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 周超南
1937年,大夏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组成联合大学,于1937年10月迁校江西庐山牯岭。南京沦陷后,江西危急。于是,两校分别由大夏大学副校长欧元怀与复旦大学教务长章益、一部分教职员兼程前往贵阳,筹组从庐山再迁贵阳事宜。
1938年,复旦大学与大夏大学合组的联大分家,两校师生各返原校。迁校途中,复旦大学迁至重庆,大夏大学迁入贵阳。大夏大学迁入贵阳后,将校部设在讲武堂,即之前所设立的陆军小学旧址。1938年秋季,大夏大学在贵阳创办大夏中学;在花溪购地2000亩,用于筹建校舍。
1944年11月,日军侵入贵州南部,少数日军犯至独山,贵阳危急。校长王伯群决定将大夏大学迁于黔川边境的赤水县。正在筹备迁校赤水过程中,王伯群因胃疾逝于重庆,随即欧元怀辞去时任的贵州省教育厅厅长职务,继任校长,都匀县县长周世万调任赤水县县长,协助大夏大学迁校。经过三个月的跋涉,于1945年3月全体师生安全抵达赤水并复课。
1945年8月24日,校董会决定迁校回原籍上海,派副校长王毓祥赴沪与上海军政当局商洽接收中山路原校址事宜,同时,决定秋季仍在赤水开学。
返沪前夕,适逢22周年校庆,学校请文学院陈湛铨教授撰写《迁校纪念碑》碑文。1946年6月1日,大夏大学举行盛大校庆和迁校纪念碑揭幕仪式,将《迁校纪念碑》立于赤水县城文昌宫。
1946年7月,学校物资陆续撤出赤水,10月底全部运至上海。10月28日,师生2000人在上海中山路原校址新建大礼堂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大夏大学在即将返回上海之际,还将一批图书、仪器、生物标本、教具、桌凳等教学设备,分别赠予当时的赤水一中、博文中学、女子中学等学校,充实学校教学设备。
大夏大学是赤水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时间虽不长,但给赤水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带来了良好影响和深刻印象。
及时传播新闻信息。当时,赤水县只有大夏大学有一部真空管收音机,置放于原赤水一中大礼堂,收听各地电台广播,群众通过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抗战形势。通过办墙报、报刊等形式,及时传播新闻信息。校内办有《天公报》,每周一期四版,《明报》《黔灵》《粤秀》等每周星期一贴出,供群众阅览。
为地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在赤水期间,大夏大学江苏学会于1945年冬在赤水县城举办商业簿记夜校。名为商业簿记夜校,实为财会人员培训班,参学人员30多人,学员有社会青年,也有个别商业主和店员。这批会计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税务和金融部门工作。
丰富地方文体生活。大夏大学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自发组织球队,经常与赤水中学队、赤水小教联队进行友谊赛,增进学校与地方感情联络。学生自发组织剧团,其中如“大夏万岁剧团”,1946年春节期间演出话剧《北京人》,得到校内外一致好评。又如,在赤水私立博文中学露天广场,利用宽大的石条砌成舞台演出非洲“草裙舞”,异域的服饰、化妆,特别引人注目,演出效果良好。之前,赤水河根本没有女性下河游泳,1945年夏天,天气很热,大夏大学部分男女生在赤水城边长湾沱游泳,群众由此非议。后来,经过学校多方宣传,在大夏大学学生的坚持和带动下,女子游泳队伍逐渐扩大,开创了赤水女子游泳的先河。
开展法律服务。大夏大学拥有一批资深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促进教学相长。其中,大夏大学法学教授高承元,在赤水成立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在赤水民国档案中,至今还保留着在《赤水明报》上刊登的高承元代理陈金绎女士声明婚姻无效启事。同期档案中还保留了高承元在赤水所代理的三件案件的卷宗档案。从档案资料可以看出,高承元对案情调查深入,事实清楚,引用法律得当,所提出的诉讼代理意见得到采纳,均获胜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7 23: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