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试验所用的水稻。课题组供图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 通讯员雷四维)西南大学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揭示了稻作区有机替代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出了稻作区基于有机替代的增产减排综合水肥管理策略,为协同实现全球水稻产能提升和净碳减排提供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路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食物》。
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中养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是全球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升水稻产量,但会排放高通量的甲烷,不利于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如何施用有机肥,在促进水稻增产的同时降低甲烷排放,是当前稻作生产面临的科学挑战。
该研究首先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水稻产量提升为首要目标,建立了相应的有机替代方案。研究发现,与单施化学氮肥相比,全球稻作区采用有机替代方案可使水稻产量增长7%,但是甲烷排放量也大幅增加,且稻田土壤有机碳增量和氧化亚氮减量不能抵消甲烷激增的增温潜力。
为此,研究团队调整水分管理,明确了将稻田持续淹水转变为间歇淹水的甲烷减排潜力。该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手段的同时,建立全球数据集,将农田研究结果扩展到全球稻田,将考虑总氮投入、有机氮源类型的最佳有机氮管理与间歇淹水的水分优化管理相结合,可使全球水稻产量增长9%、净碳排放降低21%。
此外,该研究还阐明了中国、印度及非洲等地不同资源投入强度的稻田系统的最优管理路径。该研究为循环利用有机氮源、协同实现更高生产力和碳中和的可持续水稻-畜牧业生产系统提供了全球解决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0940-z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