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
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湘黔滇古驿道上的重要枢纽。
“实际上,桥的基石凿于明洪武年间,中途历经波折,在万历年间才开始修桥,后来屡毁屡建8次,跨度达600多年。”镇远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寿军介绍,祝圣桥原名㵲溪桥,俗称老大桥,也称迎圣桥或状元桥,为庆祝清康熙寿诞而更名为祝圣桥。
镇远祝圣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古桥无言,却承载过无数动人历史瞬间。最鲜明的印记之一,当属100多年前,缅甸使者骑象北上,沿着湘黔滇古驿道,途经贵州入京朝觐。
祝圣桥资料图。
象蹄踏在青石板上笃笃作响,桥身承托着重压岿然不动;象身驮着异域珍奇,在涟漪光影中徐徐行进,桥下流水淙淙。这一历史画面,正是以桥为链接,架起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据悉,在祝圣桥复修100多年后。1878年,时任镇远知府汪炳璈要在桥上修建一座楼阁,旨在振兴贵州文风。魁星楼建成之际,汪炳璈题联祝词,其中一副便是“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1934年,魁星楼毁于战火,1985年开始重建施工,以现貌展现于世人眼前。
祝圣桥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如今,祝圣桥桥面青石厚板历经无数脚步磨碾,光滑温润,融入镇远四周苍翠青山,与碧绿河水相映成画;桥头矗立着“缅人骑象过桥来”的铜像,似与百年前的盛景交会融合;桥身则供观赏、人行两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地人而言,祝圣桥不仅仅是镇远地标,更是沉默而坚韧的历史见证。无论桥墩的青石在时光冲刷中多么温润,祝圣桥始终立于水波之上,铭记着桥上的每一次蹄印、每一声商铃与每一步回望,是今人通向历史深处的渡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江南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姜雨熙 王子琪 实习生 胡妤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8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