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10:02:00 来源:戏说三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分裂割据的时期,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里,除西晋曾短暂地维持统一外,其他时间均属分散割据、朝代更替频繁的状态。这一时期的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并建立起众多的政权,相互间经常爆发战争。

在十六国时期主要有匈奴的前赵、北凉、夏;巴氏的成汉;揭之后赵;鲜卑的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氏之前秦与后凉;宪族之后秦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此后拓践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而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者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最终北周灭齐,再次统一北方。本节我们即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置于这一历史脉络中考察。

一、倡导汉化,施教的书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所建立起来的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统治者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崇尚儒学。因此虽然这些政权一般而言,存在的时间都不太长久,但他们努力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并将有才学之人纳入其统治圈子内。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再者是尊崇儒家,兴建学校,而各政权所建立的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也为此后北朝更深刻和更广泛的胡汉文化融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继之而其的北朝,其文化教育政策是以儒、道、佛杂糅,但仍以儒学为主。

在家庭教育方面,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所用的史籍直接记录的相对较少,而且限于文献,我们主要能粗略了解的也主要是关于这些政权上层人士的教育情况。在当时,进行汉化教育最强烈和最彻底的倡导者是当时各政权的统治阶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阶层所接触和阅读的书籍,主要是以儒家典籍为主,或许还有《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史书。这可能与当时各政权战争频繁,统治阶层必须具备一定的战争素养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所崇尚的儒家经学,与南方所倡导和流行的经学是不同。南方逐渐兴起并不断流行的是玄学这种义理之学,但北方少数民族各政权所提倡的经学则属章句训诂之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早在两汉时期,经学就已经开始存在玄学经学和训诂经学两种不同的治学方法,而且这两种学问在当时同时存在且不断发展。但到了东晋以后,由于中国逐渐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北方在文化上便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南北双方所崇尚的经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一般而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经学主要在南方传播和发展,而北方则重视汉儒章句训诂之经学传统,北朝也延续了这一传统。由《北史儒林传序》记当时南北学风的情况,即“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具体内容上,当时江左的经学,是以王弼的《易注》为代表的已经玄学化了的经学为主,而且可以说,在当时这种经学是带有反传统色彩的;而河洛地区,即当时之中原范围内的经学,则是以郑玄、服虔的经学为主。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郑玄之经注,郑玄的经注博大精深,并且详于制度训诂,因此历代也是被视为“汉学”之正宗和代表,而服虔的《左氏春秋》学,其思想体系实际上与郑玄之经注风格相似。此为南北经学之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双方的经学也是存在有共同之处的。尤其是郑玄的《礼》学,实际上是综合地吸收了今文和古文的成分而成,实为南北经学家所共识同宗。此外,在北方的经学之中,实际上也存在不用郑玄之说而尚王萧的,甚至折中于两家,或兼综汉晋的情况。

可见北方之经学也并非完全死守郑玄章句而漠视其他经学。因此我们不能将南北经学的差异绝对化。那么,为什么当时北方统治者所接受经学,首先接受的是以郑学为代表的章句训诂之学,而且偏重于郑、服为代表的章句训诂之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在我们看来,似乎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玄学化的经学,如王弼的经学等,一种是郑、服为代表的“汉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

但大体可以肯定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汉学”和“玄学”实际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两种不的政治理论体系,如唐长孺先生所言:“玄学决非如后世所想象的那末超然,那末空涧,而是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一套政治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此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两种不同的经学,实际上代表了南北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政治诉求。魏晋玄学的出现,一般说来,与当时世家豪族的发展和没落有直接关联。而玄学化的经学中所蕴含的虚无主义倾向,与在当时北方着重在于建立和巩固政权,急需借助儒家经典建立各种政治制度显然是不相符的。

再者,北方经学传授的重点在于训诂典章制度,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战乱之际,在凉州所建立前凉和后凉形成的河西文化直接继承了汉代经学。因远离中原,保留了汉代经学,尤其是郑玄之学,而后又传回到了中原地区,加之当时南方的玄学之风由于政治上南北相互对峙的原因,玄学在北方也影响不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再者,为着汉化的目的,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拓跋鲜卑进入中原以后,他们需要尽快地熟悉儒家的经典,依靠纲常名教的模式建立各种的国家制度,并培养家庭子弟。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当时北方仍保留的章句训诂之学似在情理之中。因此,此时北方少数民族虽然也重视经学,但和南朝玄学化的经学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与南朝家庭教育的一大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二、教子团结

这里的团结,即有帝王教导诸子注重兄弟间内部的团结之意,也有规劝诸子团结其他人之意。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与南朝典型之宋、齐一样,帝王之家也经常出现兄弟、子侄互相残杀的情况。

比如北齐政权,在高洋去世后,他的兄弟与子侄们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严重削弱国力,在北齐灭亡之前的仅十多年里,就更替了五名皇帝,可见内斗之惨烈。因此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教育诸子要加强团结,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对于当时的帝王而言,兄弟间的骨肉之情有时在巨大的政治权力斗争面前会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对于倡导在权力中心的子弟们加强内部的团结是尤为重要的。如史书记载北魏时期西北的吐谷浑国主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在临终前,让他们各拿一支箭,他先将一支箭交给其弟慕利延,叫他折断这支箭。当然,慕利延很轻易地就就把箭折断了。之后阿豺又令诸子将二十支箭一同交给慕利延,叫慕利延把它们一起折断,但慕利延却没法将之折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阿豺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其儿子,要他们一定要团结一心,即所谓“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这也表明,当时的诸多君主临死前仍十分担心兄弟骨肉之情难以抵挡对争夺权力的强烈欲望。

当时一些少数民族帝王也意识到,要获得事业的成功,不仅诸子间需要团结一心,而且还必须团结众人。如《晋书李期传》记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李雄,曾进行一场目的在于教育诸子团结他人的比赛,结果“多者不至数百”,但是其第四个儿子李期却能“独致千余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对此,李雄对李期尤为欣赏,因此日后在选官用人上面,李期所推荐的人,李雄多釆纳为官,以视对李雄的信任和肯定。由这些事例可以看到,当时少数民族帝王为了教导诸子注意团结,可谓用心良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汉化是一种历史趋势。为巩固政权与壮大自身实力,还需要注意团结其他的民族,尤其是人数占优势的北方汉民族,这对统治是十分有利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对帝王来说,具体的手段之一是鼓励诸子进行汉化。因为在汉文化代表普遍认同的一种文化意识的情况下,让诸子们熟悉,甚至深刻理解汉文化,以与中原广大民众有共同的文化心理,对他们统治其政权区域内的汉民族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当时各少数民族实际上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汉文化,其各自的政权区域内民族构成复杂,始终存在爆发矛盾的可能性,因此一些统治者十分关注统治范围内的民族的团结问题,鼓励诸子汉化和在政权范围内推行汉化一样,都会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在这方面,典型的如北魏孝文帝拓践宏,他曾劝诱其弟支持汉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甚至有的少数民族首领还教育子嗣消除分立,归附中原。如十六国时南安(处今甘肃)之羌族首领姚戈仲在西晋末率数万人迁移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在此之后,曾依附过前赵和后赵。他教育自己的儿子“吾本以晋室大乱,石氏待吾厚,故欲讨其贼臣,以报其德。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

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对中原文化在心理上的一种认同感和倾心,在当时也有利于搞好民族之间的团结,这或许也是当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强调汉化的一个作用,即可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家庭教育

三、总结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在这个阶段,胡、汉文化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经历了一个从“异质冲突渐进到兼容杂糅”的过程。而且从整个的发展演变来看,当时北方各朝各代借助教育的手段来推动汉化是他们共同的一个治国方略,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反复,如东魏北齐曾出现的有反汉化的趋势,但总体上胡汉文化融合的大方向是无法改变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政权分裂、战乱频发的魏晋南北朝,奠定隋唐繁盛的基础
...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一
2024-01-14 12:19:00
五胡乱华:西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与分裂时代
...华导致了政权更迭频繁,国家统一度受到严重威胁。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建立,使得中原地区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国家治理陷入混乱。这种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权威,还使得权力
2024-04-02 03:15:00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地位在南朝并不显赫。相反,在北朝儒学社会基础深厚,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崇尚中原文化思想,急需改变游牧民族落后的习俗,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快从奴隶制的游牧文化向封建文化的进程,
2024-06-22 21:49:00
南北朝时期“北强南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由随着“衣冠南渡”,汉族彻底让出了中原,北方大地在少数民族统治上逐渐趋于强大,而南渡的东晋王朝及其后来的宋、齐、梁、陈则在历史的轨迹中渐渐衰落,最后被北方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
2023-02-14 19:14:00
魏晋南北朝时期,好男风同性之好名正言顺?
...国鼎立,西晋短暂的统一和东晋偏安一隅,在北方出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国,最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南方的东晋政权瓦解以后则建立起了南朝宋齐梁陈,政治更迭更加频繁。而南朝在官员的
2023-02-22 21:03:00
南北朝时期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正常的婚姻现象
...汉人相继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民族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与对峙的宋、齐、梁、陈一起?为以后隋唐统一王朝的发展共同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影响北朝婚姻的主要社会因素
2024-05-16 14:09:00
聊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百姓的衣食住行
...看出当时服饰的变化之大、之快。再加上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时期,也把自己本民族的服饰也一并带入,与汉族原有的穿着相互融合,使得服饰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糯是汉代人常穿的
2023-05-04 14:09:00
与宋朝同时期的辽、金两国都有哪些统治制度
...,故称南面官;北面官按照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其机构较简单,但地位高于南面官,任用的全都是契丹贵族。四时捺钵的决策制度:捺钵是辽皇帝外出游猎时设置的行帐。春秋捺
2024-04-19 15:34:00
中国历史上十大少数民族,影响了我国几千年
女真族,在隋唐之前不太出名,那时被称黑水靺鞨。曾经两次入主中原,宋朝时期建立的金朝,还有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清朝,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民族!蒙古族,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世界著名的蒙
2022-12-17 1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