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4岁少年心跳呼吸骤停
医护团队24天接力创生命奇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通讯员张刚姜航
24天的接力抢救,看着14岁的李斌终于脱离了呼吸机和透析,家人激动地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送上了两面锦旗。谁能想到,就在一个月前,当接到外院发来的紧急求助提醒时,这位少年已经因肺栓塞突发心跳呼吸骤停。
超100公斤的体重给手术带来极大难度
14岁的李斌平日里喜欢躺在床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宅少年”。然而,就在一个月前的一天早上,李斌起床时突发昏厥,失去意识,家人赶紧拨打120将其送往附近医院就医。“可当他刚刚被送进抢救室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家人回忆,当时医护人员立即给李斌进行心肺复苏,并紧急求助省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团队。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梅勇主任医师回忆,虽然小李经心肺复苏抢救恢复了自主循环,并通过CTA检查明确为肺栓塞后进行了介入溶栓治疗,但他的情况仍然未见好转,“表现为顽固性休克,并且出现严重的气道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见状,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旭锋主任医师、梅勇主任医师立即带领ECMO小队前去救援。
“小李虽然年仅14岁,但体重却超过100公斤,ECMO手术存在着极大难度。经过全面综合评估讨论,我们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ECMO。”经过团队不懈地努力,终于为李斌顺利上机。梅勇回忆,“当鲜红色的氧合血液汇入患者心脏体内的那一刻,成功的喜悦弥漫在现场每一位医护人员心头。”
24天的坚持将他从死亡线上救回
完成了ECMO的转流后,虽然李斌的生命体征有所好转,可因病情复杂,被送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区继续治疗。一场多学科团队接力救治才正式开始。
在陈旭锋主任医师的牵头下,胡德亮副主任医师、季荔主治医师使用ECMO、CRRT等技术为病人架起生命支持的桥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雪松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血栓冷冻取栓术;介入科周春高、祖庆泉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耳鼻喉科汪李琴主治医师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周晶护士长带领ECMO护理团队日夜坚守……
在医护团队悉心照料下,虽然李斌循环情况逐渐稳定,然而氧合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结合患者情况,陈旭锋果断带领张刚、杨洋等医生对李斌启动ECMO模式转换。
经过24天的接力抢救,14岁的小伙子逐渐地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脱离了呼吸机和透析,血压稳定、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各项监测指标好转。
撤管后,体外生命支持医护团队也丝毫不敢松懈,严密监测各项指标、精细调整用药,细心护理、观察病情,同步进行早期重症心肺康复训练,终于让李斌转危为安。
“久坐族”尤其需提高警惕
李斌患上的肺血栓栓塞症,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患者氧合及循环障碍的疾病。“常见的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猝死。”陈旭锋介绍,长时间地打麻将、坐飞机、卧床等因素,往往是肺栓塞的重要诱因,另外,近期有骨折制动、肿瘤、手术等病史的患者也应重视肺栓塞的预防。
陈旭锋提醒,喜欢宅在家里的人,如果在久坐、久卧后突然出现了明显的胸闷、气促、心慌、心悸、头晕等情况,应紧急送医,“此外,大家在长途旅行或久坐工作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乘坐飞机、汽车、火车需久坐时,尽可能多活动下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以防发生肺栓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