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高朋 烟台报道
虽然已过立秋,但“秋老虎”威力尚在,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福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近期接诊的中暑患者仍不少。为此,急诊科医师特别提醒市民:不可忽视防暑降温,科学应对中暑风险。
中暑的病因与表现
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异常。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科学急救方法
先兆与轻症中暑: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含盐电解质饮料,用湿毛巾擦拭降温。
热痉挛:缓慢拉伸痉挛肌肉,补充糖盐水,及时就医。
热衰竭与热射病:平卧抬高下肢,快速降温并补液,紧急送医。
急救误区需警惕
掐人中无效:可能加重病情,应优先降温。
猛喝凉水危险:易引发“水中毒”,需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
藿香正气水不适用:其酒精成分可能加重脱水。
退烧药适得其反:中暑发热需物理降温,而非药物发汗。
医师特别提醒
“秋老虎”期间,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及儿童更易中暑。建议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透气衣物,合理补水。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
科学防暑,平安度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9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