镜”碎一地

政治极化可以说是当今美国政治的最显著特征之一。2023年,美式民主制度固有的对抗逻辑和党争激化进一步深入政治社会肌理的方方面面。而这一次,除了“两党之争”的老原料,共和党内部的“内斗”,更成了新配方。

央视记者 许弢:我身后的美国国会大厦被称为美国政治的象征,自1800年以来一直是美国国会所在地。国会议员聚集在此制定法律,美国总统也在这里宣誓就职、宣讲每年的国情咨文。但如今的国会山早已成为频频上演“美式闹剧”的地方。将近三年前的那场国会山骚乱,让美国国会一度陷入瘫痪,而今年美国国会也几度陷入瘫痪,但这次却是议员们自己“作”的。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美国总统 拜登:这对整个国家来说都很难堪,国会不能正常工作令人尴尬。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连拜登都直言看不下去的一幕发生在今年年初。共和党时隔四年重新掌控国会众议院,却陷入内斗。共和党、即多数党领袖麦卡锡遭党内“跑票”,经三轮投票仍未能如愿当选众议长。美式民主,当真经历了一把百年罕见尴尬。最终,麦卡锡熬了15轮投票才得偿所愿。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许弢:在表决结果出炉后,麦卡锡站在这里面对媒体说“我很高兴这一切结束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选举结果反而成为将共和党“内斗”推向高潮的开始。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美国国会众议员、共和党人 马特·盖茨:我打算提出一个关于议院特权的动议,宣布众议院议长职位空缺。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美国众议院议员、共和党人 史蒂夫·沃马克:216票赞成,210票反对,决议获得通过。

从提出罢免动议到通过,仅用时1天。年初“历尽艰辛”上位的麦卡锡,九个月后便被迅速罢免,再次创造了历史。

年初众议院议长选举时,麦卡锡为争取党内极端保守派支持而做出让步,同意将提出罢免议长动议所需议员人数调低至1人。于是,当极端保守派不满麦卡锡在短期拨款法案问题上向民主党政府让步时,便祭出罢免“大招”,更在表决时坚决“背后捅刀”。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随着众议长的罢免,美国国会众议院陷入了瘫痪。而这一瘫痪持续了3个礼拜之久,其间还经历了共和党内讧、让三位被推选出来的候选人先后“翻车”的闹剧。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许弢:无论是今年1月麦卡锡经历的15轮“马拉松”式表决,还是他被党内“反水”后遭遇的罢免,或是此后议长选举的“难产”闹剧,无疑暴露了美国两党甚至党内日益明显的分裂。混乱的党争及政府政策运作,不仅导致美国2024财年拨款法案至今未获通过,让美国政府今年数次面临关门危机,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以色列和乌克兰的援助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在对以色列和乌克兰的援助计划问题上,从援助数额到分配方式,都在国会引发了激烈争论。盟友们开始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可靠性感到担忧。而美国民众对政治的失望情绪也在上升。路透社和益普索最近公布的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美国民众认为两党政客沉迷于党争而无法履职。《纽约时报》网站刊文称,1994年时仅有6%的美国人对两个政党持负面看法,现在这一比例达到28%。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央视记者 许弢:这一年来,美国政坛频频创下历史纪录,不断刷新政治“下限”。作为首位被投票罢免的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公开自嘲“创造历史”;特朗普因涉嫌不当处理涉密文件等而遭到指控,成为美国历史上首名被刑事起诉的前总统。党派间的内讧、政府关门的威胁、外交援助问题的争论不休,美式民主的滤镜似乎也在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乱象之中碎落一地。

华盛顿政治失衡失能 美国社会失序失控

2023年为什么美国社会乱象频出,旧疾未愈又添新病?美国的政治极化为何越来越严重,从两党互掐蔓延到了党内内斗?来看美国问题专家的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刁大明:我们看到的2023年的美国,实际上是党争极化持续加剧、政治衰败、政府失灵持续恶化的这样一个美国。

议长难产,让我们看到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政党政治意义上出现了更多的困境,而且这种困境本身已经明显延续到了制度层面,导致美国整个政治体制、政治机构出现了无法有效进行运转、无法有效回应民意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看到在美国一些重大的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党争恶斗的局面。比如说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两党始终争吵的对乌克兰援助这样一个问题。

美国在一些重大的对外政策方面,难以从一个更加宏观的、更加从一个国家的利益角度去推进相关决策。两党对于国家利益的定位,已经完全沦为了两党背后所代表的特殊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两党党争最大化的状态。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刁大明:同时我们也看到2023年的美国社会层面上出现了更多的乱象。

俄亥俄州毒火车事件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些特殊利益在不断地蚕食原本这个国家应该进行的一些监管。夏威夷山火明显地反映出来了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不协调。彻底脱轨的并不只是俄亥俄的毒火车,而是美国国家治理的彻底的脱轨;彻底失控的也不仅是山火,而是美国这些党派背后代表的特殊的私利。

所以我们在2023年看到的是美国华盛顿的失衡和失能。也正是华盛顿精英的这种失衡和失能,导致了美国社会的这种失序和失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5:46: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峰回路转!俄被逼至墙角之际,四大好消息来了,拜登罪行曝光
...者美国,其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近日,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突然决定就拜登儿子亨特·拜登的商业交易和家庭财务问题对拜登进行弹劾调查,而这一决定赢得多数共和党人的支持。并且麦卡锡已
2023-09-18 11:56:00
美国“失序”!负面影响正在蔓延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了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决议,麦卡锡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在任众议院议长。随着这位美国政坛“三号人物”的戏剧性下台,美国民主
2023-10-07 11:29:00
政治极化加剧 美陷“民主倒退”困境(环球热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麦卡锡成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在任众议长——政治极化加剧 美陷“民主倒退”困境(环球热点)高 乔 史珺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16日
2023-10-16 06:31:00
美国政坛乱象解读
...美国新财年刚刚开始,作为政坛的第三号人物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却被罢免,着实令人惊叹当今美国政坛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从联邦政府的关门危机到对现任总统开启弹劾调查,再到司法政
2023-10-12 10:13:00
美国债务上限僵局有望化解,双方会做出哪些妥协?
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就债务上限问题的磋商在不到一个小内时结束。在外界担忧美国即将出现史上首次债务违约之际,拜登被迫缩短了即将开始的亚洲之行。不过
2023-05-17 17:03:00
谈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美国众议长麦卡锡竟对中国发难
当地时间9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访问日本,这是他自今年1月就任众议长后首次访日。据路透社当地时间9月7日报道,麦卡锡6日在东京谈及
2023-09-07 17:55:00
麦卡锡刚上任就开炮,美众院通过法案,禁向中国出售战略石油储备
以对华强硬的麦卡锡刚接掌众议院大权,就出台了对华不友好法案。1月13日,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法案,限制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售予与中国政府有关的实体。这项法案1
2023-01-13 14:55:00
...”“通敌”的标签,让他们噤若寒蝉。此情此景,大有“麦卡锡主义”卷土重来之势。让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横行的那几年。1950年至1954年,政治运动席卷整个美国
2024-04-10 22:47:00
麦卡锡被罢免,泽连斯基却成最大输家,基辅将面临严峻的冬季
...诞生了。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坛第三号人物,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罢免了。麦卡锡是共和党人,他所在的党派在众议院占多数,却还是未能在这次投票中幸免,这一切,其实都是他自找的。最后的投
2023-10-10 12:3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就对高通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立案调查事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5-10-12 21:44:00
澳大利亚航空公司12日披露,遭黑客窃取的该公司570万客户的隐私数据已被泄露于网络。澳航7月曾通报表示,有黑客通过攻击一个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2025-10-12 22:47:00
塞舌尔选举委员会12日凌晨宣布,塞反对党联合塞舌尔党候选人帕特里克·赫米尼耶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来源 新华社编辑 徐微微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12 13:24:00
Dennis Song高级珠宝2025特别系列在连卡佛发布
今年十月,由华人珠宝设计师Dennis Song于2017年创立的法国高级珠宝品牌Ming Song Haute Joaillerie在连卡佛独家发布2025特别系列-Abyssal Whispers(深海的低语)
2025-10-12 13:33:00
中新经纬10月10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10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宣布针对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实施反制答记者问
2025-10-11 11:18:00
法国总统府10日晚发布公告,总统马克龙再次任命数日前辞去总理职务的勒科尔尼为新一任总理。公告说,马克龙责成勒科尔尼组建政府
2025-10-11 12:55:00
中国网10月11日讯 据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消息,2025年10月10日,新任驻泰国大使张建卫在曼谷安蓬王宫向泰国哇集拉隆功国王递交国书
2025-10-11 14:22:00
中国网10月11日讯 据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日前部分智利渔民对中国渔船进入智海域和靠港表达关切,中国驻智利使馆声明如下
2025-10-11 08:06:00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就拟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答记者问。问:中方宣布将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2025-10-10 15:55:0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10日发生7.4级地震。菲律宾有关机构已发布海啸预警。消息说,地震于当地时间9时43分在菲律宾圣地亚哥以东20公里处发生
2025-10-10 16:04:00
中国网10月10日讯据“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0日,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发布安全提醒:据日本气象厅消息
2025-10-10 14:53:00
他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李白的粉丝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诺霍尔卡伊( László Krasznahorkai )
2025-10-10 14:53:00
印度药品监管机构8日说,对多家印度药企的最新检查发现,一些制药厂存在违规行为,未按要求检测每个批次的药物原料。此前,已有至少17名5岁以下儿童服用含有毒成分的止咳糖浆后死亡
2025-10-09 19:44:00
央视新闻记者获悉,当地时间9日中午12时,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埃及开罗新闻电视台此前报道称,埃及、卡塔尔等斡旋方已宣布
2025-10-09 22:51:00
当地时间10月9日,波兰安全局搜查了“北溪”爆炸案嫌疑人沃洛迪米尔及其妻子在华沙的住所。此前,德国方面指控沃洛迪米尔涉嫌参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2025-10-10 0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