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蜀汉建立政权于成都,南下平蛮,然后出师北伐。此时,历史又给予诸葛亮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诸葛亮又没有抓住,其个性弱点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那就是诸葛亮首出祁山伐魏,未听魏延之计,兵出子午谷。
我们还是结合原文来进行探讨。92回却说孔明率兵前至沔阳,经过马超坟墓,乃令其弟马岱挂孝,孔明亲自祭之。祭毕,回到寨中,商议进兵。忽哨马报道:“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
从上述的小说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自负、志大而不见机、好兵而无权的弱点在此充分的表现,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然而,诸葛亮却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在三国当中,西蜀的国力最弱,没有能力与实力强大的曹魏打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以奇兵取胜。诸葛亮看到了这一点,却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只因五千兵马可能受困而不用魏延之计,实在是可惜。五千兵马受困与“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相比,权衡下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即使五千兵马全部损失,也值得一试。以后司马懿正是利用了诸葛亮必须急战的弱点,坚守不出,消耗诸葛亮,最终取得了胜利。诸葛亮兵出祁山,从大路进发,不仅大费钱粮,而且损失巨大,仅第六次出祁山,北原渭桥一战,就损失万余人。但是,诸葛亮过于自负,他自信用兵打仗无人能是他的对手,所以他自信“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诸葛亮说魏延“欺中原无好人物”,实际上是他自己“欺中原无好人物”啊!古人论到此,多认为诸葛亮谨慎,才不听魏延之计,其实却是诸葛亮自负的个性弱点所致,正所谓欺敌者必败,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诸葛亮是个完美主义者,追求“万全之计”,但凡事过度,必然走向其反面。
为了表明诸葛亮的这次重大失误,小说的作者在后文做了三次呼应。
第一处为:95回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作为诸葛亮的唯一对手,司马懿曾多次自叹计谋不如诸葛亮,小说中多有描写,不必赘述。但在此,司马懿却坚定地否定了诸葛亮,指出“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为什么?因为善于把握机会和权衡轻重的司马懿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问题,更关注于整体的得失,而诸葛亮却只是在战术的高度上考虑问题,更关注于局部的得失,两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第二处为魏灭蜀时,魏国是分兵入川,一路由邓艾在沓中绊住姜维,使其不能分身,另一路由钟会轻松夺取汉中。诸葛亮却没有同意魏延分兵取长安的策略。尤其对应的是,钟会又分三路取汉中,其中两路分别取斜谷和子午谷,正与魏延取长安的路线相同。钟会的成功无疑是对魏延之计的肯定。第三处为魏最终灭蜀时,魏国大将邓艾正是采取了与魏延相似的非“万全之计”,我们还是结合原文来说明:第117回艾下马入见。会接入帐礼毕。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会曰:“将军明见若何?”艾再三推称无能。会固问之。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成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二人饮酒相别。会回本帐与诸将曰:“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关。此段文字与92回非常相似。邓艾之计如同魏延子午谷之谋,钟会自负的言行如同诸葛亮的翻版。阴平小路虽比子午谷险峻得多,而邓艾却获得了成功。诸葛亮不用魏延子午谷之谋,再次丧失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如果说这次失误还勉强可以用其过于谨慎来开脱的话,那么,在派马谡守街亭的事情上却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诸葛亮自负与临机不决的个性弱点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还是结合原文来探讨吧。
95回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
在这段原文中,诸葛亮自负与多谋而少决的个性弱点表露无疑。首先,诸葛亮对派马谡去守街亭本身就有顾虑,先讲街亭的重要性,后讲守之难度,又说对手之强大,意欲使马谡自退。最后马谡写下军令状,诸葛亮仍不放心,又派一名处事谨慎的上将王平相助,千叮咛,万嘱咐,才派二人前去。本来用兵派将已毕,但诸葛亮依然迟疑不决,大概是想起刘备白帝城临终之言,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原文吧:85回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刘备“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的话可谓一语双关,既是对太子刘禅所言,也是对诸葛亮所言。希望诸葛亮不要把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的话“以为常言”。刘备身为帝王,本为金口玉言,更兼是临终肺腑之语,谁敢违背,大概只有自负的诸葛亮了,诸葛亮身受托孤之重任,当时时牢记刘备临终之语。临事却公然违背,自负何极!正所谓“才也超人,过也超人”。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已经错误,本身虽顾虑重重,但却一意孤行,为了保证自己正确,先后又派出高翔与魏延两路人马去接应街亭,其实这已经是画蛇添足了,即使再派出两路人马也没有多大用。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小说后文对此又有呼应:95回却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说法,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时犹豫,马谡领兵去后犹豫,魏延等接应部队去后仍然犹豫,可见其对派马谡守街亭是有所疑虑的。及“王平使人送图本至”时,犹豫不决的诸葛亮才不得不决定派人替换马谡。可是太晚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如此重要的地点,诸葛亮将全军的命运系于一疑惑之人身上,其权衡轻重的能力确实不高。街亭的失守,不仅损兵折将,而且前功尽弃。消耗大量军用物资,损伤多少兵将才夺得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这么轻易地送还给了曹魏。如果说身为长史的杨仪尚可替代马谡,那么派将当初,赵云、姜维、邓芝等任何一人去把守街亭都不会有街亭之失,可是极端的自负使诸葛亮最终选择了马谡。至此,《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上述的具体事实对诸葛亮的个性弱点进行了深层的揭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