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7-11 10:24:00 来源:江南时报

江南时报讯 项正伯,1959年9月生,苏州人,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国家一级艺术监督,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曲艺家协会顾问,曾担任苏州市艺术学校副校长、苏州市文联副秘书长。

项正伯师承评话大家金声伯,曾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也曾作为中国《曲艺》杂志的封面人物与全国观众见面。在与苏州评话结缘的几十年中,他对苏州评话艺术有着矢志不渝的追求,并与之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

他擅演长篇评话《七侠五义》《岳雷》等书目,台风大方潇洒,说表清爽,语言生动,尤其擅放噱头,曾获首届中国曲艺奖优秀奖,多篇文章在全国100多家报刊、网站发表。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从小耳濡目染产生兴趣

项正伯小时候住在石路地区的太原里,宅院里住着七八户居民,其中就有评话演员。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评话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小时候,哥哥时不时带他去听书。稍大后,他就自己去书场当听众。

他家紧挨着石路新华影剧院后台,虽然隔墙,但影剧院放电影时传出的声音,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在他七八岁时,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被拍成电影,在影院里播放。他听得入迷,一遍一遍跟着学唱,老生、小生、旦角……都唱得很好。因为唱功和表演俱佳,他多次被选送参加石路小学的演出,还被选为石路学区宣传队队员,参加石路学区组织的演出。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1978年,项正伯进入苏州市交通局下属的汽车货运公司工作,因为对表演的热爱,很快成为公司宣传队队员。1980年的一天,哥哥带他去怡园喝茶,路过苏州市评弹团时,看见大门口贴着苏州评弹学校招生启事。在哥哥的鼓励下,他进去讲了一个小故事,结果夏玉才、陶谋炯、翁晓芹三位考官都觉得他的形象、说法跟评话大家金声伯很像,当即决定,只要汽车货运公司肯放人,就录取他。

这是苏州评弹学校复校后第一次招生,学制两年,共录取70人,其中学评话的8人、学弹词的62人。毕业时,因为表现突出,他成为当年唯一留校生。1983年10月,他正式调入苏州市评弹团工作,走上评话演出之路。

拜评话大家金声伯为师

金声伯是苏州评弹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评话艺术成就极高,说表、噱头、面风、手面、脚色、表演等无一逊色,非但有劲,而且有情。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项正伯和金声伯结缘离不开苏州评弹学校的关心与栽培,当时,在校学习第一年,老一辈评话表演艺术家纷纷到校上课,让他有机会接受艺术熏陶和评话表演艺术家指导。第二年,在学校安排下,他和另外两位同学正式拜金声伯为师,学说长篇评话《七侠五义》,他重点学说表和噱头。

项正伯原名项小洪,拜师时,正好陈云同志指示评弹要“出人、出书、走正路”,金声伯就为他取了一个“正”字,希望他走正路,正派、正直、正气,要有正能量,并把自己名字中的“伯”字给了他。从此,项小洪成了项正伯。

金声伯人称“巧嘴”,说法巧,语言巧,脚色起得巧,用劲用得巧,噱头放得巧。通过金声伯多年的教导,项正伯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尤其擅长放“噱头”。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除了学艺,金声伯经常通过言传身教,教育他“做事先做人”。让他感动的是,金声伯年事已高后,依然认真传授他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2005年,金声伯指导他与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张克勤排演创新评话《尊师重道》,这个节目融合了评话、滑稽、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好评如潮。2008年,他与张克勤二度合作评话小品《二夫夺美》,当年已78岁高龄的金声伯不辞辛劳,亲自排演加工并与他们同台演出,产生很大影响,在评弹界传为佳话。

擅放噱头尽得其师真传

项正伯擅演长篇评话《七侠五义》《岳雷》等书目,台风大方潇洒,说表清爽、语言生动、抑扬顿挫,喉咙也好,声音动听,听众感觉特别自然亲切。

他的艺术造诣成就最长之处在于“说表”和“放噱”,和金声伯一脉相承,尽得真传。这是他说书的一大特色,也最深受听众青睐。他放的噱头,来源于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并注重人物性格,注意故事情节,讲究品位档次;他放的噱头,既有效果,又有回味,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家都说,他放的噱头就像吃青橄榄一样回味无穷。当场笑过之后,回到家里想想还会笑。毫不夸张地说,听他的书是一种艺术享受。

生活是噱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引人发噱的基本保证。从对噱头的创作体会中,他深刻认识到评话演员应不断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去提炼富有创造性的“活”的语言,从而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高品位的噱头来丰富表演。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1983年10月,他调入苏州市评弹团后,至今演出数千场,参加各种会书、汇演几十次,先后赴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在评弹界、听众中产生一定影响。应文化部和中国曲协邀请赴京演出时,他演出的《七侠五义》选回“初试颜仁敏”和《包公》选回“断太后”等书目,分别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像录音。他还在电视连续剧《决战江南》中演出评话《水浒》片段“醉打蒋门神”,是苏州评话首次在电视剧中展示。

回顾从艺几十年的历程,项正伯感到评话艺术已深植于自己的生命中。1992年5月,他从苏州市评弹团调到苏州市文化局工作,即便在他不再担任专业演员后,他也一直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观摩,对于评话艺术的某些艺术手段如“说、噱、弹、唱”的运用,对于评话表演中语气、节奏、声调、动作、面风等艺术形式的揣摩和开掘,始终有着不断的思考和创新。

毫无保留传播评话艺术

金声伯始终坚守和热爱评话艺术,希望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受金声伯言传身教的影响,几十年来,项正伯将评话艺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学生。

2019年,著名评弹理论家周良介绍一个痴迷评话的学生给项正伯。周良在文艺界德高望重,介绍的学生徐小伯六七岁就跟着邻居学说书,底子不错。项正伯考虑到自己在评弹界、文艺界工作多年,应当为传承发展苏州评话、发扬光大金派评话做点事情,就一口答应下来,并于2021年正式收徐小伯为徒。徐小伯非常努力,去年7月开始,特约在吴中区评弹团实习,演出的长篇评话《七侠五义》深受听众欢迎。

一把折扇的传承:项正伯与评话新生

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两册手写的《七侠五义》18回书,一本《邢晏春苏州话语音字典》,这是在拜师仪式上项正伯给徐小伯的“宝贝”。其中,折扇是金声伯传给他的,他如今又传给徐小伯,希望徐小伯把评话这门地方曲艺好好传承下去,跟上时代的要求,符合当下的审美,争取更多的听众,留住江南文化的根脉。

为了更好地传播评话艺术,项正伯还通过参加联欢联谊、年会团拜和各种庆祝庆典演出活动,参加电视书场、广播书场举办的春节特别节目等方式来传播评话,以及在各大中小学举办评弹讲座,开设评话社团兴趣班课程,通过上课的方式来普及评话。

在与苏州评弹尤其是评话结缘的几十年中,项正伯深耕艺术,奉献社会,他始终有个愿望:让世界听见最美的苏州声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用其精湛的表演,不留余力地传播评话艺术,而且热心传经授艺,把评话艺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张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尺说书台上,演绎了无数历史篇章与民间传说。在杭州,评话已流传了800多年,评话艺人用杭州方言评说历史、讲述故事,从宋元到今朝,各类经典作品在岁月中始终传唱不息。作为杭州仅剩的
2024-07-27 06:55:00
...可否认的是,马超确实是三国演义中难得的猛将。在三国评话中,马超的武器是虎头湛金枪,这把枪的枪头是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白金铸就,枪身是由混铁精钢打造而成,长一丈五尺。马超凭借
2023-07-06 06:11:00
淞泽社区:评弹悠扬迎新春,翰墨飘香送祝福
...串祝福,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评话《改革开放》,共忆辉煌岁月1月16日至1月26日,淞泽社区党委特邀上海吴韵评弹团的知名艺术家吴君良先生,为社区居民带来一
2025-01-23 13:47:00
...日报本报讯(笪伟 殷启茹)日前,省级非遗项目“扬州评话”传承基地在江南学校揭牌。江南学校“扬州评话”社团成立于2021年,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参加过该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深入了解“
2024-05-13 08:24:00
以评话伬艺再现民生温情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入选全国展演
...日,伴随着一阵水滴声效,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在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上演。接地气的感人故事、评话伬艺的艺术美感、浓浓“虾油味”的福州俗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福州曲艺《滴水人家》
2024-08-08 10:27:00
苏州黄埭镇持续加大评弹文化挖掘传承力度
...持续开展精品创作,创作中篇弹词《春申君传奇》、短篇评话《顾九思》《永不放弃》、弹词开篇《黄埭四季游》《冯梦龙》《黄埭春正浓》《清廉知县冯梦龙》等一批精品原创评弹作品。中篇弹词
2024-05-22 09:58:00
扬州宜陵第十三届螺蛳大众美食季启幕 “小螺蛳”做出富民“大文章”
...晚,江苏扬州宜陵镇第十三届螺蛳大众美食季暨首届少堂评话艺术周开幕,八方宾朋如约而至,相聚宜陵,咻螺蛳、听评话、逛夜市、赏美景。4月10日晚,扬州宜陵镇第十三届螺蛳大众美食季暨
2024-04-11 15:37:00
...扬州日报本报讯(通讯员 张文玲 记者 史盼盼) 台上,评话演员绘声绘色讲述好人好事;台下,党员群众聚精会神感受文明新风。前天下午,备受居民喜爱的“好人书场”正式入驻梅岭街道丰
2023-11-26 08:10:00
苏州评话三国中,有一个原创人物,他是三国第一武学宗师,名叫童渊,字雄付。童渊一生之中培养出包括赵云在内的三大枪王,另外两人是谁?北地枪王:张绣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武将
2023-02-24 10:4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