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北京姑娘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过她看过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29 17:54:00 来源:极目新闻

一声尖锐的鸣笛,将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北京在一头,佳县在另一头。

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多年,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路生梅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

80岁的路生梅仍记得那条从北京来的路,蜿蜒七百多公里,她是念着佳县二字一步一步赶来的。这些年,又因对佳县人的付出,她以领奖的方式一次一次重返北京,站上领奖台。在她住的窑洞里却看不到那些夺目的奖杯,只有她人生各个阶段的照片。最大的一张照片是她站在古城墙上,身后是奔涌的黄河,眺望的地方正是她守候了一生的佳县。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北京姑娘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过她看过病

路生梅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黄河边,摄于2024年9月10日(来源:新华社)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1968年12月5日,刚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的路生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她说。

坐火车、搭卡车,颠簸几日,24岁的路生梅终于到达佳县县城。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北京姑娘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过她看过病

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时的路生梅,摄于1968年12月 资料照片(来源:新华社)

佳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彼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每天就供应一瓢;住的是窑洞,刚开始路生梅不会生火,只能睡冰冷的土炕;衣服和头发有时还会染上虱子……夜深人静时,身在异乡的她也曾偷偷抹过眼泪。

但哭过后,路生梅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医院没有分科,虽然我的专业是儿科,但群众听说我是北京来的大夫,就觉得什么病都能看。”路生梅回忆。

为了不让患者失望,她抓紧时间学习。白天坐诊、出诊,夜晚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下了几十本笔记,掌握了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等多科知识,还学习了针灸。就这样,路生梅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县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她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临近村子的下坡路,她索性半躺着滑了下去,到了病人家里几乎成了一个泥人。

“当时心里就想着有个患儿在等着我,时间就是生命,我必须前行。”路生梅说。

“孩子的妈妈熬了一宿,给我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路生梅告诉记者,“我那时候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这鞋上的一针一线都是佳县人对我的爱。”

“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一次令路生梅震撼至今的出诊经历,让她做出了“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

那是路生梅来到佳县的第二年。有一次,她赶到一位待产妇家中,进门时,产妇已经生产,坐在一个沾满血迹的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昏迷,用力拽着她的头发,还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脐带。

“当时佳县有一种病,叫‘四六风’,病死率近乎100%,其实就是新生儿破伤风。”路生梅说,看到这样的场景,她终于知道那些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来的了。

紧急时刻,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解释,一边快速拿出医疗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

返回后,路生梅思考良久,下决心要推广新法接生、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她把“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了思想汇报。

此后多年,虽然有过离开佳县到大医院工作甚至返回北京的机会,但她最终都选择坚守初心。

路生梅说:“这里的人民需要我。既然承诺了,就不能打退堂鼓!”

1981年,路生梅因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重返北京。一年多的学习中,她的电话没停过,都是佳县的来电:总有人家的娃娃头疼脑热,问她该怎么办。她感受到一种信任的牵引,“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当时,有几位老师问她要不要留在北京?那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北京意味着更好的医疗环境,更多施展医疗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当初分配到佳县的学长学姐陆续离开了,每开一次欢送会,人就少一些,每一次分别,都是以抱头痛哭收场。最后只剩下她,还要践行“为佳县服务五十年”的诺言。她拒绝留在北京的邀约,佳县还有人在等着她。

1983年,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创办儿科,成为首任儿科主任,先后培养了50多名专业儿科医生、儿科护士。路生梅说:“当时佳县医院是榆林较为落后的县医院,但儿科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名列前茅。”

20世纪90年代,路生梅作为医院副院长,带领全院职工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疾病诊疗水平。如今,曾经的“窑洞医院”已变成十几层高的现代化医院。

“只要群众需要我,我的服务就没有终点”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外地医院的高薪聘请,她拒绝了;儿女想接她去城市养老,她也没答应。

“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她选择继续留在佳县,为群众义诊。

每周三次,路生梅会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轮流坐诊。不在医院的时候,患者便会到她家里找她。

离佳县人民医院不远的一条小巷里,最末头的两孔窑洞,是路生梅的家。

“我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我的电话更像是‘健康热线’。”路生梅笑着说,电话来了都要接,一时没接上有空就马上回拨,“万一是急病呢?不能耽误”。

“我的奶奶、妈妈和我,都找过路奶奶治病。”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路生梅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几乎家喻户晓,不少家庭的三四代人都请她诊治过。

2019年,路生梅承诺的五十载已过,但她仍然没有离开佳县,“我要争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义诊、参与儿科团队培养、参加老年志愿服务队……这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小的老太太,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忙不完的事。据估算,路生梅在退休后的20多年时间里,义务诊治超过10万人次。

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过路生梅看过病,她就是佳县人的亲人。“我就像风筝,不管在哪里,线永远在病人手中。”路生梅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我的服务就没有终点。”

在路生梅家的天台上,抬头就可以看到佳县人民医院明亮的医疗大楼,转头望向另一边,能够遥遥观遍环抱在青山里的佳县。每年从冬至开始“数九”,路生梅要摹一幅梅花图和一幅字,画完最后一笔,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字画都被裱在书桌上,写着“庭前柳,珍重待春风”。春风已吹过了50多年,她仍然在窑洞中,守护着那个黄河之畔的小小县城。

极目新闻综合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千龙网、新华社等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9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医护工作者”路生梅——扎根黄土高原 守护群众健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本报记者 龚仕建“我的奶奶、妈妈和我,都找过路奶奶治病。”在陕西省榆林
2024-09-27 06:06:00
...副院长、主任医师路生梅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今天,《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纵横”栏目刊发路生梅署名文章《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日报社理论部“言之有理”
2024-11-21 16:54:00
...9月20日,从距离榆林2800多公里的拉萨传来好消息:来自黄土高原的8万余株酸枣苗在青藏高原试种成功,整体成活率超过80%。“这是拉萨首次引进酸枣苗。当前酸枣苗长势良好,其中
2023-10-02 03:29:00
苏陕协作古村建起了枣芽茶厂
...峪口村枣芽茶厂正式投产。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峪口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流失严重。2022年,苏陕协作“四方双结对”工作机制建立,即由东部先进村社结对西部村社,
2024-05-23 05:35:00
...协作、帮扶车间、社会帮扶,持续输出“扬州担当”,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段带不走的“山海情”。通讯员 扬榆协 扬综干 记者 李仁辂
2024-02-03 08:01:00
陕北·老区新貌丨山坳坳里,“乡土记忆”点亮诗意生活
...就是李延利生活了几十年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典型小山村,也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说是换装,其实就是打扮成村里妇女过去的日常装束。“那时候村里穷,
2023-09-27 16:50:00
...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90年来,农业专家扎根黄土高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谱写了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的光辉篇章。赵洪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接
2024-05-13 02:20:00
从延安,再出发! “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启动
...息的亮丽底色”等作深情讲述。“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进行融媒活动推荐。主办方供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学院副
2024-10-21 12:29:00
“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在陕西榆林启动
...。近年来,榆林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16个河流国考断面全部达标,黄河干流榆林段连续8年保持为Ⅱ类水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共同讲好黄河故事
2024-08-13 22:2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