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3:03: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古代一直到清朝,统治者都相当重视狩猎;其狩猎不仅仅是为了游玩,这和古时候经常有战事、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为了开疆破土,古代统治阶级极其崇尚武力;在枪炮发明之前,狩猎是最好的军事演习;于是历朝历代都有统治者制定的各种“狩猎规则”;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史书记载里文字记载不详细,专家在山东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清楚直观地看见当时狩猎的场景,感叹:汉代时期的狩猎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说起古代狩猎活动,现代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清朝时期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它是康熙皇帝在平“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开创的杰作;主要目的是提醒后世子孙,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练好骑射武功,有资本维护自己的统治;可以看到,十七、十八世纪,国外早已枪炮横行,而清朝的军事演习还是骑马射箭,这些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成为战斗的主要方式;一幅汉代时期的画像,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主要武力。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2001年,山东济宁地区出土一座汉墓,为砖石结构,墓主是当地的贵族,可以看到墓葬中有一具精心打造的石椁,专家解释,石椁里面当有一层木棺,然后再放遗体;如今木棺腐朽消失,所以石椁内只剩一具白骨。

据以前的考古分析,山东地区靠海,因为气候的原因盛产石灰石,因石灰石硬度不高,比较容易雕琢,汉代冶铁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当地人想出了用铁钎子等工具,凿制石椁;这样一来有什么优点呢?很明显,石椁不容易腐朽;而且砖石墓开启不易,被盗的可能性也小很多。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说到防盗,金银珠宝较容易被带走,而又大又沉重的石块却不容易;所以,聪明的汉代人将墓主生前的各种景象,都以图画形式雕刻在石灰石上,随墓主下葬;一来实现了“视死如生”的愿望,二来也不怕盗墓贼带走;正是这些盗墓贼看不上眼的石头,为两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专家在济宁汉墓发现有二十二块画像石,展现出聚会、乐舞、庖厨等欢快的场景;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狩猎图;可见墓主生前十分喜欢打猎。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在汉代,上自天子诸侯,下至豪门贵族,无一不对沉湎入迷于狩猎:汉文帝“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侯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武帝即位之初,“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贵族也是狩猎活动的热衷参与者;据《鹰犬起名》记载,西汉茂陵豪门少年李亨“好驰骏狗逐狡兽,或以鹰鹞逐雉兔”;西汉中期贵族豪门“临渊钓鱼,放犬走兔”,“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史记·淮阴侯传》中有句话相当熟悉:“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说的捕猎的帮手有狗,对象有兔、鸟,工具有弓箭;从画像石中的画面,我们看到了更多;捕猎的对象有兔、鹿、豹、野猪等;狩猎工具有筚、戟、弩、剑、弓箭、矛等;另外鹰、犬也是猎者不可缺少的助手。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其中弓箭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远射武器;据《释名·释兵》记载:“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弣……”这是对弓箭较为全面的说明;据考古发现,汉代的弓箭已经十分发达,史书常用“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来形容弩的威力;弓箭是汉代狩猎者善用的工具之一;也是当时战斗中最常见的武器;在两千年后的清朝,统治者居然还用着弓箭守护疆土,实在是悲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14:13: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一聊关于历朝历代象征身份的官员的帽子
...有着当时很浓厚的风格特点,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历朝历代象征身份的官员的帽子。自古有官职在身的人他们每天上朝都要向我们上班时候需要穿戴整齐一整套的朝服,而后在出门的时候将官
2024-03-21 16:02:00
古代未成年人犯罪怎么判刑?历朝的判罚不同
...着“扶老恤幼”的原则,成为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从未废止。“扶老恤幼”从西周时期的制度就可以看出来,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在刑罚方面就已经对老、幼有了特殊的规定,“虽有
2023-02-02 19:16:00
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回望历史,历朝历代的覆亡与腐败不可分离,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与历朝历代的反腐败不可分离。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
2024-05-22 09:29:00
历朝历代的民系关系
清朝疆域是完全从零开始由清朝打下来的,还是历朝历代的民系关系奠定的?民系关系很久之前,淮下书生讲清朝版图的时候提到过一个词汇,叫做“民系关系”。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在发展的过程中
2023-08-03 14:31:00
揭秘孔子:一代宗师影响千秋,每朝皇帝都要为其守墓
...位。自此以后,儒家学派就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成为了历朝历代基本的治国思想。后世对孔子依然敬重。孔子死后埋葬在曲阜郊区,其弟子在坟地旁种了不少树,树木长大成林后称为孔林,此后,
2024-03-25 14:29:00
清朝时期的人口为什么会爆炸式增长
...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特殊人群也没有算进去,所以历朝历代正史中记载的人口数量需要加上估算才准确。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无法精确计算,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如果要是说古代中国人口
2023-08-07 21:37:00
清朝妃嫔的服饰与历朝历代不同,等级和选秀制度也不同
清朝时期的妃嫔中不仅衣着服饰与历朝历代不同,妃嫔的等级和选秀也不相同。清朝的妃嫔等级严密,康熙时期得到完善,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消失。后妃设皇后一位,居中宫,主
2023-07-14 16:17:00
历朝历代对抗外敌,汉朝成为唯一没有外患的朝代
历朝历代都会受到外敌的入侵,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朝代有14个,这14个朝代无论哪一个,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外敌的侵入。这些外敌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匈奴了。常年不断地对我国犯境。秦始皇一统
2023-11-03 22:10:00
...二京三省。到了近代,人们的疆域观念急剧变化,逐渐将历朝历代羁縻管辖区、名义册封区都画到历朝疆域之中。这些观点对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民国时期的疆域观和历史地图是什么样子
2024-04-29 21: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