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自贡日报
□周祖国
老唐坐在菊花沟花溪东篱桥东边一块大石头上,身边野菊花盛开着,凉爽秋风送来花香和水土气息,让他感到十分惬意。
一荷锄老人从桥西过桥来,和老唐打招呼。作为曾经的村主任、农技师,老唐与荷锄人主动谈上几句田间地里农活事,荷锄人频频点头,望着荷锄人背影,老唐又交待了几句。
一只白鹭落在石板桥上,紧接着又一只飞落桥边,与老唐相距三四米远,它们优雅、从容,毫不在乎身边是否有谁在注视、欣赏自己。
老唐浮想起半个世纪前调皮的小儿子唐晓伟,常在这宽不到十米、深不过腰的花溪里捉鱼虾、嬉戏,水花四溅……那时,他成天带领村民们在田间地头东奔西忙,几乎没陪儿子玩耍过,也很少对其管束。
那时,这儿稀稀疏疏摆放着一排不规则的大石头,也算是最简便的原始桥。
一个秋日雨晨,不到10岁的晓伟到溪东村小学校上学时,过溪因石头上长了青苔,不慎滑入溪水中,湿透了半身衣裤。到学校,郭老师见状,问清原由,叫晓伟回家去换衣裤。这个贪玩、调皮的孩子回家后,整个上午再没去上学。郭老师担心晓伟,是感冒了,还是趁机逃学?这个在课堂上坐不住的学生成绩一直让他感到头痛。郭老师中午放学后,匆匆赶到老唐家,晓伟不在家,他妈在田里还没回来,老唐因到镇上开会,回来早些。他们就晓伟学习情况等交换了意见。老唐对这个下乡知青、村小学教师对学生这般关心充满了感激。
次年的夏天某日一场大雨后,郭老师突患阑尾炎,是老唐带郭老师到县医院就诊,那会儿溪水已淹没了渡溪处那些踏脚石头半尺深,老唐背着郭老师小心翼翼淌水过溪。
后来老唐带头出钱出力搭建石板桥,郭老师积极响应支持。郭老师那时家境也很拮据,城里家中母亲无业多病,他把省吃俭用积蓄起来准备买辆自行车,方便常回家看看的钱,都拿出来用于建桥了。
石板桥建成后,老唐请郭老师为桥取名,郭老师欣然应允,为桥取名为东篱桥。从此,东篱桥方便了农民田间劳作、赶场往来,方便了桥西孩子们上学等等。
现在已近80岁的老唐,儿孙都出息了。多少次儿子煞费心机劝说他老两口搬到市里四世同堂,度幸福晚年,但每次老唐到儿子家住不了几天又倔强地和老伴回到乡下。
他每天免不了在田间地头东走走西看看,无偿地帮助和指导村民们解决处理一些农业生产中的农技问题。他觉得唯有这样才感到踏实、自在、舒心。
此时一阵馨风吹过,他深呼一口气,想哼两声忘不了的老歌,突见河西有两个衣着时髦者正踏桥而来。看上去70岁左右的一男一女,黄发女人好像是个外国人,而花白头发的男人似乎有点眼熟,他不禁站起身。
距他只有五六米了,男的惊喜地喊道:“唐村长!你是唐村长吧?”
“你是?”他使劲搜索记忆。“我是小郭,郭东呀。”“啊,啊啊!郭老师啊!好多年不见了……”
郭老师快步走到老唐跟前,展开双臂与老唐拥抱。
东篱桥建成后不久,恢复高考,郭老师考上了大学。后来据说郭老师大学毕业后到了海外留学。
老唐想到这些,半开玩笑说:“还以为你把我们这儿彻底忘了呢。”
“怎么可能呢,我把自己忘了,也忘不了这儿啊!今后我还想在这儿养老呢。”
“是吗?”老唐想起不久前某公司一行人员来考察过,正准备把此地打造成旅游观光休闲景区。
“当然!”郭老师笑哈哈,伸手与老唐相握。
又一阵风吹来,菊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被这片土地生长培育出来的老村主任、老农技师老唐,心有千头万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