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十余位嘉宾齐聚钱报读书会,共同品读——
企业家鲁冠球的领潮一生
十余位嘉宾齐聚钱报读书会,共同品读——
企业家鲁冠球的领潮一生
本报记者 刘玉涵
一个故去的人,为什么能够长久地打动人心?
一个企业家一生的故事,为什么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手不释卷、百读不厌?
5月23日下午,《领潮:鲁冠球传》钱报读书会走进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企业家、评论家、出版人、员工读者等十余位不同身份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阅读《领潮:鲁冠球传》的感受心得。
这本传记的主人公是第一代浙江著名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1944年,鲁冠球出生于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当过铁器社学徒、开过自行车修理铺,还开过米面加工厂。在那个大时代下,他奋勇前行,以“领潮人”的英姿,书写着敢想敢干敢创新的奋斗精神。
这不只是一部财经专业的指导书,也不只是单纯的文学性传记,翻开书页不自觉走入这段故事的每个人,都获得了各自不同的启发。
永恒的企业家精神
本书作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冠柏是第一批采访鲁冠球的媒体记者之一。1983年,在《浙江日报》工作的陈冠柏遇见了当时默默无闻的厂长鲁冠球,38年后的2021年,75岁的陈冠柏受万向集团授权撰写《领潮:鲁冠球传》,以文学的方式呈现鲁冠球的非凡人生。
回忆起与鲁冠球交往以及书写其往事的过程,陈冠柏不由得眼眶湿润。
在陈冠柏眼中,鲁冠球是一名企业家,一名受世界尊重的企业家;一名慈善家,一名“想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够有饭吃,有糖吃,有衣服穿,乃至他们有更好的生活”的慈善家;一名思想家,一名不断进行关于人生、社会、企业未来乃至人类的思考的思想家。“要写出他活的思想、活的灵魂,很有难度。”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和鲁冠球是同时代的创业家,他将一家很小的余杭仪表厂发展成为仪表、系统信息电子、医药等多领域的企业集团。他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以鲁冠球为代表的这一代优秀企业家在今天这个大时代下的精神意义。
“随着每个章节的推进,我好像自己又重新沉浸在过去那个光辉岁月当中。”汪力成说,“鲁冠球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真正代表中国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的一生,是一个民营企业界真正的领袖人物的一生,所以他一生的贡献并非仅仅对于万向集团,对于中国在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他指出,这本书将鲁冠球的精神、思想非常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他,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带来一种牵动力。同时,这本书为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是找到了一种单一的成功路径,而是找到了一种值得学习的思想,找到了一种永远不变的人生方法,一种可以覆盖任何行业、任何工作、任何岗位、任何人生的路径。
报告文学的厚重与温情
“(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流报告文学作家虽然老了,但文字依然一流、眼界一流、辨识度一流。” 原上海《文汇月刊》副主编、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用三个“一流”来评价这部报告文学著作《领潮:鲁冠球传》。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震撼到:太厚重了。“这本书不仅分量重,篇幅长,每一个章节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细节,非常立体生动地将鲁冠球写活了。”
汪澜提到,报告文学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历史。
“这本书的可贵就是再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相对于大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补充,从个人的经历与成长,特别是这一代企业家的精神成长,这个群体的成长。陈冠柏将这个过程写出来了。”
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首献也被这部“厚重的大书”所震撼,他从生活、思想与文学三个维度来肯定了这种“厚重”:这部作品里具有非常好的生活的色泽、生活的表达,既有感动力,也有征服力,同时在艺术上也汇聚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它既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同时也是向一代浙商致敬,这部作品之中有一种蓬勃力量,所以很震撼,读后也非常感动。”
江苏省作协原创联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赵翼如则是在“严重怀疑”当中开始阅读的,因为她觉得鲁冠球是一个优点过剩、太符合规范的人物,很容易写成一个不真实的八股式颂歌。然而这部书触及到人性深处的挣扎与困惑,真实地打动了她。
“最感动我的时刻是他彷徨反省的独白,他一系列的想不通里边有很多欲说还休的心思。”赵翼如提到加拿大歌手科恩的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领潮人特别擅长接住那束光,而且是在裂缝里漏下来的光。”鲁冠球这棵“常青树”上接光源、下接地气,亲切可感。
从鲁冠球读到更多
赵翼如提到,自己家里三代人都在读这本书:正在创业的90后儿子,感慨于当时这片土地上的企业家在夹缝中生存的智慧;搞技术的父亲,感兴趣于怎么从万向节的技术含量走向汽车名人堂;身为民营企业高管的姐姐,则关注万向引擎的源动力。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浙江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周保欣对此深表赞同,读《领潮:鲁冠球传》这本书,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入:“鲁冠球不只是一个人物,不只是一个企业家,他是一个非常立体、丰富的精神系统,他可以是一座精神富矿。”
从出版角度出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刘国辉谈及这部书的意义与价值:树立了中国大写的农民形象;为报告文学如何反映现在新的时代,如何反映新时代风起云涌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
这本书是如何触达读者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任乃舒则从方法论的角度做了分享。
站在企业员工的视角,这本书带来了更多情感上的触动。万向钱潮副董事长潘文标是万向集团的老员工,1972年便跟随鲁冠球工作,参与并见证着企业的发展。这部书泛起了他更多的回忆,而提到鲁冠球留下最宝贵的财富,他说:“最宝贵的是做人要低调,第二要正气。”
读书会当日也是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校日和“我爱生”主题教育日。鲁冠球重视职工发展,注重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他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影响着每一位万向员工和万向学院学生。读书会上,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牟惠康以《传承好聚变之道》为主题发言,学院师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以及融入生活的精神传承。
鲁冠球何以领潮?鲁冠球精神为何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更多的思考等待你翻开这本厚重却易读的大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能量。
本次钱报读书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潮新闻·钱江晚报主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