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为了煮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鸡蛋,他们甚至动用了核磁共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1 17:23:00 来源:缘之心

“当我们在用筷子戳蛋黄检验熟度时,有人正在用价值千万的设备给鸡蛋做全身核磁。”

朋友,你煮过鸡蛋吗?

即使是厨艺再糟的人,至少都会烧个开水、煮个蛋吧。“煮蛋”这门手艺是厨艺届的最底层,这话应该不算过分。

但是,看似平平无奇的煮蛋,有人还是能玩出些花活。

如今,煮蛋的方法层出不穷,什么水波蛋、全熟蛋、半熟蛋之类的。最近还流行一种“高级”(也可以说麻烦)的煮蛋技法,叫做“低温慢煮蛋”,就是把带壳鸡蛋放在60~70℃的水里泡上至少1小时,据说煮出来的蛋清和蛋黄会有丝滑的奶油质地。

不过在各种煮蛋技术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蛋清和蛋黄成分差异大。这二者形成了一种所谓的“两相结构(two-phase structure)”。因此,对于这两部分的最佳烹饪温度也不同,大体来说,蛋清适合85℃烹饪,蛋黄则适合65℃左右。以至于现如今的煮蛋方法中,蛋清与蛋黄最佳烹饪温度不可兼得。

好的,只要有问题,就可以有科学。

科学家:我们要煮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鸡蛋

2025年2月,《通讯工程》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Periodic cooking of eggs”的论文[1],来攻克这个蛋清-蛋黄两相结构的烹饪问题。

这篇论文题目直译过来就是——“周期性煮蛋法”。本文的主要作者名叫Ernesto Di Maio,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的助理教授。

本篇论文共有10页正文,另附了18页支撑材料。总计28页的文本,就是在介绍这种新型煮蛋方法的原理和优点。

咱们先从摘要里的一小段,来品品论文的成色:

“在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在能量传输问题中使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无需分离就能在两种温度下分别煮蛋清和蛋黄。通过数学建模及后续模拟,我们得以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烹饪方法,即周期性烹饪。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包括感官分析、质地剖面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将这种新方法与传统煮鸡蛋程序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新方法在烹饪程度以及蛋白质变性方面的差异。这种方法不仅优化了鸡蛋的质地和营养成分,而且在创新烹饪应用和材料处理方面也颇具潜力。”

确有一股科学的气息迎面扑来……

简单来说,所谓“周期性煮蛋法”,就是把生的带壳鸡蛋在热水和冷水里交替放,每次时间不用长,重复几次,直到蛋清和蛋黄都煮到恰到好处。

具体操作是:鸡蛋交替放入100℃沸水煮2分钟,再放入30℃水中煮2分钟,热冷循环重复8次,总烹饪时间为32分钟。

这个灵感来自于研究者所在团队之前的工作。他们曾经在研究发泡剂时,用过类似的策略,来做出不同层次的泡沫[2]。他们觉得,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其他有“多层”结构的材料上,比如具有两相结构的鸡蛋。

为了让研究更为精确,科学家们先用数学建模进行分析,模拟煮蛋时,蛋内部的热传递过程。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对比了周期性煮蛋法和传统煮蛋法(全熟、半熟、低温慢煮)中蛋内部温度和煮熟程度的变化。

周期性烹饪方法煮鸡蛋的模拟结果:a施加周期性时变边界条件(也就是在不同水温保温特定时间);b温度分布随时间的演变;c在距鸡蛋中心不同距离处烹饪程度随时间的演变;d 在距鸡蛋中心不同距离处烹饪速率随时间的演变丨参考文献[1]

模拟结果发现,传统煮蛋法,蛋内部温度各异。比如煮12分钟的全熟蛋,所有部分都达到100℃;煮6分钟的半熟蛋除了靠近蛋壳部分,其他地方温度低且不均匀;低温慢煮蛋温度会上升到65℃并保持不变,蛋黄能煮熟,但蛋清煮不熟。而只有“周期性煮蛋法”,可以让蛋内部温度不是一直上升,蛋黄中心能达到稳定状态,最终蛋清和蛋黄都能完美煮熟。

通过真实的煮蛋,结果发现与模拟情况类似。把鸡蛋煮12分钟变成全熟蛋,虽然蛋清煮得恰到好处,但蛋黄会变成不理想的“固体糊状物”;煮6分钟的蛋,蛋黄未熟透,得到的是溏心蛋;低温慢煮确实能煮出细腻的蛋黄,但蛋清却有些稀。

只有周期性煮蛋法,能煮出蛋黄稀软细腻、蛋清恰到好处凝固的鸡蛋!

严谨的科学不能止步于此。

一颗完美的鸡蛋,还有更多指标

随后,研究者们通过感官分析、质地剖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率质谱等各种手段,分析煮好鸡蛋的颜色、质地、口感、蛋白质变性程度和营养成分。

比如,他们使用核磁共振对鸡蛋进行分析(一般的厨房可没有这种设备),发现周期性煮蛋法煮出的蛋黄里,多酚(Polyphenols)含量更高。多酚这种物质是蛋黄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对保护心血管、抗炎症等有帮助。

当然,对于一颗煮鸡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口味。研究者从柔软度、湿润度、甜度和鲜味、光泽等各个方面对不同煮蛋方法的成品进行了评估,还贴心地绘制了一份包含10多个维度的综合对比的结果图。

不同煮鸡蛋方法综合对比分析。图 a 为生鸡蛋、全熟蛋(红色)、半熟蛋(黄色)、低温慢煮蛋(绿色)和周期性煮蛋(蓝色)的照片。b和c分别为对蛋清和蛋黄进行感官分析的结果,评价指标包括:Shininess(光泽度)、Overall flavour(总体风味)、Astringency(涩味)、Saltiness(咸味)、Bitterness(苦味)、Umami(鲜味)、Sweetness(甜味)、Meltability(融化性)、Wetness(湿润度)、Softness(柔软度)等丨参考文献[1]

得出的综合结论如下:

与周期性煮蛋相比,全熟蛋样品的蛋清和蛋黄主要区别在于,当在舌头和上颚之间按压时,其湿润度较低,黏性更强,质地更偏沙质。在分析味道时,全熟蛋的蛋清更甜,蛋黄甜度较低,蛋清和蛋黄的鲜味都较弱。

半熟蛋(溏心蛋),蛋清表面更有光泽,在口中更干燥,甜度更低;蛋黄的密度较低,更湿润,甜度和咸度也较低。

低温慢煮蛋,蛋清更有光泽且更透明,也明显更软、更湿润且更易溶解。

周期性煮蛋,虽然在各项指标中都不顶尖,但却取得了较为优秀的综合成绩,特别是它的蛋黄和蛋清的各项指标更为均衡。

这篇论文所发表的期刊,会把论文审稿过程中审稿人的提问也放出来,我们也得以有幸一瞥如何严肃、认真地看待“周期性煮蛋法”。

比如,有一位审稿人就提问到:“蛋清和蛋黄构成了一个非均相体系(heterogeneous system),热变性过程也有明显不同,简单的热传递模型无法准确反映鸡蛋实际的热变性过程。”

对此,论文作者在修改版的论文中特意引入了两套参数,来对蛋黄和蛋清进行分别的模拟,以“考虑到当前体系的非均相特性”。

如果把这篇论文提炼总结一下,那就是要想煮出完美鸡蛋,我们最好腾出半个多小时,再准备一冷一热两盆“恒温水”——现实中,大概只有豪华酒店的高级厨师或者超级富豪的御用厨师会这么做吧……

32分钟,两盆恒温水,你就能拥有完美鸡蛋丨图虫创意

作为最近的日常操作,我还让Deepseek吐槽一下这个研究,得到回复是:“为了煮个蛋,科学家们开发出需要精确到秒的‘薛定谔煮蛋法’。建议下次研究直接联动CERN,毕竟在大型强子对撞机旁边煮蛋才配得上这种级别的操作精度。”(注:CERN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

不过,该说不说,第一次在读论文时给我读饿了。

参考文献

[1] Di Lorenzo, E., Romano, F., Ciriaco, L. et al. Periodic cooking of eggs. Commun Eng 4, 5 (2025).

[2] Trofa, M., Di Maio, E. & Maffettone, P. L. Multi-graded foams upon time-dependent exposition to blowing agent. Chem. Eng. J. 362, 812–817 (2019).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学家发现水煮鸡蛋最完美方法:最好吃且最有营养
...多酚是有益健康的微营养素。为了更好地评估,科学家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率质谱法,仔细分析了每一颗实验鸡蛋。结果证明,新方法不仅能带来绝佳口感,还能提升营养价值。当你时间充裕时,不
2025-02-08 11:45:00
鸡蛋的蛋清是翠绿色的表明早已坏掉了,蛋白又霉变状况,不可以再吃完,会造成消化道反映,腹泻,病菌感染。生鸡蛋不可以置放长时间。扩展材料:1.生鸡蛋别名鸡卵、鸡子,是老母鸡生产的卵。
2023-02-02 20:57: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鸡蛋黄散了还能吃吗? 2023-12-13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磕开一枚鸡蛋,有时会遇到蛋黄散了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鸡蛋的蛋黄散开了,这样的鸡蛋液还能不能食用呢?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
2023-12-13 11:25:00
太神奇了!仅需一个矿泉水瓶就能快速分离蛋清和蛋黄!
鸡蛋是我们最常用的食材。无论是炒菜、炖汤,还是烘焙糕点,都会用到鸡蛋。而在处理鸡蛋时,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分离蛋黄和蛋清。有时,我们可能需要用蛋清来腌制肉片,使其更加嫩滑
2024-07-31 13:35:00
早晨吃一个水煮鸡蛋,一段时间后会怎样?建议:肝不好的人来看看
鸡蛋的吃法还是很多的,可以蒸、煮、炒、炸等,不过不同的方法鸡蛋留存的营养是不同的。一般水煮鸡蛋是保存鸡蛋营养最多的烹饪方式。每100克鸡蛋里面含有12.58克蛋白质,人体对这种蛋
2024-11-03 08:22:00
鸡蛋每周吃够这个量,可以降低两种慢病风险,可惜很多人都吃错了!
鸡蛋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的营养其实很丰富~每周吃够一定数量鸡蛋的人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更低可惜很多人都吃错了鸡蛋清、鸡蛋黄、鸡蛋壳内膜又有哪些妙用?一起来看看吧~吃够鸡蛋,两种慢病风
2024-08-30 18:40:00
鸡蛋打开后就散黄,这样的鸡蛋能吃吗?怎样识别坏鸡蛋?
...一样忙碌在厨房里,准备着一家人的早餐。她打开了一个鸡蛋,准备煎一个完美的太阳蛋。但就在她轻轻敲碎鸡蛋壳的那一刻,发现了不寻常的情形:蛋黄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完整地躺在碗里,而是散
2024-02-28 09:11:00
...保护作用。这项研究共纳入4778名中国参与者,使用靶向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了他们血浆样本中的225种代谢物,以评估鸡蛋摄入量与代谢标志物之间的联系。最适宜的摄入量是多少?凡事过犹
2023-02-16 09:33:00
夏天煮鸡蛋别只用清水!大厨教你一招
...以有效防止煮熟时蛋清溢出,使蛋保持完整。准备材料:鸡蛋若干,水,一小勺盐。开始煮蛋:先把蛋放进冷水里,防止它突然受热而爆开。然后加少量的盐到水里,轻搅直到它融化。火候的控制:
2024-08-18 06:2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孩子上了小学,全职妈妈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却屡次求职碰壁。网格员得知后,主动帮忙留意周边招聘信息。10月18日,这位居民与一家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025-10-19 17:08:00
旗开得胜!U17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首战5∶0大胜挪威队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2025年国际足联17岁以下女足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较量在中国队和挪威队之间展开。陈睿琳直接任意球破门首开记录
2025-10-19 06:15:00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
作家评论家齐聚厦门 共话两岸文学发展
张晓风展示牛骨。(主办方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昨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文学名家厦门采风活动举办
2025-10-18 08:59:00
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慰问枣庄高新公安民辅警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7日,一份满载温情的“甜蜜馈赠”送达枣庄高新区公安分局张范派出所民辅警手中。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委托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工作人员
2025-10-18 09:02:00
青春华章丨国际食品展区闪耀全国糖酒会:汇五洲佳品,拉满“国际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这是一场舌尖上的‘环球博览会’!”10月16日—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5-10-18 09:22: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2025-10-18 09:22:00
蚌埠市区一地将短时停气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18日从蚌埠新奥燃气发布的停气通知获悉,因管道碰接,当地计划2025年10月20日14时10分-16时30分期间停气。停气范围:学翰府邸6号楼及周边商户大皖
2025-10-18 10:01:00
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召开河北招投标数智化两项重要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18 10:03:00
滨州中医医院开展肿瘤患者腰椎病理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微创术式治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近日,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心成功为一例霍奇金淋巴瘤腰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025-10-18 10:56:00
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10-18 1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