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20年前一封信 为“黄葛树”正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00: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黄葛树和黄桷树本来就是两种树 因方音和简化字原因被搞混

20年前一封信 为“黄葛树”正名

听知名学者讲重庆的黄葛树、黄葛名和黄葛情

□蓝锡麟

黄葛树,黄葛树,历代重庆人钟情的树。根虬,本壮,枝繁,叶茂,从形体到材质,从气势到风度,都浸透重庆人的精气神。作为重庆的市树,它当之无愧,并且决不混同于其他城市的市树。

早在宋代 黄葛晚渡便是渝州八景之一

许多人知道,早在宋代,黄葛晚渡便成为渝州八景之一。南宋余玠即以《黄葛晚渡》为题写过一首七绝,描画了“待渡行人暂息肩”“江头争上夕阳船”的情景。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图经》解释:“涂山之足,有古黄葛树,其下有黄葛渡。”其所据《图经》,全名《巴郡图经》,成书于东汉,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图经,散佚已久。从引文足以推断,更早的秦汉巴郡时期,便已经广植黄葛树,进而以黄葛树名命名山水地名。后之重庆一切名号为“黄葛×”者,一概是从黄葛树得来。

历经宋元明,黄葛晚渡一直是渝州八景之一。延续至清代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主修《巴县志》,同时对原渝州八景汰四增八,厘定为巴渝十二景,黄葛晚渡仍然在其列。王尔鉴本人,以及清至近代的不少诗人,都为之写过诗。与之相应,除了黄葛渡,诸如黄葛山、黄葛镇、黄葛场、黄葛垭之类标志性地名也愈来愈多。

王尔鉴七言歌行歌颂

黄葛树是一种吉祥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尔鉴还以《川东道署古黄葛树长句》为题,写出过一首长达28句的七言歌行。川东道署指川东兵备道的治事衙署,位于东水门以内,在今新华路与解放东路路口之间,今之道门口即因之而得名。当时署内保留着古黄葛树,王尔鉴因树起兴,对黄葛树倍加礼赞。

诗的前八句,由“维山有木资梁栋,维木有材世所重”两句领起,未写黄葛树,而先举出“楩楠杞梓松柏桐”七种名贵树木作陪衬。一方面,肯定这些树木都绝非“凡材”,都能作栋作梁,为世所重,都能使“匠石得之慰祷颂”。另一方面,又指出这些树“倘易其地弗能良,弗得其所难为用”,一旦被鸠庀所伤,就更是无所为用。然后再写黄葛树,自然就倍加与众不同。

紧承的八句一转,就正面展开铺写:“惟兹黄葛钟气雄,盘结磈磊俨神工。拔地本耸屹山岳,凭虚根起蟠虬龙。几经风露与霜雪,柯古不改排长风。密叶天覆暧蓊蔚,万间广厦青荫浓。”其中的首句提纲挈领,点赞黄葛树凝聚天地灵气,气魄雄伟,超群绝伦。次句写其整体形象,称其俨然为神奇的创造。继之四句分写根本、树枝和树冠,突出了黄葛树扎根于山岳,拔地而起,交柯错叶,力抗风露霜雪的伟岸特征。末两句进而形象点化,黄葛树的功用就在于荫护万间广厦,显然远逾于其他良木的为梁为栋。黄葛树的文化品格如斯之厚重,历代重庆人尽可从中发现天人相合的精气神贯通,因而钟情于它成为了历史必然。

不仅止于此,继之四句还写道:“斧斤不创众材逊,无为之乡非正论。坚心不容蝼蚁穿,老干岂受风霜震。”其基本意思,在于反复地强调,黄葛树从来不惧斧斤伤,不容虫蚁害,不畏风霜侵,其他所有木材都不能与之相比。所谓无为之乡云云,典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王尔鉴认为庄子之说殊非正论,其实就是承接前面“万间广厦青荫浓”之义,彰显黄葛树之用实为天下大用。

再后的四句更值得咀嚼:“为溯厥初不计年,疑历无怀与葛天。笑他蒲柳霜一折,拟彼灵椿寿八千。”王尔鉴猜测,黄葛树的生成历史极古远,可以追溯到无怀氏和葛天氏。无怀氏和葛天氏,乃是中华远古传说中的两个部族首领姓氏,比神农氏、轩辕氏都更加古远。因此,这四句诗实际上是借无怀、葛天夸赞黄葛树历史悠久,借灵椿夸赞黄葛树生命久长。还暗含一个猜想,那就是一明一暗,黄葛树得名于葛天氏和轩辕氏(黄帝)。如斯悠长的文化涵蕴,更为其他各种树木所不可向迩。

结尾四句收在道署:“风月于今庆有主,朝看曳云暮霏雨。高枝凡鸟不敢栖,看谁椅梧待凤举。”当时道、府、县三级官署,道署是在重庆的最高层级。连道署都因为有古黄葛树而引凤来仪,显然意味着,黄葛树还是一种吉祥树。

将“黄葛”写成“黄桷”

有方言、简化字等地域时代原因

王尔鉴另有组诗《巴渝十二景》,一诗写一景,每首诗都有一则小记。《黄葛晚渡》小记有言:“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旁。”树与渡的关系,点示十分清楚。其先其际及其后,无论是赋诗还是述史,树名一概是黄葛树,地名一概是黄葛×。直至1936年出版向楚主修的《巴县志》,仍然是这样。其中记述黄葛垭相当详密,树、道、垭、街均冠名黄葛,与今之黄葛古道、黄桷古镇并存大有差别。

有人将黄葛易为黄桷,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泛滥则在20世纪50年代。查其初,大概因为重庆本土方音,“葛”与“桷”都发ge的阳平声(音阁),于是在简化字热潮中,利用同音代替方式,将“黄葛”简化成了“黄桷”。其实数一数笔画不难发现,“桷”比葛只少两画,徒生纷扰,简得不值。

而今时兴普通话,“葛”音未变,“桷”却发jue的阳平声(音决),听起来就变了味。

20年前一封信

让“黄葛树”正式回归

曾不止一回有人问我,黄葛树和黄桷树,是一种树呢,还是两种树?据《中国植物志》,却真是两种树。黄葛树为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超30米,树根、树干、树冠都相当独特。黄桷树为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树高不超过20米,根、干、冠都迥别于黄葛树。尤为关键的区别在于,黄桷树不具备黄葛树那样厚重、悠远的文化内涵,照应不了重庆人的精气神。

20年前,我曾以《请你们关注市树的用字及相关地名的问题》为题,致函时任市长和副市长。次年2月25日,市园林局受市长、副市长之托复函给我,引《中国高等植物图》确认了黄葛树。其函的结尾一段明确表态:“目前把黄葛树误写成黄桷树的现象普遍存在,以黄葛树为地名的黄葛×也是黄桷×,由此确实引起很多误解。为了市树用字的规范,我局可在新闻媒体上进行说明。”看来他们真是言出行随了,表征便在自从那以后,严肃的出版物都只有“黄葛×”。但仍有人误用作“黄桷×”,所以我特撰此文,分享刍见。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知名文化学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步行看重庆”,重走黄葛古道
...行在南山约2500公顷的繁茂山林中,古道两侧满是古老的黄葛树,虬枝粗干,树根包裹着石阶。黄葛树是重庆人心中的故乡树,那苍翠欲滴的绿,盘旋蜷曲的根,就像重庆人坚韧的生命力。微风
2023-11-16 15:55:00
这是什么树,得到了3000万人的爱?
...她的笔名——三毛。宋代《图经》有云:“涂山之足,有黄葛树,其下有黄葛渡。”由于读音相近,在重庆方言中,重庆人所说的黄桷树,其实就是古书里的黄葛树,实际上,无论是黄桷垭、黄桷镇
2023-08-29 13:48:00
黄葛树丨宋燕:安闲而居
安闲而居文/宋燕人这一生,大抵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漂泊与流浪。漂泊红尘,浪迹天涯……我们不停地远行,亦不停地回望。所以,当我决定去探寻安居古城时,心里便格外地生出了一份宁
2024-10-15 06:45:00
黄葛树丨谭岷江:我的职高学生
我的职高学生文/谭岷江我教过小学、初中和职高十多年,特别是在最后六年教职高时,面对我的职高学生,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1998年夏天,我以读书进修和打工为由,在重庆
2025-02-11 07:00:00
黄葛树丨周丁力:穿花围裙的老肖
穿花围裙的老肖文/周丁力与老肖的初识是在他家的客厅。一个初冬的中午11时许,我跟随一个朋友进了老肖的家门。那时的老肖闻声从厨房里迎出来,他脸上一圈络腮胡,双手沾着水,腰间围着花围
2024-10-30 06:43:00
黄葛树丨卢郎:记忆中的冷酒馆
记忆中的冷酒馆文/卢郎这里说的“冷酒馆”,是指专门卖酒的小店,同一些既卖酒又卖菜的酒店不同。这类冷酒馆一般都很小,没有店名,屋里摆放的全是口小肚大且高的大瓦缸,里面盛着的都是散装
2024-01-08 10:08:00
黄葛树丨吴洛加:挑挑肥肠
挑挑肥肠文/吴洛加“挑挑肥肠,重庆特色……”身后传来拖长了音调的吆喝,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停下了脚步,向近年来卖得火爆的这款网红美食投去深情的一瞥。吆喝声的主人姓王,头发花白,皮
2025-03-30 06:37:00
黄葛树丨董运生:土生土长
土生土长文/董运生正月初二,山上的雪还很多,我和四叔顺着小道走到了老虎庙,方圆几里的制高点。四叔比我大三岁,但已有了不少白发,我和他开玩笑说:“雪未老,而我们却有了白发。”四叔点
2025-02-18 06:38:00
黄葛树丨信鸽:老街油粽子
老街油粽子文/信鸽油条、油饼、油炸粑,这些街边小吃很常见,但你是否听闻过油粽子?我带着女儿踏上了寻找水江镇油粽子的美味之旅。去之前,特意问了问当地人“哪家的油粽子最正宗”,他们的
2025-02-22 06: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