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育种像求学 万里才挑一
—— 一粒柳字号甜糯玉米种子背后的故事
科研工作人员在地里播撒试验种子
一粒粒试验甜糯玉米籽粒。
2月20日上午,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试验田又热闹了起来——十多名科研工作人员忙碌着,或挥舞锄头松土开沟,或俯身播种撒肥,满目万象“耕”新之景。
“大家抓紧时间干,今天争取完成甜糯玉米试验播种。”市农科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莫武平向着田的另一头喊。众人应声答道:“好的!”
莫武平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他手中的玉米籽粒:“这两个分别是柳甜糯225和柳黑甜糯221种子,是近几年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甜糯玉米品种,比普通糯玉米风味好,又甜又糯,鲜苞亩产量约800公斤,十分符合目前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记者拿起几粒种子细看,但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莫武平在旁热心解惑:“不要小看这几粒种子,这两个品种我们科研团队研究了5年多呢。”
记者了解到,这两个甜糯玉米品种均是由糯玉米亲本和甜糯玉米双隐性亲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有的亲本材料培育了7年,都是从千千万万份材料里筛选出来的。
玉米遗传育种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材料选择、初级测配观察、品种比较、多年多点异地鉴定试验、省或国家区域试验,每一个环节都达标后才能通过品种审定。“整个过程就像求学一样,通过了便到更高层次的学校求学,育种审定通过后就像是考上了大学;后续是否成才,还要经过社会生产和市场的考验。”莫武平笑道。
林森是莫武平玉米育种科研课题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在他眼里,育种工作不仅是对种子的考验,更是对科研人员的一种考验。
“科研人员通常要在成千上万个试验组合中筛选出最好的那几个,然后再经过多次种植、观察,找出精英中的精英,整个过程收了种、种了收,我们不是在试验,就是在去试验的路上。”林森说。
为何这样说?林森将试验工作娓娓道来:2月中下旬,玉米试验播种;同年7月收获后,经过田间鉴定、考种筛选,对入选的材料又进行秋季播种,抢收抢种时常忙得分身乏术;同年12月收获后,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海南省的育种基地,开展南繁加代种植。而且,年年循环往复……
“最难受的是夏天,田间又闷又热,玉米叶割到手和脸,又痒又痛。”林森话锋一转,又说,“当然,我们是学农业的,只要农民能用上好种子,我们累点闷点不算什么。”
近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力不断增强,市民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糖罐子”装得满满当当,这背后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的辛勤汗水。
“现在刚刚播种,等到收获的时候我再请你过来,给你尝尝新鲜的柳字号甜糯玉米。”莫武平笑着对记者说。
全媒体记者 李斌 报道摄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10: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