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西凉铁骑
西凉(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陇右便出精骑,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三国时能被称为“西凉铁骑”的兵团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
董卓进京时仅以三千兵马(当时为了迅速进入长安他只带了随身精骑3000人),就能使天子形同木偶,让百官噤若寒蝉,虽然董卓使了巧劲(每天让骑兵出城再进城,让时人以为他有二十万兵马),但也足见西凉铁骑的威名。后来李傕郭汜更是凭借残存的两万西凉兵就祸乱了整个天下。吕布也是在百余西凉骑兵的基础上组建了并州铁骑和重装步兵陷阵营。
而马腾的西凉兵到了马超手中,更是大放异彩,他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后来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就是因为得了马超残存的西凉军团。
西凉铁骑是三国最具攻击力的重骑兵部队,也是东汉三大精锐之一,它周身精钢铁甲,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它胯下凉州大马,具有大宛马的特质,不仅适合沙漠戈壁,而且适合平原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再加上凉州兵的彪悍、凶狠,西凉铁骑为三国时第一强兵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西凉铁骑的数量,并没有董卓所说的那么夸张,董卓进京,号称带甲二十万,实际上总计只有三万八千人,其中铁骑仅有八千。
董卓死后,李傕四将带三千飞熊军逃走,这三千飞熊军就是当初董卓进京时的三千西凉铁骑。后来,李傕等虽号称有十余万西凉兵,但实际上还不足一万两千人。其人马大多是在进攻长安路上临时招募的,以无家可归的流民居多。至于马腾和韩遂,尽管他们经略西凉已久,但其兵士中胡人和汉人亦不在少数,真正的西凉兵约在四万五千人左右。
从董到李,再到马,前后三者相加,西凉兵当在十万间。以西凉的地广人稀,短时间能涌现出如此多精壮,已经让人诧异不已。如果董卓真有二十万西凉铁骑,横行天下当不在话下。二、幽州突骑
幽州一向以出产“赤马名貂”闻名古史,在公孙瓒之前,幽州突骑就已经存在,战国时燕国名将秦开在北境戍边时,就以境内归附的东胡人为基础组建了幽州突骑,并以此大破东胡,取地两千余里,又渡辽水攻箕氏朝鲜,直达清川江。
到了东汉时,幽州突骑又成为光武帝取得天下的三支精锐部队(西凉铁骑、冀州强弩)之一。后来耿夔又率领此军败北匈奴,击貊人与高句丽。
到了公孙瓒时,在与胡人的对战中,他感受到一队精锐轻骑兵的重要性,因此,重建了幽州突骑,作为战争的主力,新建了“白马义从”,以为亲卫。
幽州突骑是典型的轻骑兵,所配战马没有披甲,骑士则身披札甲(一种由甲片构成的轻甲,胸背两甲在肩部用带系连,胳膊和两腿也有轻便耐磨的裙甲),手持环首刀或剑,另外还配有弓箭和擘张弩。
公孙瓒依靠这支部队长期威震塞外,并让匈奴、乌桓这样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闻风丧胆。
当时的幽州突骑、冀州强弩,号为天下精兵。可惜,与袁绍的界桥一战,两支强兵分出了胜负,幽州突骑惨败。
初平三年,为争夺冀州,公孙瓒与袁绍战于界桥之南,公孙瓒以两万步兵排成方阵,两翼各布五千幽州突骑,亲卫白马义从为核心,分两校(一校八百人)于阵前。袁绍则命麹义率八百弩兵携带盾牌为先登,以冀州强弩千人为掩护,自己则率数万步兵在后结阵。
公孙瓒见袁绍前锋兵少,便令骑兵直接冲击敌阵。麹义出身凉州,熟悉羌人骑兵的战法。他让士兵伏于大盾之后,待敌骑冲到几十步时,一齐跃起向前突击,身后则千弩齐发。幽州突骑和白马义从中者必倒,损失惨重。麴义则越战越勇,阵斩公孙瓒军大将严纲等千余人,公孙瓒一败涂地。
公孙瓒败亡后,白马义从被抹去,幽州突骑则成为袁绍手下的一支王牌部队,不过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三、虎豹骑
虎豹骑为曹操击败袁绍后精选来自河北的突骑所建的一支重骑兵,它既是曹魏的王牌机动部队,又是曹操的护卫军。
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由曹氏宗亲担任,曹仁、曹纯、曹休都曾担任其指挥官,可见虎豹骑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史书中关于“虎豹骑”参战的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零星的史料一窥虎豹骑的战力。据《三国志·魏书》注:“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在普通部队中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是一名普通士兵,可见其战力之强悍。
建安九年,曹操在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袁谭就是死于虎豹骑之手。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虎豹骑”执行斩首计划,成功俘获单于蹋顿。建安十六年,曹操又率“虎豹骑”大败西凉马超。
从这些战绩我们可以看出,“虎豹骑”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而且,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它也从未让人失望。
“虎豹骑”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所以推测人数不会超过六千。
曹丕称帝后,虎豹骑被编入侍卫队,称“武卫军”。四、青州兵
青州兵为曹操收降三十万黄巾军后,甄选其中身强体壮者所建。
别看它的前身是散漫无纪律的农民起义军,但根据《魏书》记载,青州黄巾军在未被收编前就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尤其是个人素质,“黃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再经过曹操的一番选拔、调教之后,战斗力一点都不弱。
青州兵一共存续了二十八年,期间经历了数次大战,比如北击公孙瓒,南下陶谦十余城,打到对方不敢出门,还一度把袁术赶入九江,在曹操的加持下,青州兵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直到它遇到了吕布的并州铁骑和“陷阵营”。
青州兵主体为步兵,遇到以骑兵为主的并州铁骑和重步兵“陷阵营”,也难免吃瘪,“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好在此战过后,曹操亲自慰问将兵,鼓舞士气,青州兵又与吕布相持百余日而不败,“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
一直到官渡之战,青州兵都是曹军绝对的主力,为前期曹魏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清朝学者何焯在校订《三国志》时,就感慨到:“魏武之强,由此而始。”
当然青州兵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据《魏书》记载,官渡之战时,曹操的青州兵各大营“兵不满万,伤者十之二三。”
可惜如此一支强兵在曹操去世后就“鸣鼓擅去”,解甲归田。五、冀州强弩
虽然不如幽州突骑历史悠久,但冀州强弩也早在东汉初年就已经成为与幽州突骑齐名的天下强兵,两者都是刘秀为对付来去如风的北方游牧轻骑兵而重建的两支强兵,为其称帝以及北击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末年,冀州刺史韩馥被袁绍吓走,拱手将冀州相让,在他留给袁绍的遗产中就有“两大猛将,十大谋士,一万强弩军。”界桥之战中的麹义就是两大猛将之一。
虽然界桥之战幽州突骑败于冀州强弩,但并不能说明两者的高下,因为此战非战之罪,公孙瓒轻敌冒进,在不适合骑兵的地形下,幼稚的用轻骑去对冲弩兵。如此低级错误,公孙瓒才是幽州突骑惨败的罪魁祸首。
而且,幽州突骑以轻骑兵为主,冀州强弩则是手持劲弩的步兵,两者的实际战力幽州突骑应该更强,因为冀州强弩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或者作战对象面前才能发挥奇效,比如对轻步兵和轻骑兵,而一旦遇到身披重铠的重步兵或重骑兵,冀州强弩就完全不够看的了。比如袁绍死后,袁氏兄弟北逃乌桓,冀州强弩就被曹操的虎豹骑追的满山跑,最后与蹋顿单于一战尽灭。
六、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从当地土著人之中择其精锐组建而成,“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为蜀汉后期主力之一,先后至少有两位统帅,一个是首任统帅王平,另外一个是最后一任的张嶷。
无当飞军战斗力相当强悍,鼎盛时期每部有一万多人。由于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相告,刺血踊跃,因此无当飞军的兵员极为宽裕,蜀汉也是优中选优,以保证飞军的战斗力。
史载,无当飞军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使弓弩和毒箭,精于防守作战,更擅长山地野战。
关于无当飞军出战记录有三处,一出祁山时,马谡战张郃于街亭,因失水源而全军溃败,王平所率的无当飞军负责断后,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退。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与司马懿对峙于祁山。司马懿命张郃攻打王平。在王平及其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郃不能胜。
延熙三年,汉嘉蛮反,向宠战死,刘禅调无当飞军前去平叛,无当飞军不辱使命,很快便控制了局面。
可惜,无当飞军的结局比较悲壮,254年姜维第7次北伐,张嶷和无当飞军为了掩护主力撤退断后抵挡两倍于己的魏军,结果张嶷战死,无当飞军几乎全军覆没。七、陷阵营
陷阵营为汉末枭雄吕布手下大将高顺所建,史载,吕布被李傕郭汜逼出长安后,身边才余百余骑兵,但是这些骑兵皆是吕布亲自带出来的并州精锐,个个以一当十,于是吕布让高顺在此基础上放手组建“陷阵营”。
而高顺非常擅长训练士兵,于是为吕布训练出史上最早成建制的“敢死队”——陷阵营,并为其统军大将,史称“(陷阵营)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陷阵营是一支重装步兵,人数不多,仅八百余人,“号为千人”,但个个骁勇善战,铠甲装具皆精练齐整,裴松之在给《三国志》注解时就对其高度评价:“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可惜,吕布虽然骁勇却不是帅才,对“陷阵营”不能很好的使用,尤其对于统领高顺,虽然深知其忠勇,陷阵营恐怖的战斗力,“布知其忠,然不能用”。特别是在袁术策反郝萌后,更加疏远高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结果在白门楼,高顺是唯二没有投降曹操之人,对吕布愚忠至死。
高顺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八、白耳兵
白耳兵,又名白毦卫,是刘备麾下的近卫军,曾多次救其于危难,比如夷陵之战时,陆逊火烧连营,为了掩护刘备撤退,白耳兵负责殿后,最后战至仅剩七百余人。还有后来的罗宪驻守永安,抗击东吴大军时,所率领的主力也是白耳兵。
白耳兵的来历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取材于丹阳军旧部。
丹阳军曾是陶谦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三国著名的铁军,世称“丹阳劲卒”,当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被陶谦和刘备联手逼退,守城的主力就是丹阳军。后来陶谦病死,这支丹阳军便落在了刘备手里,刘备将其整编为白耳兵,由陈到率领。
第二种说法是五虎上将马超的旧部。
刘备手下的羌人部队是马超归顺之时带过来的,而羌人广泛佩戴毦。所以刘备将其命名为“白毦卫”,作为自己的近卫。
第三种说法是来自西南的少数民族。
无论是小说演义还是正史野史,都记载了诸葛亮曾说白毦为“西方上兵”,而“西方”指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中曾经收服的西南蛮夷之地,南疆蛮夷部族军队又确实在蜀汉北伐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白耳兵的前身无论是哪只部队,作为皇帝近卫,骁勇善战是肯定的了,而它历次在战场上的出现几乎都是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所以有史家称它是史上最早的特种部队。九、解烦军
又做“解烦卫”,是东吴三大王牌部队之一,创建较晚,是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时,孙权由于兵力短缺,临时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因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因此番号“解烦”。
解烦军不是禁军,而是东吴一线的作战部队,一开始人数并不多,最初胡综只募得千人,分左右两部,徐详和胡综分别为左右部督。后来,由于孙权的烦恼不断增多,解烦军迅速扩张,逐渐成为东吴的主力部队,比如韩当就曾率解烦军大破丹杨贼。
十、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为汉末群雄之一的公孙瓒所建,他以“善射之士”为底,组建了一支骑射部队,命名为“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史料记载,赵云就曾是白马义从中的一员。
可惜,白马义从虽然有过辉煌,但过于短暂。在界桥之战中,它碰到了克星——鞠义的八百弩兵,“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弩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不复还营。”
不过,最后冲锋时,白马义从皆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最后皆死于冲锋的路上,无一人勒马回逃,不愧“义从”之名!
至于这支东汉末年第一轻骑兵的数量,应该在三千左右,《后汉书》中说:“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以实禁卫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