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女子用什么粉来涂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22: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妆粉1.米粉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敷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2.铅粉任何新兴事物的发明,必然与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张衡《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也说:“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在语言文字中,一个新的词汇,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出现而诞生。”铅华”一词在汉魏之际文学作品中的广泛使用,绝非偶然,当是铅粉之社会存在的反映。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者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古人一度铅、锡不分,用作铅粉的原料铅,因杂质较多,色泽青白,比较晦暗,故有“黑锡”或“黑铅”之称。但经过加工,则粉白细腻。《神农本草)称为“鲜锡*。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铅粉是用铅化解后调以豆粉和蛤粉制成的。

3.辰粉据李时珍记载:明代“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辰粉的制法是在铅醋化为粉后,按“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裁成瓦,定形,待干收起”(《本草纲目·金石〉卷八)。铅粉敷面,不仅能增白,而且有较强的附着力。<齐民要术)作紫粉法中便配有一定比例的胡粉(即铅粉),并解释说:”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即不掺入胡粉,就不易使紫粉牢固地附着于人的脸面。另一方面,把一定量的铅粉掺入用作面妆的米粉中,还有使后者保持松散,防止黏结的作用。因此,金属类的铅粉和植物类的米粉、豆粉等往往是混合使用的。

4.爽身粉除了以粉敷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中便写有:”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婕妤浴豆蔻汤,傅(敷)露华百英粉。”

5.红粉敷粉,只不过是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从秦代开始,女子们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而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止乎敷粉,而且还要施朱。敷粉亦并不以白粉为满足,又染之使红,成了红粉。那么,红粉是否与胭脂同属一类?非也。红粉与白粉同属于粉类。红粉的色彩疏淡,使用时通常作为打底、抹面。由于粉类化妆品难以黏附脸颊,不宜存久,所以当人流汗或流泪时,红粉会随之而下。胭脂则属油脂类,黏性强,擦之则浸入皮层,不易脱妆。因此,化妆时一般在浅红的红粉打底的基础上,再在人之颧骨处抹上少许胭脂,从而不易随泪水流落或脱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花西子火了,古代没有它,女子是用什么化妆和保养的?
唐宫仕女图中的女子个个都有精致的妆容最近,一个名叫花西子的国产化妆品品牌,因为79块一支的眉笔爆火网络,让人纷纷感慨买不起。但豫让曾经说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化妆可
2023-09-21 16:44:00
来看看宋朝女性的梳妆台上都有哪些化妆品?
...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宋代,女子们的妆容崇尚清新淡雅,自然韵致。到了南宋,临安城里的女子追求时尚、爱美更是全方面的。不仅在穿衣着装上,还有琳琅满目的化妆
2023-07-12 10:38:00
古代没有化妆品,人们用什么来化妆?
...猪猪女孩,化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同样爱美的古代女子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古代人们化妆又有哪些操作?她们的化妆品又是从何来的呢?在没有卸妆水的古代,人们化完妆后又是怎么来卸妆的
2023-02-01 15:55:00
...非常普遍。《博物志》就曾经记载,商纣王曾经命人炼制铅粉和锡粉,美白效果惊人。即使是今天,一些不良商家依然在化妆品中加入铅,因为美白效果确实是惨绝人寰,铅特别容易被皮肤细胞吸收
2023-08-17 13:47:00
古代女子的化妆品是如何制成的
...泽粉黛,则倍其初。)《齐民要术》之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女子面霜的制作方法,将藿香、丁香等药材用清酒浸泡两天,再用铜锅加上牛骨头熬煮,将牛骨头之中的油脂熬出来,凝结成块就行了。在《
2023-08-09 21:50:00
宁味农特产品出海再添新丁 黄豆粉、小米粉产品首次出口澳大利亚
...所属中卫海关监管,宁夏本土公司生产的1.2吨黄豆粉、小米粉日前已正式启运出口至澳大利亚。这是宁夏黄豆粉、小米粉产品首次出口,继枸杞、葡萄酒、长枣、西甜瓜等走俏海外市场后,宁夏
2024-05-22 16:33:00
【贵州“粉丝”何其多】早餐界的“显眼包” 这碗红米粉靠颜值还是靠实力?
...清晨,黔东南州剑河县杨平粉店内人来人往。“两碗牛肉红粉加蛋”“一碗肉末红粉干拌”,点餐声和嗦粉声此起彼伏,店员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对于剑河人来说,每天早晨来一碗浇满牛肉汤汁
2025-05-22 23:05:00
生粉、淀粉、玉米粉、红薯粉,到底谁是谁?教你快速区分
...区别,各种植物油哪个好,以及啥是生粉、啥是淀粉,玉米粉和红薯粉到底有什么区别等等。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生粉、淀粉、玉米粉的那些事。说白了,淀粉是总称,生粉又是淀粉的一
2024-10-27 08:35:00
香嫩驴打滚,外酥内软,甜蜜可口,一口咬下,停不住食欲的诱惑!
...索一下制作这道美味的驴打滚的奥秘吧!驴打滚的用料糯米粉:150克温水:125克细砂糖:10克豆沙馅:约200克熟黄豆粉:适量驴打滚的做法步骤1:准备糯米粉面团将糯米粉和温水充
2024-06-07 08: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