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传统农耕蕴含低碳智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08 05:3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华传统农耕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典范,为现代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智慧与方案,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就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在这些遗产地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古法栽培和传统种养中,处处蕴含绿色低碳的中华智慧。

农业文化遗产地是气候韧性动植物资源的活态基因库。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库容量150万份,目前长期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已经超过54万份。在这些宝贵的种质中,有采集于天津的“小站稻”、云南德宏的“毫秕”等水稻,以及内蒙古敖汉的“黄金苗”和“红谷”小米等农家品种。在上万年的进化、驯化及上千年的传统农耕培育下,这些农家品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气候韧性,而且耐瘠薄、抗病抗虫。虽然产量不如现代高产品种,但品质优异、风味独特,可以少用约30%的肥料和农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这些珍稀的农家品种至今仍在养育一方百姓、振兴一方产业,并为现代适应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排放品种创新提供优良基因。

因地制宜的传统稻作系统利于甲烷减排。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则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但其排放量远低于临近的自然湿地或沼泽地。华夏先祖因地制宜,开山成梯、围圩筑埂、挖泥堆垛,在崇山峻岭之腰、江河湖洼之滨,构建了丰富多样的稻田系统和稻作体系。如江西崇义梯田、江苏兴化垛田等稻田,以及云南广南和广西隆安等生态稻作体系,仍然保存着完好的华夏传统稻作文化。由于水稻植株具有非常强的通气组织,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缺氧的稻田土壤中。这不仅可以降低土壤甲烷产生菌的活性,减少甲烷产生,而且可以促进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将土壤中80%的甲烷氧化消耗掉。因此,稻田甲烷排放量仅相当于自然湿地排放的30%左右。另外,传统稻作非常重视收集河泥、塘泥、沟淤等,将其直接或经堆沤后施入稻田,用作肥料。这不仅减少了水稻的施肥量,从而降低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还减少了自然湿地洼地的有机物淤积,使甲烷产生菌没有足够的“食物”,进而显著降低自然湿地或洼地的甲烷排放。此外,在稻、鱼、鸭共生的传统稻作系统中,鱼鸭活动也可以明显增加稻田水体和土壤含氧量,进而抑制甲烷产生、促进甲烷氧化,比淹水稻田减排达15%以上。

在近1500年之前的《齐民要术》中,我国就有了“谷田必须岁易”的粮豆轮作养地之术。用地养地结合的传统旱作系统能促进农田固碳减排。“地力常新壮”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学思想,先民们通过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施用有机肥、轮作间套作等措施,实现土壤肥力的持续提升。在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辽宁阜蒙旱作农业系统、山东岱岳汶阳田农作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地,以及我国黄淮海及东北,正在大力推广的粮豆轮作与间套作种植系统,都秉承了中华传统农耕的“地力常新壮”和用地养地结合的思想理念。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全球豆科作物年固氮量达1.3亿吨。另外,粮豆轮作及间套作等传统旱作,还可以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保护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提升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和碳库容量。

农林复合的传统种养系统助力农村节能减排。中华先民不仅从农田获取食物等农产品,而且通过农林复合和种养结合等方式,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中获取更多生活所需农产品。在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以及陕西古枣园、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和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地,仍然存在以自然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节能减排种植模式。畜牧粪成为牧民的家用燃料,果木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作为村民日常炊煮及冬季取暖燃料,甚至加工成生物质压缩燃料。在甘肃皋兰古梨园,每亩梨树每年的修剪可产生1.5吨树枝生物质燃料,相当于节省0.75吨标准煤。在浙江桐乡和山东夏津,每亩桑树每年可产生约1吨枝条,用作生物质燃料,相当于节省0.5吨标准煤。这些生物质来自农林系统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燃烧之后再排放到大气之中,是一个取之于自然又还之于自然的过程,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可以抵消化石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当今世界正面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挑战,亟须寻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自然向好的气候韧性农业及食物新系统。中华传统农耕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典范,为现代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智慧与方案,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8日 07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命起源进化、全球气候变化和碳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产甲烷古菌属古菌域广古菌门。随着研究深入,学界认为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非广古菌门的产甲烷古菌,并推测这些新型产甲烷
2024-07-25 22:52:00
全球变暖加剧:一头奶牛一天放300升屁 可以烧开20升水
...牛肉需求的同时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畜牧业生产。此外,与传统的减排措施相比,海藻补充剂的生产与应用具有较低的技术门槛,利于推广到低收入地区。当然,要给牛“减排”,海藻并不是唯一的选
2024-12-15 10:48:00
世界首次!全球首款入轨的甲烷火箭首送卫星入太空,一次就送三颗
...领域。用液氧和甲烷做燃料的火箭(简称甲烷火箭)相比传统的火箭有着很多的优势,由于甲烷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清洁的燃烧特性,而且甲烷的制冷温度和液氧相差不大,同一套制冷系统即可
2023-12-10 13:00:00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集中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
...要翻一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传统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更高智能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清华团队研制的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存算一体
2024-04-29 19:33:00
2023西安卫星应用大会开幕 16项创新成果集中发布
...辨率逐日全天候 土壤水分卫星遥感数据集,改进了基于传统星载遥感手段 获取数据、空间分辨率过低、阴天像元缺失率过高的不足,为实现我国逐日全覆盖的土壤墒情 实时快速监测奠定了基础
2023-12-13 15:56:00
...武场”,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尖端科技成果勾勒出更加智慧、低碳、健康的未来图景。科技赋能美好生活汽车展区中,吸引众人围观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疑是个“另类”。这款名为M1的飞行
2023-11-13 03:13:00
湖南常宁:智慧育苗大棚建设施工忙
本文转自:新华网9月9日,工人在常宁市洋泉镇巷坪村智慧育苗大棚施工现场施工。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通过智慧大棚建设,将环控系统、水
2023-09-10 09:56:00
田间有“数” 种养有“术”
...技术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智慧化。入伏后,地头蔬菜容易打蔫,此时正值夏日“菜篮子”空档期。在杭州宇航梦园农业有限公司,蔬果叶菜久经“烤”验,每天依然保
2023-08-14 05:14:00
...列廉价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发生重整反应的机理。相比传统甲烷重整工艺,该研究所开发的甲烷硫化氢重整路线,不仅具有更大的理论产氢量,而且为直接利用富含硫化氢的酸性天然气提供了催化
2023-02-24 06:1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安徽省胸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装置脑池内置管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3月25日,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二科成功为一位晚期肺癌伴脑膜转移的老年女性患者实施了省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装置脑池内置管术
2025-04-01 17:26:00
科学验证功效 循证评价RCT助力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小月)“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规模稳步增长、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循证评价功不可没
2025-04-01 17:45: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木薯美食风靡,食用风险需警惕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琥珀色汤汁晶莹剔透,咬一口薯块儿粉糯拉丝。最近,木薯糖水在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上出镜率颇高。木薯糖水作为一些“吃货们”心里的“甜品白月光”
2025-04-01 17:45:00
就医帮 |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骨科一体化诊疗服务上线
来源 | 北京积水潭医院编辑 | 李冬梅4月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推出骨科一体化诊疗服务,通过空间重构与服务流程再造
2025-04-01 17:58:00
4月1日,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宝宝巴士”正式开通
4月1日,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就医公交专线”B61路启动仪式在医院住院部门前隆重举行。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2025-04-01 18:07:00
河北邯郸:春灌正忙 麦田生机旺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间地头迎来了春耕春灌的繁忙时节。当前,河北省冬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苗情长势良好
2025-04-01 18:40:00
深化医教协同创新 共筑医学教育新生态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基地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重庆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二临床学院分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在师资培训、课程创新及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5-04-01 19:46:00
袜子脱了先闻一闻?男子肺部真菌感染进了医院
4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近日接诊了一名日常生活中习惯袜子脱了放入洗衣机前先闻一闻
2025-04-01 19:46:00
湖南道县:早稻插秧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5年4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上关街道东进村和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农民在起秧苗
2025-04-01 15:20:00
书亦烧仙草“鲜梨”系列推出,传递健康理念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新式茶饮消费场景愈发多元化,品类不断创新与拓宽,消费者对健康、时尚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式茶饮需求也持续增长
2025-04-01 16:23:00
潼南区中医院魏宗彬:以中医为根,探索男科发展新路径
“你现在的情况,建议中药内服结合坐浴治疗,再看恢复情况进行调整……”走进潼南区中医院男科诊室,魏宗彬医师正专注地为患者把脉问诊
2025-04-01 16:40:00
乳制品、粮谷中食品安全隐患测定两项团体标准发布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陈冬东 记者任震宇)近日,由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牵头制定的两项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25-04-01 16:45:00
国家医保局发布中医服务价格立项指南 划定重复收费等4类违规行为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中医(灸法、拔罐、推拿)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等五批中医类立项指南
2025-04-01 16:45:00
莒南县第三小学开展“清明尝春”主题活动
鲁网4月1日讯清明时节,春意正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莒南县第三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清明尝春”主题活动
2025-04-01 16:58:00
吃方便面会胖吗
会,而且极度缺乏营养。患贫血率极高,常吃泡面没有营养,会让人胖。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和油脂,此外调味包内还有些味精、食盐
2025-04-01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