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3-10-10 12:00:00 来源:虎嗅APP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头图 | 视觉中国

国庆假期,阖家欢庆之际,欧洲人悄悄向中国汽车开枪。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声明称,调查将首先厘清中国BEV(电动汽车)价值链有否受惠于“非法补贴”,以及这样的补贴有否对欧盟汽车厂家构成威胁。若是,欧盟有可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施加反补贴关税,税率将高于10%。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对此,商务部回应称: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欧盟对中国汽车的“制裁”,显然是有预谋、有规划、有针对性的。

在反补贴调查启动前,欧盟早已准备好一系列的地狱级关卡,就等着中国车企往里钻。比如,欧盟出台的《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新电池法》《外国补贴条例》以及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可谓刀法精准,招招致命。

古人早就告诫过: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欧盟对中国汽车的扼杀,就像家暴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奉劝中国车企,先别扎堆往欧洲送人头。

欧洲汽车市场,可以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来形容。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新注册电动乘用车超过35万辆,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35万辆是什么概念呢?对比一下,比亚迪一家今年9月就卖掉了28.7万辆车。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体量,就更是少得可怜,同期的英国为19万辆、法国16万辆和挪威为11万辆。

就欧洲这巴掌点大的地方,不同国家之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却大相径庭。像意大利在2022年的电车份额仅为3.7%,压根就没人买电车。而北欧挪威,电动车市场却高达惊人的79%,几乎成了中国电车进入欧洲的第一站。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中国车企想充分满足每个国家的用户需求,可能性为零。

最起码,欧洲国家之间的语言就不统一,哪怕是同一个国家也有好几种方言。即便是把范围缩小到欧盟国家,其二十四种官方语言以及若干其他语言,也足够车企软件研发团队折腾几个月时间。像路特斯ELETRE的欧版车,也就支持10种语言。

再就是地图,中国的供应商普遍用的是高德和百度,而欧洲更多是HERO以及谷歌地图。再就是音乐,中国是QQ音乐、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居多,但欧洲都是Spotify。

更有趣的是,像欧洲很多国家的人喜欢听收音机,车机还得增加DAB收音机功能。为了满足这些差异化的功能,车企需要将用户洞察前置。像smart的研发体系中,就有一个名为“Central Market”的部门,专门用于收集欧洲等地区的需求。反馈回中国工程团队,再做适应的开发。

但即便如此,每个国家之间对车的诉求,从根源上就不同。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法国的日常

比如,法国人以“不爱惜车”著称,车对它们来说就是纯代步工具。在法国路边停的车,大多是伤痕累累,有些车主直接用胶带简单处理一下“伤疤”就继续开。

法国比较流行的“接吻式停车”,就是前车后车挨着停。如果要开出来的话,就会像憨豆电视剧里一样,往前顶一下前车,往后撞一下后车,就能挪出一点空间。这种狭小拥挤的街道,也促使法国人更热衷于买小型车。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德国人以“爱车如子”著称,车对他们来说就是宝贝。在德国的路上,你几乎看不到脏兮兮、破烂不堪的车在跑。如果有,那一定是从法国开过来的。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德国的日常(拍摄:虎嗅)

至于车型的选择上,德国人会更倾向于后备箱装载能力更强的两厢车和旅行车。并且,在动力性能和操控上他们也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德国政府非常支持老车文化,一般车龄超过30年且基本保持原状的车辆,可以申请末尾为“H”的经典车牌照,“H”表示historisch。而经典车不仅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还能够享受到更加优惠的税率和保险政策。换到其他地方,老车早就强制报废了。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究其根本,欧洲是人类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尤其是德法意英等国家,有着深厚的汽车文化积淀。这也导致,各国消费者们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这等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低于中国。

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国今天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充电桩,都需要刷充点卡才能启动——这可能与中国2017年左右的新能源用车体验,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知道,有一部分的欧洲人还在用诺基亚这类的非智能手机,刷充电卡充电就是他们开电车的唯一选择。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就连德国人自己,也对刷卡充电体验连连吐槽(拍摄:虎嗅)

虽然,欧洲部分充电桩能通过App或者网页来启动,但繁琐的账号注册、信用卡支付流程、糟糕的服务器响应速度,德国人早已是叫苦不迭。相比之下,蔚来换电站和特斯拉超充背后的无缝支付,到了欧洲就是碾压的优势,但苦于基建速度,覆盖范围非常有限。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蔚来在德国的换电站(拍摄:虎嗅)

中国汽车猛然进入欧洲市场,坐冷板凳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从JATO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欧洲28国的销量排名榜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仅有像沃尔沃、名爵这类,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海外品牌出现在榜单上。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这一波中国电动车扎堆欧洲,领导的宣传意愿,远大于市场意愿。

比如“财大气粗”的阿维塔,不仅在慕尼黑车展上完成了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的全球首发,而且还斥资赞助了米兰2024春夏时装周,成为其官方汽车合作伙伴。但令人疑惑的是,阿维塔目前并没有在海外市场进行销售。

毕竟,在汽车工业发源地欧洲,展示中国汽车之强大,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扬眉吐气的呢?

前两年的手机出海,这两年的汽车出海,两者有经验互通之处。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全球第二”的小米。其在中国的销量占比约为26%,而海外销量占比达到了74%。

具体到小米的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来看,海外市场中欧洲660万台(20%)、印度540万台(16%)、拉美460万台(14%)、东南亚290万台(9%),中东130万台(不含土耳其)(4%),其他地区380万台(11%)。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欧洲市场虽占据了小米20%的海外销量,但其余几个地区的市场体量同样不容小视。像OPPO和vivo在海外主要就是靠印度和东南亚市场走量,其东南亚的销量占比都超过10%。

“农村包围城市”,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出海姿势。

在汽车行业中,最好的案例就是比亚迪和名爵。在这一波新能源汽车出海中,只有这两家车企的海外销量,是上得了台面的。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他们卖得最好的国家都不在欧洲。

根据电车出海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境外21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36892辆的海外销量。其中卖得最好的是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而名爵在19个国家和地区的半年销量中,印度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才是名爵的“老家”英国。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之所以,名爵能在欧洲几个国家吃香喝辣,全靠沾祖上的光。很多欧洲人并不知道,名爵早已被上汽集团收购,还把它有着英伦血统的品牌看待。而相比之下,在海外市场缺乏品牌口碑的比亚迪,只能自力更生,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今年8月,比亚迪除了AITTO 3(元PLUS)在泰国、新西兰热销之外,在新加坡、以色列和哥伦比亚这三家国家,比亚迪也是拿到了前8个月的“销量冠军”。像在巴西,比亚迪不仅蝉联了巴西新能源汽车总销冠,还包揽了纯电车型销量榜的前三名。

出海步伐迈得更大的长城汽车,同样也没把欧洲当作主战场。

今年1-8月,长城汽车海外累计销售181,678辆,占据整体销量将近四分之一的份额。与其他品牌纯出口不同,长城更注重的是“打一个城就占一个城”——长城汽车应该是海外工厂最多的中国车企之一,海外工厂遍及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厄瓜多尔、俄罗斯、巴基斯坦、突尼斯。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事实证明,中国出海并不需要扎堆欧洲。在欧洲之外的海外市场,“月亮照样圆”。

比如,号称“中东硅谷”的以色列,就是极具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作为发达国家的以色列,拥有高度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被称为“创新之国”和“创业之国”。这里对中国电动车的接受程度,自然也是远高于欧洲。

比亚迪和吉利,早已悄悄地发力以色列市场。2023年1-8月,以色列共售出3.77万辆纯电车,纯电车的渗透率为16.9%。其中,来自中国的品牌比亚迪共售出1.22万辆,占比约32.3%,吉利为5581辆,占比14.81%。

一年不到30万辆新车的以色列市场,可能很多中国车企瞧不上。但事实上,人家对进口汽车的审批要求是全面对标欧盟的,并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以色列汽车强制性法规,是在欧盟法规、美国联邦法规和加拿大法规的基础上,补充其自己的法规要求而制定出来的。所以,能够进入以色列市场,也就有能力进欧盟和北美,只是选择去或者不去罢了。

不过,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车出海以色列的进度又需要按下停止键了。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比亚迪在日本的门店

再回头看比亚迪,其今年底最重要一役,并不是在德法意,而是在日本。

虎嗅获悉,比亚迪将参加10月26日开幕的日本东京车展(TOKYO MOTOR SHOW)。这将是中国自主品牌,历史上第一次登陆东京车展。比亚迪很好的诠释了两句话:“全球化,不是欧洲化。德日韩美系车在全球占的山头,我们都要抢回来。”

欧洲人发难,不一定全是坏事

欧盟对中国汽车重拳出击,法国被认为是始作俑者。

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布恩就曾表示,“我们绝不允许电动车的过度补贴冲击我们的市场,威胁到我们的企业,就像太阳能板行业那样。”而法国财政暨经济部长勒麦尔更是公开表态,对冯德莱恩就中国企业受益的补贴发起调查表示欢迎。

毫无疑问,这是法国人等待已久的报复机会。要知道,法系车在中国已经被国产车给“清零”了。目前,法系车在华合资企业仅剩神龙公司,几乎处于濒死边缘。

据乘联会数据,目前法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4%左右。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为了这一刻,法国早已准备多时。在欧盟出手之前,法国政府就在9月20日发布了修订法国现行电动汽车补贴计划的“新法令”。这一新法令的出台,将会让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被排除在法国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计划优惠之外,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法国市场的竞争能力。

但更令人咋舌的,是法国人的“双标”手段。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现在法国的方案不是用简单的关税,而是用一套号称很公平的理论,算你车子的碳排放因子。比如说你用钢,碳排放因子就比较低一点。你大量用铝,碳排放因子可能是钢的20倍。”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发副总裁羊军向虎嗅表示。

所谓的公平背后,藏着一套“双标”。

在法国的新法令中,环保评分分数是根据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前的所有部件的总碳足迹(包括汽车的材料、电池、改造和组装以及至法国分销点的运输)计算。但是,每个国家/地区还被赋予了各部件的默认碳排放系数。其中,欧洲和美国被赋予了最低的默认碳排放系数,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被赋予了非常高的默认值。

“他用了看起来非常公平的方法,给你设立门槛。因为他认为他(欧盟)那边用的电比你环保一点,比如绿电用的多一点。”羊军也直言,smart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做碳足迹的核算,从产品定义到零碳工厂也都作出了相应的准备,甚至是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都被考虑其中。他认为,“法国的碳排放(新法令),其实也是一种约束。”

中国有句古话讲得好:“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不经过巨大的困难,就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欧盟国家拿出更严苛的法令,中国车企就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比如,欧盟发布的GSR 2.0汽车安全框架性法规(EU)2019/2144,对汽车安全方面提出19项先进的技术要求和装置、部件安装要求,绝大部分为智能驾驶辅助装置和系统,从2022年到2026年分阶段在欧盟强制执行。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像车道保持系统、紧急制动和智能速度辅助系统,未来必须强制配备,才能进入到欧盟进行销售。然而,国内销售的很多车型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并未配备这类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所以,要满足全球化的标准,中国车企势必要在研发阶段,就考虑到配置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像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其实就把包含交通标志识别在内的ADAS能力,整合到了EyeQ系统集成芯片中。Mobileye用视觉算法识别欧盟各成员国所有类型的标志,采用Mobileye芯片的车型,自然也就无缝衔接欧盟的GSR强制标准。

当标准确定、技术趋于稳定时,国产供应商的成本和规模优势就会显现。像国产智能汽车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在满足海外车规标准基础之上,还提供更高的软件开放度,并且成本控制更优。其华山二号A1000算力能做到58TOPS(int 8),远超Mobileye EyeQ5的15TOPS算力,但前者的成本能低到100美元。

拼价格,中国汽车没输过。根据carscoops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在2015年的时候,电动车的平均售价是远高于欧美国家的。但从2016年开始,中国电动车的平均售价一路走低——到2022年上半年维持在了3万欧元上下,远低于欧洲的5.5万欧元,和美国的近6.5万欧元。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说白了,欧盟所谓的“制裁”,并不会阻碍中国汽车的全球化进程,反而是燃起了全军的斗志。

无论是对动力电池的碳足迹审查,还是对主动安全配置的强制要求,都是在促使中国汽车去寻找更低成本的方式,以实现更强的产品力。

中国有句古话:尔要战,那便战。

最好的例子就是,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华为近年来遭受了美方的严厉制裁,但这些制裁并没有抑制华为的发展,反而激发了华为自主创新的雄心壮志。

中国车企,别跟欧洲较劲了

如今中国汽车,也应该向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一样,在无端的封锁中不断地寻找新的出路。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言:“我们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但有时也十分曲折、艰难和波澜起伏。我们要充满信心。总会迎着朝阳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巴黎和谐比亚迪欧洲旗舰店于香榭丽舍大街盛大开业
...空如洗,在香榭丽舍大街的璀璨光影中,巴黎和谐比亚迪欧洲旗舰店盛大启幕,成为这条时尚之都地标上的一颗璀璨新星。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巴黎乃至欧洲的商业与文化心脏,一直是国际高端品牌
2024-06-11 09:28:00
勒梅尔:欢迎更多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直接投资
...、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如此表示。法国是欧洲第一个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改革的国家,勒梅尔访华之旅的行程安排也“重点突出”。根据公布的行程,勒梅尔在7月31日赴深
2023-08-02 23:52:00
“中国智造”在欧洲市场获得广泛认可(国际视点)
...民日报本报记者 李 强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工作人员向欧洲客户介绍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本报记者 李 强摄巴黎奥运会期间,阿里巴巴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设立未来生活馆,吸引各国游
2024-08-08 06:40:00
欧盟“截击”中国电动汽车?特斯拉或“躺枪”,上汽、比亚迪连赴欧洲建厂,反补贴调查成出海加速器
...车似乎遭遇“绊脚石”,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在欧洲议会时表示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评估是否需要征收惩罚性关税。她声称中国电动车通过高额政府补贴
2023-10-01 16:11:00
面对欧盟反补贴调查正式启动,中国车企目前选择静观其变
...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欧盟总部她补充说:“比亚迪将向欧盟当局分享他们要求的所有信息,以消除对其汽车生产存在的任何困惑。电
2023-10-09 18:53:00
欧洲反补贴调查暂停发酵,输了,中国车出海会不会受挫?
在欧洲几大车企开始集体炮轰欧洲反补贴调查过去一周之后,关于这件事的消息并没有新的发酵,开始逐渐平淡。事实证明,业内此前的很多分析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比如,欧洲的汽车产业,明显感受到
2023-11-05 23:02:00
欧洲杯,变成中国品牌的“主场”
自6月15日凌晨的揭幕战开始,为期一个月的2024欧洲杯正在持续制造热门话题。同样享受到红利的,正是那些提前布局的赞助商。这一次,比亚迪、海信、蚂蚁集团、vivo、速卖通,这些我
2024-10-11 20:07:00
与中企同天推新车,雷诺CEO:欧洲准备好迎接挑战
...道,法国雷诺和中国上汽名爵当天都在车展上推出了面向欧洲市场的新款电动汽车。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汽车业已经做好了迎接中国对手
2024-02-27 15:09:00
要不要把反倾销大棒挥向中国电动汽车?法德吵起来了
...行业发动“贸易战”产生了分歧。据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9月11日报道,法国正在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施压,要求其在当地时间13日发表的年度“盟情咨文”中宣布针对中国电动汽
2023-09-13 17:52: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
鲁网10月20日讯怎么定义一台“好车”?要我说,好车,从来不只是一串配置数字。它是你初见时的心动,是坐进驾驶座,腰背被稳稳托住的放松
2025-10-21 08:02: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东风商用车新疆公司:全力以赴赶订单 确保全年产销新突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作为区域制造业的龙头,东风商用车新疆有限公司持续发挥“特快专精”优势
2025-10-20 20:19: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湘泰立汽车零部件:聚焦新品研发提产能 奋力冲刺年度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冯倩钰)湖北湘泰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敏锐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
2025-10-20 20:49:00
东南网10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杨胜兰 梁雯倩)记者从福州市道运中心获悉,福州2025年首批新能源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
2025-10-20 23:09:00
一汽-大众将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
10月30日,一汽-大众将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成就的乘用车企。34年来,其从单一品牌单款车型
2025-10-20 23:48:00
年产能超百万吨 太古可口可乐郑州绿色工厂正式投产
近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新工厂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太古可口可乐120亿在华投资承诺中首个亮相的世界级工厂
2025-10-20 13:24:00
余干高新区成功签约17亿元固态电池项目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5日,余干高新区联合黄金埠镇人民政府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维电池”)成功签约,标志着年产2GWh固态电池智能制造项目落户余干高新区
2025-10-20 10:50:00
景中选车、车中赏艺 2025“车趣”齐鲁汽车嘉年华绽放莒国古城
鲁网10月19日讯金秋送爽,盛事接力。在首战枣庄站取得圆满成功后,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山东文旅传媒集团、日照市商务局承办的2025“车趣”齐鲁汽车嘉年华于10月18日至19日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日照莒国古城华丽接棒
2025-10-19 21:14: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湖北劲驰:奋力实现年产值30%增长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特约记者 刘爱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十堰工业企业抢抓发展机遇
2025-10-17 19:56:00
济南成立车网互动智慧创新联盟:共探新路径 同创新生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通讯员 张治林 张斌荣 王文媛近几年,在山东济南的大街小巷,悬挂绿色新能源车辆号牌的汽车越来越多
2025-10-17 20:08: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湖北洲辉汽车:持续扩能增产 冲刺全年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刘爱理)今年以来,位于十堰经开区的湖北洲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新增生产场地
2025-10-16 19:22:00
吉镜头丨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正式下线
10月16日,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正式下线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下线仪式现场 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下线仪式现场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下线 氢能文旅列车交接仪式这列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氢能列车
2025-10-16 20:42:00
广汽冯兴亚:启境首款车会让人眼前一亮
10月16日消息,由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宣布旗下首款车型已完成设计定型,标志着这一新兴品牌在产品研发阶段取得了关键进展
2025-10-16 22:43:00
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
10月16日,第十八届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车展汇集60多个汽车品牌,600多款车型,50多款新车。米国伟 赵心敏 摄影报道
2025-10-16 23:1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通讯员宁穗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城市,南京积极打造本土新能源车优质产品群,2025年上半年
2025-10-16 0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