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2 09: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

——读《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

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

□解扬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回望历史,历朝历代的覆亡与腐败不可分离,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与历朝历代的反腐败不可分离。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也是一部反腐败斗争史。研究中国反腐败的历史,了解古代廉政文化,洞悉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也有利于我们今天运用历史智慧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主编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上、下册)》是了解、研究中国历史上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一部重要论著,出版后获得高度重视和普遍好评。但该书出版已十年有余,市面上存书极少,为了适应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以2013年版的内容为基础,对一些要点案例和观点阐述进行了精选精编,同时也对原书中的一些错漏进行了修订,将历朝历代治理腐败的历史经验呈现出来,将历史智慧总结出来,以飨读者。

“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国”,卜宪群在《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总论中强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腐败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有腐败现象的存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有的被人民推翻,有的被外族灭亡,有的被统治阶级中的不同阶层所替代,但究其根源,无不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归纳历代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权钱交易、用人不公、贪婪奢靡、正气不张。自腐败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反腐败的思想与斗争。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提倡勤政爱民,反对腐败,不仅是历朝统治者谋求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丑恶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并与之作坚决斗争的必然要求。

反腐败要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既要讲道德基础,更要有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包括总论和十八章内容,全书聚焦“反腐败”主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历代在反腐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本书从时代特点、腐败表现形式、监察与法律制度、反腐败思想等方面对每个朝代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历代国家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反腐败措施、反腐败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既是对我国历朝历代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也是为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古人智慧滋养。

如果说腐败是一头难以制服的怪兽,制度则是有效困住它的笼子。治理腐败离不开律法,必须制定严密而完备的规章制度,使贪欲者无机可乘。一旦贪污,则严惩不贷,使贪欲者不敢以身试法。历朝历代为了惩治腐败,相继制定出越来越完备的律法。《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系统阐述了先秦的“墨”刑、秦代的监察法规、汉代的秦谳制度、魏晋南北朝的《魏律》《晋律》、唐代的《唐律疏议》、宋代的《宋刑统》、元代的《大元通制》、明代的《大明律》、清代的《大清律例》等律法。历代的反腐败制度以及相应的机构设置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后世的反腐败制度及机构设置都是前朝制度损益而来。比如,书中在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御史台时就分析道:西汉御史府也称为御史大夫寺,或称宪台,东汉以后称之为御史台,又称兰台寺。三国曹魏继承东汉体制,设置御史台。到南北朝时期,南梁、北魏与北齐称之为南台。北周称为司宪,属秋官府。通览此书,历朝历代的反腐败制度安排演变、机构设置变化都了然于心,历史的滋养润物无声。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有两条并行的行文线索,一条是历代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另一条则是反腐败的思想文化建设。书中在阐释各个朝代的廉政思想时,对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廉政思想作出重点讲解。书中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反腐防贪思想》分三节分别讲述了诸葛亮的德政与明法、孝文帝的班禄酬廉策、苏绰的治国六条诏书;第十章《隋唐时期的反腐败思想》则分四节分别讲述了隋文帝崇尚节俭、王通的“王道”观、韩愈和柳宗元的反腐败思想。如此,既能让读者了解全貌,又能掌握重点。

反腐倡廉,反腐强调惩处,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为;倡廉强调教育与防范,其目的是告诉人们什么应该为。《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还对各个朝代在选人用人、廉政教育等倡廉建设作出系统阐释。比如,本书第四章《秦汉时期思想舆论导向与反腐败思想的发展》讲解了汉代表彰廉吏的举措和成就,汉代涌现了一大批“强项令”董宣、“四知先生”杨震等知名廉吏,为汉代官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徜徉浩瀚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之所以能够长久、能够繁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反腐倡廉建设做得到位。

读史使人明智,在阅读中反思、思考,把历史之光照进现实、照亮前进的路是我们读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纵论我国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反腐败历史,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用历史启迪今人。如何概括本书要表达什么、传达什么?掩卷长思,或许用全书结尾最后两句感慨最为合适:升平与动荡的交织,权力与利益的纷争,有序与失控的杂陈,正直与邪恶的对峙,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如此等等,竞相登台,共同演绎出一幕历史剧。其间的是非曲直,悲欢离合,虽然已成过往云烟,但其所昭示出的历史效应,则很值得后人反思和警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珅最高职务,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官职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滥用。最终,他的腐败和推翻也向我们发出了一个警告:反腐败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性。这些教训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对于历史,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和珅的人生故事为我们提供了
2023-10-18 16:40:00
朱元璋杀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了两招就解决了
...官员应该如何反腐治国,是古来治世者都要深思的大题。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朱元璋与雍正两位明君的反腐故事,最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本文将通过比较两位君主处理腐败的不同
2023-09-13 01:30:00
从“鲶鱼”炫富事件看德国式反腐
...罚金额的基本起点定得极其低——只有区区5欧元。德国反腐败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刑法典》,其中有关贿赂罪的条款是确定腐败行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据。1997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反腐
2023-10-15 00:12:00
...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既需要治标,坚定不移、从严从紧;又需要治本,以文化人、涵养浸润。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推
2024-01-13 10:21:00
...新华社美国亚特兰大12月11日电(记者邓仙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十届缔约国会议1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开幕。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阐述中方立场。谢锋表示
2023-12-12 15:13:00
古代的高薪养廉与反腐:历史的教训
...笑的是,朱元璋的铁腕反腐,结果有明一代,却成了中国历史上腐败最严重的王朝之一。明朝正一品这样的高官,一年俸禄折合银子仅仅300两左右,而京都那些朱家王爷子弟们,一个月的零花钱
2023-10-28 08:29:00
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朝代,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便以反腐倡廉、整顿吏治为己任。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布衣天子,对贪污腐败的深恶痛绝,可谓家喻户晓。他亲手制定的《大明律》
2024-04-27 21:23:0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从开年打三虎谈“第二个答案”
...干部被宣布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这不断释放出强烈信号:反腐败斗争一刻不停,永远吹冲锋号。本周六晚八点,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
2023-01-08 18:05:00
朱元璋干掉10万贪官,为啥都不能杜绝贪污
...污腐败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这一历史现象提醒我们,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法律、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提高官员的待遇、加强监督机制、改善社会风
2024-04-24 17: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