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周乾
位于故宫中轴线区域的乾清宫,在清代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清宫明间殿内的上方,有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这块匾额与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密切相关。在清代以前,我国历代王朝的皇位继承方式,大都是“立嫡立长”。然而自雍正起,采用了秘密立储制度。这种立储的方式为:皇帝在青壮年时期拟定密诏,指定太子人选。密诏一般一式两份:一份由皇帝带在身边;另一份则封存在建储匣内,在皇帝与王公大臣的共同见证下,由专人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老皇帝驾崩后,再由专人将两份密诏取出,对证无误后昭告天下,新君则按照大行皇帝遗诏继承皇位。
在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是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乾清宫明间内的“正大光明”匾额
雍正首设“秘密立储”
雍正帝首设秘密立储制度,主要与“九子夺嫡”有关。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康熙帝宣布,将时年2岁的胤礽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胤礽的行为逐渐引起康熙的不满。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于四十七年(1708)九月废太子,第二年(1709)三月复立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月又废太子,并已绝再次复立之念。由于太子的位置空缺,其他皇子都有机会成为继承者,因而引发九个皇子参与了皇位的争夺。最终四阿哥胤禛在“九子夺嫡”中成功胜出,继承了皇位。
雍正在经历了“九子夺嫡”事件后,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在即位刚满一年时,便决定提出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了总理事务王大臣及满汉文武大臣。雍正帝提道:先皇圣祖康熙帝当初“身心忧悴,不可殚述”(《清世宗实录》卷1,雍正元年癸卯八月),是因为二阿哥胤礽之事。而康熙帝在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他,海内外无不心服口服。而如今他已继位,现在亦面临建储(立太子)之问题。虽说他的几位皇子目前还小,但是建储一事,必须详慎,宜尽早做准备。因此,他特密书太子名字,藏在锦匣内,并准备放在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匾额位置又为乾清宫最高处,可以防备预料之外的事发生。随后,雍正帝遂命诸臣退下,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命人当面将密封的锦匣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雍正帝为保万全,不久后又另书密封一匣,并“常以随身”(《清高宗实录》卷1189,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九月)。
雍正通过秘密立储方式,传皇位给四子弘历。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在圆明园病情加重,命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传位密旨取出,命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宣读密旨,然后“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清世宗实录》卷159,雍正十三年乙卯八月)。
弘历当即任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为辅政大臣。第二天,雍正帝驾崩,弘历等人返回紫禁城。内侍将缄藏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封函取下,四位辅政大臣宣读了雍正御书。这年九月初三,弘历在太和殿继皇帝位。
乾隆立储历程坎坷
乾隆帝刚登基不久,就于乾隆元年(1736)密定7岁的永琏为皇太子。永琏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嫡长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帝“亲书密旨,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亲看宫中总管太监,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清高宗起居注》乾隆元年七月)。不料乾隆三年(1738)十月,永琏病故。随后,乾隆帝分别考虑过嫡次子永琮、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为皇太子人选。然而,乾隆十二年(1747)十二月,年仅2岁的永琮因天花而亡。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孝贤皇后病逝。在其丧礼上,皇三子永璋因没有悲伤之色,与觊觎皇位的大阿哥永璜一并受到了乾隆的严厉训斥:“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识大体,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说”(《清高宗实录》卷317,乾隆十三年戊辰六月)。永琪懂孝礼,文武双全。乾隆帝对其比较满意,不料永琪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病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乾隆在盛京谒陵回京的路上,遇到 锦县生员(秀才)金从善 上奏。此人认为“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清高宗实录》卷1067,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
一个生员竟敢管起皇帝的家事,乾隆很生气,予以了反驳。他说自己曾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御书太子姓名,密封而收藏,并把此事告知军机大臣;当年冬天他去南郊天坛祭祀,命诸皇子侍仪观礼;由于已经将皇子姓名写入了密旨中,于是他就默默向上天祈祷,请老天爷把关,如这位皇子能担任治国重任,那么请老天爷保佑此皇子;但如果这位皇子无德无贤,则“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清高宗实录》卷1067,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以上说明,乾隆帝实际于乾隆三十八年,已经秘密建储,且对于拟定的人选,略有无奈之意。
乾隆当时秘密建储的人选,为低调、务实的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清高宗实录》卷1486,乾隆六十年九月上)。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36岁的皇太子颙琰登基,年号嘉庆。
嘉庆密诏随身携带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嘉庆帝到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秋狝,命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等人随驾。不料在七月二十五日夜,嘉庆帝暴毙于烟波致爽殿。由于事发突然,且嘉庆帝未明谕皇太子姓名,因而随行人员措手不及,一时未能在嘉庆帝身边找到传位密旨。这时,内务府大臣禧恩站出来,建议大家拥立绵宁继位,理由就是绵宁深受乾隆和嘉庆两代帝王的喜爱,并且在平定“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事件中立功。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听到此言论后,犹豫不决。针对这种情况,“禧恩抗论”(《清史稿·禧恩传》),坚持拥立绵宁。
七月二十六日,扈跸重臣一方面商量紧急措施,另一方面派内务府大臣和世泰等人,回京向孝和睿皇太后报丧,并奏报在热河未找到传位密旨一事,希望太后找到后速送至热河。实际上当天,嘉庆帝的传位密旨就被找到。戴均元、托津命人检视嘉庆帝随身带的数十个箱子,最后从一位内侍身上找到了一个上锁的小金匣,钥匙则不知所踪。托津情急之下“拧金锁发盒,得宝书”(《郎潜纪闻二笔》卷10)。传位密旨上赫然写着嘉庆四年(1799)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即绵宁)等相关内容。密旨被宣读后,绵宁成为了新君,定年号为“道光”。
七月二十七日,道光帝派人第二次进京,告知太后传位诏书已找到。此时孝和睿皇太后应该是刚收到第一封驰报——让她去找密诏。太后正派人去乾清宫和圆明园皇帝寝宫寻找,亦未找到密旨。需要说明的是,嘉庆帝之所以没有把宝匣置于乾清宫,而是随身携带,很可能因为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的火灾,让嘉庆帝不放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她降懿旨留京王大臣:皇次子绵宁仁孝聪睿,英武端醇,在嘉庆皇帝来不及明谕皇位继承人时,“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清宣宗实录》卷1,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秋七月)。
禧恩及孝和睿皇太后“干预”绵宁继位,尽管有悖于秘密立储制度之“皇帝全权决定”原则,但最终结果与密旨是一致的。他们的行为也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嘉许:禧恩多次得到道光帝的恩赐;孝和睿皇太后得到道光帝的竭诚孝养,直至病逝。
道光犹豫不决多次考核皇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道光帝立储档案
道光皇帝在位30年,在建储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其主要原因是在皇四子奕詝与皇六子奕訢之间,很难做出抉择。奕詝为在世皇子中长者,而奕訢的才智均要高出奕詝。为此,道光通过考核方式立储。
一日,道光帝命令诸皇子去南苑狩猎,以借机考验诸皇子。在狩猎过程中,皇六子奕訢得心应手,收获最大,射杀的猎物满满。皇四子奕詝则根据师傅杜受田建议,一箭都不发,空手而归。道光帝问其原因,奕詝对答说:时值春日,鸟兽尚小,在孕育成长阶段,他不忍心伤它们生命并违背自然之道,且他不愿意以弓箭马术之道,来与各位皇弟争夺皇位。道光帝一听非常高兴,认为奕詝“是真有君人之度矣”(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上;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45)。奕詝通过此套路,在继承皇位方面,成功胜出一局。
道光帝晚年时体弱多病,在皇位继承人方面,在奕詝与奕訢之间做第二次抉择。他分别召见二人,问他们的治国之道。兄弟二人均以自己的师傅为参谋,来应对道光帝问政。奕訢根据师傅卓秉恬建议,在道光帝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詝则根据杜受田建议,当皇帝说年老体弱让出皇位时,“惟伏地流涕,以表儒慕之诚而已”(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之“清宫遗闻”)。道光帝看到二人的表现后,果真被皇四子的亲情打动,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位仁君。奕詝成功胜出,获得了道光帝的信任。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道光帝秘密立储档案,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十六日,道光帝用满汉文朱笔御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又用汉文朱笔御书“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帝临终前朱谕“皇四子奕詝立着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另据《清史稿》载:道光帝在临终前,召王公重臣进殿,命人打开立储密诏的匣子,当众宣布奕詝为皇太子。即日,道光帝在圆明园慎德堂驾崩,奕詝继位,年号咸丰。本版图片 周乾 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