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女子15万元存款被改写为购买”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在某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准备将到期的15万元存款转存,看到一名挂有大堂客服经理胸牌的工作人员,将单子上的“存款”改为“购买”。10月25日,涉事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视频中客户所提到的购买产品,实际上就是办理定期存款业务,这与个人大额存单一样,以“购买”方式办理。(据10月25日澎湃新闻)
银行官网相关业务介绍
此事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许多网友留言称,自己或家人前往银行存款时,有过类似遭遇。人们担心的,就是怕什么人把存款变成理财或保险产品之类,造成损失后,银行又不认账。有网友就提醒,银行营业厅里的工作人员未必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有可能是第三方合作机构的。
根据银行的解释,该女子“购买”的是一款名为“银利多”产品,本质是定期存款产品。就是说,是客户误解了吗?对公众而言,存款就是存钱,“购买”是指花钱买商品或服务,不是一回事。按银行的说法,整个事件就是一个乌龙。那么,银行还应该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才行,口头说的也不算。既然“银利多”是一款存款产品,工作人员根据客户意愿办理就是,为何要多此一举,将存款改写成购买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媒体就此事进行采访调查时都遇阻碍。据顶端新闻10月25日报道,涉事支行工作人员称“没有解释义务,需要找上级支行”。上级支行则称“我们已经知晓,也和你一样在等待调查结果”。记者再打电话找上级银行联系,电话却无法接通,最后拨打客服电话才得到答案。
相关视频截图
就是说,一件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为什么银行推三阻四?最后,几经周折,媒体才得到最终解释,这不就给人感觉其中有猫腻吗?不管是涉事支行还是上级支行,一个懂业务的工作人员,完全能解释清楚的事,为什么要霸气回应“没有解释义务”?在当事女子10月23日发出视频引发讨论后,涉事银行不管是主动联系媒体,还是自己发布情况说明,事情根本不会闹这么大。
现在,权威结论是出来了,但翻看网友留言,不少网友对这个说法还是不相信,反而在互相提醒银行营业厅里的各种套路,让大家一定要确认办理的是存款业务而非其他,有疑问一定要当场解决。这个现象无疑值得银行反思。
银行方面还表示,有关负责人已与当事人见面,对沟通和服务上存在的不足达成了谅解,“该名客户对沟通情况表示满意,并表示将继续选择到该行办理业务。”处理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当然是好事,但银行如何让公众信服,恐怕还需努力。
必须强调,信任是银行的基石。其一,哪怕是一件小事,但在银行营业厅发生的,关乎群众利益,就要慎重对待,应该及时快速回应公众疑问。二是,银行有必要管理好营业厅范围内的事,毕竟,不管是谁在这里开展营销工作,都是经过银行同意的,客户来办业务,是对银行的信任。这份信任,真不能辜负。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