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国之重宝缘何“改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17:4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国之重宝缘何“改姓”

国之重宝缘何“改姓”

商代晚期的青铜大方鼎,因其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被称为后母戊鼎。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

作为一件写进中学历史书里的国宝,从小到大我们可能对它的另一个名字——“司母戊鼎”更为熟悉。国之重宝缘何“改姓”?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学术争鸣?

自大鼎出土之日起,围绕其名称问题,各家颇有著述,至今争讼不断。商代卜辞和金文书体较为自由,从字形上看,和本来是同一个字,二者经过轴对称变换,字形互为镜像。殷墟妇好墓所出之青铜方尊和圆尊上的“后”或“司”即一正一反。春秋时期的叔夷铭文中,记载成汤伐夏后,便将“后”反写作“司”。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存在数十例正反通用的“司”“后”。春秋以前,“司”“后”二字一般以同样的字形出现。

诸家对于“司”“后”在字形上的联系基本达成共识,唯在字意解读上分歧较大。因此,迄今为止对大鼎名称的争议主要围绕于“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之间。

主张“司母戊鼎”的说法出现较早。1946年张凤先生首次提出“司母戊鼎”释读方案,之后传说由郭沫若先生定名为“司母戊鼎”并就此沿用,但未见具体说明。

至于“后母戊鼎”之说,则最早由台湾学者金祥恒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认为“后”“司”本一字,本字是“后”,假借为“司”。丁骕先生指出商王武丁时期“司”“后”二形均是“后”字,祖甲时期“后”仍写为“后”,但是可以表示“司”即祭祀,祖甲以后的“后”字则一律写为“司”。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妇好墓,出土的铜器中,有两件大方鼎铸有“母辛”铭文,经过考证,“母戊鼎”的“戊”和“母辛”的“辛”,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即王后,从此,“后母戊鼎”说的影响逐渐扩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国家博物馆部分学者开始以“后母戊鼎”介绍这件大鼎,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后重新开馆,后母戊鼎在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出,标志着大鼎出土七十余年之后,首次以“后母戊鼎”之名亮相,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放的文物新闻中,首次在官方媒体层面称之为“后母戊鼎”,多家报纸也刊载大鼎改名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界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关于“司”“后”的论证一度成为研究热点。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先生做客中央电视台《吾家吾国》栏目时,再次就“是后不是司”做出解释。

纵观诸家,有学者基于“王后说”“君后说”支持大鼎改名为“后母戊鼎”,将大鼎铭文释为“后母戊”或“姤戊”。在殷商文字中,“后”指时任王的配偶或者父王的配偶。《说文》云:“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曰后。”《左传·哀公元年》称夏帝相的妃子为后缗。李学勤先生注意到殷墟卜辞中屡见“后某”的称谓,如商王武丁的三位配偶后戊、后己、后辛,这里的“后”指的是她们王后的身份。

主“后”与主“司”派之间进行了长期交锋。主“司”派对“后”的批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司”“后”形同义不同。单凭许慎《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不足以确证二者同义,许慎解字时未能溯源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战国和秦汉文字为依据,造成了“从反后”讹误。二是“后”是“毓”的古字,“毓”,本指生育,引申为先公先王或者后。三是“后”用来指君王和诸侯,而非王后,商代无后制,君王之配偶直到周代才被称为“后”,周以前称“妃”。而且,如果将“后”作“王后”解,甲骨辞例多有不通,如“后父”“后羌”等。

主“后”派近年来有后来居上之势,对主“司”派的主张也进行了反驳:一是指出“司”“后”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若将“司”解读为某职司,则与贵为商王配偶的“戊”身份明显不符,大鼎的主人不可能仅是一位办事人员。二是“毓”“后”本同源,后来发生分化,“后”用以称呼君王或地位崇高之人,“毓”则指向世代的先后之后和生育等意思,“毓”“后”二字可以两存,并行不悖。三是若以“司”为法定王位继承人,以“司母”为法定王位继承人母亲之称,则无法解释商王武丁祭祀其另外一位配偶妇好时称其为“司辛”,也无法解释武丁卜辞中的“司戊”“司癸”等名号。

鼎是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象征。后母戊鼎作为国之重器,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符号,因此,它的名称择用须慎之又慎。目前,学界对于称“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皆可备一说,在掌握更加确凿的古文字学证据之前,应该鼓励学术争鸣,尊重古文字学研究及其发展的规律,让真理越辩越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文物考古界泰斗孙机去世 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于6月15日上午8时9分逝世,享年94岁。在断代研究方面,孙机系统地总结了几乎全部已发掘之汉墓的出土
2023-06-16 07:17:00
欣赏青铜时代的代表——鼎
...——鼎最早认识鼎,是从中学历史课本上看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母戊大方鼎(见注释1),很威武雄壮的的样子,如下图:鼎是商周时期主要青铜器之一,别看现在我们都称之为青铜器,
2024-06-21 16:05:00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绝世珍宝
...是宝物名称的来源。TOP2后母戊鼎这件文物之前被称作“司母戊鼎”。“国之大事,在祀及戎”,这件文物就是商代时期用于祭祀的用具,被认为是中国青铜史上的典范。这件文物是当今稀世国
2023-04-17 11:59:00
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
...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和我们说的司母戊鼎好像并不是一个名字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搞清楚里面具体的原因了,这个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了,那
2023-05-15 16:22:00
为何只有妇好如此耀眼,而妇井籍籍无名
...可能就已甩了妇好几条街的距离。其中缘由,就不得不提司母戊鼎。虽说商王武丁有诸妇64位(胡厚宣先生统计),但其实他的“法定配偶”却只有三个,也称“三配”:分别是妣辛、妣戊和妣癸
2024-04-10 20:51:00
聊聊商周古竹国
...:商代晚期。著录:《殷周金文集成》2362。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铭文:“乡贾。亚宪,竹,造,孤,若旡旡攵(左旡中旡右攵)”。乡,族名;贾,官名;亚宪,族名;“孤竹”两字分开
2024-06-21 16:09:00
...礼器、兵器就达3560件以上。 举世闻名的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不仅造型庄重威严、纹饰华美典雅、冶铸工艺复杂,更以其875公斤的重量位居世界青铜器之冠。(赵汉青 杨佳欣)
2023-10-27 11:35:00
...孝悌的君主到祖庚时期,商代青铜文化发展到完备阶段。司母戊大方鼎,相传就是祖庚为祭祀其母所铸。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
2023-10-21 16:45:00
殷墟:拨开商朝迷雾
...当一部分文物现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其他有的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等。王陵及其他发现殷墟王陵发现于1934年,是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王陵分为西区与东区,其
2024-03-28 17: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