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唯恨剑锋不快
——新作《撷韵白云间》《墨海风流》创作碎语
文/耕夫
一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大体形成了他的人生格局和作品的风格。写作时要剔除一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技巧、经验的东西。在写作中教育自己,影响自己;在过程中,自己又受了一次洗礼。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写作对我而言,是自我反思,自我对话。
二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舅父经常用他的方式向我描述一个精神远方的故乡,虽然模糊,但亲切无比。因为职业,因为生活,我必须躬身于日常琐屑之中,我也有时候屈服于一地鸡毛的尘烟里,但也直起腰板,举首向天,扪心自问。
那些在长路上趱行之人,那些马不停蹄的驿使,偶一驻足,便会看见巨大夜空泌下来的一粒又一粒璀璨的星光,如水、如蜜、如恩情……
几十年来,从青年创业开始,习惯了独自一人闯荡江湖。也许,我的身体里沉睡着远古时代侠客的某些情结,这些情结注定了我的旅途总是孤孤单单的。在孤单的旅途中我的行囊总是沉沉的,沉沉的行囊里总有读不完的典籍,在春秋与冬夏的轮回中,让我的精神富有思想活跃,创作如山涧的溪流,总不断有叮咚的声响。
一行行文字像黑色的精灵入眼,与文字神游物外。书,是我五十年来心灵殿堂的基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书卷多情是故人。”捧一卷诗书,沉浸与多情,最是体验阅读的惬意与快感,最是让生命在阅读中厚重,最是让灵魂在书香中丰盈。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三
我写字没有雄心壮志,所以总是信笔为体。写行楷较多,开始也乱写,后来偏爱行草、帖学,特别是以颜体为基本笔法的行草,特爱白蕉。中间学过一些笔法,临过一段苏轼、智永,总而言之,率性是我写字的基色。自知所得甚浅,然而越是看到自己一无是处,倒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困而知学,犹未晚焉。
技巧只是为艺的基础之一。锤炼技艺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技巧,不是为了粉饰、遮掩虚伪与邪恶,而是为了精准、充分艺术地表达思想情感。大山屹立了亿万年,压不住地火的奔突,区区技巧又怎能蒙得住千万双明亮的眼睛。
为文者,要有情怀。在中国人看来,一切艺术都是诗家本事,必须涤荡尘染,归复本心,扬起理想的风帆,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才能成就艺术华章。艺术是情感的作业,需要同情万类,爱护生命,如晋人所说的,对世界一往情深才会有大创造。为艺者,要在为人;有一等一之心胸,方有一等之艺术。文学于我,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片远岸遥灯。“深入”二字犹需细语,“深入”之外,还须有坚持融通,亦为学艺之大要。
四
王羲之的墨池,智永的退笔冢,怀素在芭蕉叶上写的故事,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给我学艺的支点和精神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经历的磨难是其一生的财富,一个书写者的阅历和经历,往往会在他笔下的书法作品里有所体现,从而形成他特有的书风。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不同,而一个书家或书法爱好者艰辛的生活阅历和不断的精神追求,正是他发现美和体味美的一个长期过程,阅历便影响和催化了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取向。正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书风即人格也是这个道理。孙过庭讲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也是这个道理。我理解生活阅历越是丰富,人生轨迹越曲折,往往书法或写作越有自己特殊感受和理解,这种人往往更能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生活的艰难。笔下的作品,往往更加厚重,更显苍茫,更具内涵。历史上像颜鲁公、黄山谷、徐文长、八大、弘一等书法家的书风特点无不与其本人的鲜明个性及丰富阅历息息相关、互相映衬。
五
舅父对我古典文学、写作、书法的指点,既受之于法,更明之于理,用浅近语言表达深刻道理,常取譬生活,点化旁通。记得有一次我问舅父,研习书法与写作哪样方式入手最好,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风趣地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比如吃饭,可以先喝汤,也可以先吃菜和主食,是不讲究顺序的。但穿衣服是讲究顺序的,就必须先穿内衣再穿外套。先从哪种书体入手,先写什么体裁;诗、词、散文或小说,应如吃饭一样的。”顿时让我领悟了动态学习和艺术循理之道。
舅父阐述艺理洞析灼见,诙谐妙喻,深入浅出,如“做人要老实,艺术追求不能老实;做事情不能似是而非,从事艺术的更高层面恰是似非而是”等。在书法文学探求艺术本真上引导我发散思考,不但受益良多,更兼明其相通的内在之理。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地方性的特色,是文学中不可磨灭的一种印记,也应是作家身上独有的一种气质,是非常可贵的元素。这是应该去保留,去强调。在我的诗词集里,许多篇什是书写家乡人文、风物、山川,璧山的热土养育了我,滋养了我少年的文学梦。
文学写作在我看来应是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的刻苦;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求索;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真;是致广大、尽精微的务实;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积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心;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深远;是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开阔;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勤奋;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胸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朝气;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梁漱溟先生说:人生三个阶段——逐求、厌离、郑重。梁先生作为当代新儒派的代表人物总结得很精辟。我少年从军,接受战火洗礼,转业回乡有一份工作,为求变下海办实业,正值青年豪气,赶上时代机遇,内心自信而坚挺,就像广阔草原上的一棵大树。在创业的低谷,特别是盾之王第二次创业的煎熬,熬得我两鬓白发丛生,心中又生莫名的忧伤……
元朝词人完颜亮《鹊桥仙·待月》有名句:“唯恨剑锋不快”借喻于我的书写与写作甚是贴切。心中有书卷,谈吐才会有雅韵;心中有远方,脚下才会有从容;心中有泰山,事业方可有高峰;执着于思考与写作,人生乃有大气象。
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我年届六十,这是人生标志性的年轮。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体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讲究了。我想,还是让文学与书写伴随着我心平气和地老去,努力向人文、人书俱老的峰峦跋涉,在跋涉中修炼心性,充盈内涵。在遥遥征途的崇山峻岭中,一定会气象万千……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