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最窝囊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会失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16: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家族,从高祖父袁安开始,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三公职务(即司徒、司空、太尉,皆是名义上的宰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无论是权势还是影响力,均非其他家族可比。袁绍正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得以在汉末的战乱中脱颖而出,没几年功夫便占据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拥有带甲之士数十万,在群雄当中势力最为强大。

三国最窝囊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起兵时,得到豪门望族的大力支持。靠着祖上留下的人脉及势力,袁绍带领他的大军很快在汉末各军阀争斗中取得优势,兼并了很多小军阀,而且很快占领了九州中的四州(青州、幽州、并州、冀州),精兵达到数十万,手下猛将如云,还有一些厉害的谋士门客。

三国最窝囊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会失败

在讨伐董卓的联军当中,冀州牧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公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为车骑将军。韩馥和袁绍两人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刘虞不敢接受。初平二年(公元191)四月,董卓将汉朝京都迁往长安,关东的联军为了抢夺地盘互相打了起来。韩馥驻扎在安平,被公孙瓒打败,公孙瓒就带领着军队进入了冀州。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暗中打算偷袭韩馥,韩馥心里非常害怕。

董卓西去以后,袁绍回军驻扎在延津(今河南延津县),他利用韩馥的恐慌不安,派人前去游说。派去的两个人一个是陈留人高幹,另一个是颍川人荀谌,他们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而来,直向南方,很多郡都在响应他。袁绍带着军队向东,他这样的行动意图我们还无法得知。不过,我们私下里却觉得将军的处境非常危险。”

三国最窝囊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会失败

联军与董卓鏖战1年多时间,最终因内部矛盾重重而瓦解,等到联盟解体后,关东诸侯为争抢地盘,相互间打得不可开交。此时,袁绍虽有逐鹿中原的志向,但苦于没有足够大的地盘,心中甚是苦恼。恰在此时,韩馥的部将麴义举兵造反,袁绍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谋士逢纪的建议下,一方面跟麴义结盟,一方面则写信给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要求他率军进攻韩馥,一旦拿下冀州,定会与他平分。

公孙瓒看到袁绍的信件后,果然便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南下,韩馥得到消息后甚为惊恐。此时,袁绍又派外甥高干及颍川名士荀谌(荀彧之弟,韩馥的同乡好友)去劝说韩馥,半是威胁半是劝说地要求他让位给袁绍,否则后者将与麴义、公孙瓒联手将他消灭。

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今天的袁绍墓依旧规模可观,其封土高大,呈椭圆形。墓地东西长52米,南北宽36米,高8米,总占地面积约1510平方米。据当地人讲,此处原有古墓大小两座,但小墓在1956年塌陷,仅有大墓保存至今。如今的袁绍墓置身于田野之中,除了一座硕大的土堆和墓前表明身份的墓碑外,此外再无其他标志物。不仅如此,墓上荒草萋萋,显得异常的冷清、荒凉。

虽然袁绍墓在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保存情况并不乐观,在2009年5月中旬,古墓曾连续两次被盗墓者盗掘,封土层被炸开并遭严重破坏。次年10月,袁绍墓又发现被盗的痕迹。袁绍墓本已几近萧条,如今又连番遭逢盗掘,让死后千余年的袁绍在地下也难以安宁,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唏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17: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末三国时期,公孙瓒为何会败给袁绍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在东汉末年,中央权威扫地、地方豪杰并起的混乱年代里,在北方大平原上,有两大诸侯并立,分别是袁绍和公孙瓒。袁绍出身名门
2024-05-22 17:37:00
官渡之战前袁绍到底有多大地盘?
...个没放过,并州自然也是。灵帝时期边境的混沌随着汉末军阀战争的加剧愈发难解,而这时候鲜卑又出现了一位强力领袖柯比能,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以东直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次
2023-02-18 21:01:00
揭秘三国时期,被低估的英勇武将麴义
...跟随袁绍一起征讨董卓,但他突然叛变,于191年挟持河内军阀张扬离开讨董联盟。袁绍大怒,命麴义追击。麴义带兵追至邺城,于城南大败於夫罗军队。尽管《三国志》对此战轻描淡写,只用了
2024-03-06 02:31:00
重读三国:威震华北的公孙瓒为何败给了袁绍?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出身卑贱的公孙瓒凭借军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将军。他驱逐乌桓、大败黄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大部,当时锋芒远胜四世五公之后、豪族名士尽附的袁绍,曹操就更不
2023-09-13 10:36:00
三国时期,袁绍为什么会败亡?
...,这又是为什么呢?沮授能力太强,曹操很担心。沮授,三国顶级谋臣,与荀彧、诸葛亮是一类人才,庞统、郭嘉、贾诩之流跟他相比差太多了。袁绍若能听沮授建议,也就没三国鼎立什么事了,袁
2023-08-20 16:45:00
袁术与袁绍反目成仇与三国历史的转折点
...少未留胡须的官吏、侍者、仆役被袁绍的部下误杀。西凉军阀董卓受大将军何进之邀,也率军进京帮助戡乱,他还在半道上,何进已被“十常侍”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肆剿杀宦官。持续近百年
2023-11-08 04:09:00
三国十大强兵谁的战力最强?
...三国时能被称为“西凉铁骑”的兵团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董卓进京时仅以三千兵马(当时为了迅速进入长安他只带了随身精骑3000
2023-10-10 22:26:00
沮授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为大家所熟知喜爱的谋士有荀彧、诸葛亮、荀攸、贾诩、鲁肃、郭嘉、法正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沮授这个名字。沮授可以说是最被忽略的三国顶级谋士,著
2023-06-20 22:24:00
公孙瓒平边乱、败刘虞占据整个幽州,占尽优势,为何会输给袁绍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北方四州最早崛起的军阀,没有之一,公孙瓒在幽州打拼比袁绍早了7年,比刘虞早了4年。公孙瓒的出身与袁绍非常相似,两人都是出身贵族,都是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都是因
2024-12-03 10: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