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嘉庆下令修明史,大臣歌颂清朝为何被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2 16:00: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朝国力的巅峰时期,公认是在“康雍乾盛世”阶段,而从乾隆去世,嘉庆皇帝接过大旗之后,清朝就走上了下坡路,史称“嘉道中衰”。

清朝走向衰落,当朝的嘉庆皇帝固然不能推卸责任,但历史周期的惯性也不能忽略。清朝国运已经处于下行期,并非皇帝一人之力可以挽回。我们之前说过,嘉庆也许能力不是很出众,但总体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好皇帝。

嘉庆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嘉庆为人仁慈,甚至有些到了妇人之仁的地步,仁宗的庙号名副其实。而睿这个谥号,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看法,毕竟嘉庆的政治智慧,并不算十分高明。

不过实际上,嘉庆皇帝的智慧,并不体现在政治手段上,而是在文化方面。嘉庆废除文字狱,解开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镣铐,便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另外嘉庆在位时,还下令修纂《全唐文》,我国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能流传至今,嘉庆皇帝也功不可没。

嘉庆下令修明史,大臣歌颂清朝为何被罚?

清朝自顺治一朝以来,经历康雍乾三代,文字狱对人们思想禁锢的力度越来越强,到乾隆朝到达顶峰,这其实是由于清朝统治者们对自由思想的偏见和畏惧所导致的。

而到了嘉庆时,已经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加上嘉庆本人是乾隆的幼子,思想上的历史包袱没有先辈们那么重,因此处事也更开明一些。比如嘉庆朝修纂《明鉴》一案,便是很好的例子。

嘉庆是个喜欢读史的人,也是为了以史为鉴,而明得失。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命令史官仿照宋代的《唐鉴》一书,编纂《明鉴》。“胪叙一代事迹,考镜得失。……有明三百年,时代相承。其一朝政治,亦鉴观得失之林也。”

嘉庆的本意,是让馆臣如实记录明朝从开创,到发展,再到最后走向没落的历史,并客观地评价历任皇帝的是非功过、利害得失,用来作为当朝皇帝治理国家的镜鉴和参考。

嘉庆下令修明史,大臣歌颂清朝为何被罚?

与编纂《全唐文》的工作比起来,撰写《明鉴》的工作量并不算大。然而,明朝是清朝的前朝,清朝的江山,正是从明朝手中夺取过来的,这让以曹振镛为首的编纂人员们犯了难。曹振镛们别的不会,就会过度解读,就又把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想成了政治问题。

于是,编纂人员们在写到明朝后期时,在书中大量加入清朝入关前在东北开疆拓土的功绩,搞得喧宾夺主,不伦不类,搞得嘉庆在看到《明鉴》的初稿后,大为恼火。

晚清的欧阳兆熊在其笔记中记载:“嘉庆中修《明鉴》,……中述本朝与明构兵事,上怒其诽谤,下之狱。”

欧阳兆熊以为,嘉庆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明鉴》中记载了清军与明军构战的历史,暗示清军反叛,“诽谤”了清朝,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恰恰相反,馆臣们在《明鉴》中对清朝大加颂扬,还无脑贬低明朝皇帝,这才是让嘉庆动怒的真实原因。

“作为明鉴一书,盖以取鉴前代,其善政则因以为法,其秕政则用以为戒,亦即殷鉴夏周鉴殷之意也。昨日馆臣呈进明鉴五册,于万历、天启间载入我朝开创之事,后加按语颂扬,并论及前明用人不称其职,更为诞妄矣。”

嘉庆下令修明史,大臣歌颂清朝为何被罚?

这些修史的大臣们,脑子里其实还是乾隆朝老一辈的思维。因为当时文字狱实在太多,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往政治上靠,生怕说错一句话,便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

嘉庆皇帝的本意,是想看到一部客观公正的明朝历史书籍。前朝的皇帝之中,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便加以采用,有做得不对之处,便加以改正,以古鉴今,来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但他没想到,大臣们交上来的作品,不仅加入大量的清朝创业历史,搞得《明鉴》一书名不副实。而且,书中还满是对明朝无理由的抹黑,成了一部歌功颂德的吹捧之作,对治理国家根本毫无借鉴意义。

当然,嘉庆也不能说他们歌颂清朝有错,只说是“不合体例”。另外,嘉庆也反对一味地无脑抹黑明朝。因此,嘉庆最后重罚了这批修纂《明鉴》的官员,并且更换了修纂人员,按要求重新编纂,以打击朝中那股阿谀奉承的歪风邪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2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时期的‘文正’大臣,为国家兴衰贡献的忠臣良将
...。称其为真宰相,断无差池。“文正”二字,当之无愧。嘉庆帝师傅朱珪:除奸清君侧功臣,谦逊尽忠无私朱珪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岁中进士,授庶吉士,官拜侍读学士。乾隆时历任会试同考官、福
2024-01-09 15:01:00
朱元璋的反贪行动为什么没有成功?
...桥杀功臣,所以,他们也并没有把贪腐当成一回事儿。(嘉庆)事实上,这应该是古代皇帝的通病,不仅仅是朱元璋,很多皇帝都这样。比如我们现在讲“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如果我们仔细看
2023-08-10 06:58:00
嘉庆扳倒和珅的时候,为什么不追究和珅党羽?
...党是非常多的,和珅背后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嘉庆也是非常清楚的。既然和珅死党众多,势力强大,嘉庆如果想扳倒和珅,肯定很容易引起大反弹。难道嘉庆不害怕这种反弹吗?他竟然在
2023-08-17 06:56:00
...八十岁以后的乾隆怠政而不放权,禅位而不退位,继位的嘉庆皇帝颙琰成了没嘴葫芦,权臣佞幸和珅却有了“儿皇帝”之称。“儿皇帝”要让着“二皇帝”,这也是乾隆嘉庆两朝交替之际独有的怪相
2023-11-10 20:29:00
和珅被赐死后,为什么和珅独子竟然过上了清朝贵族都羡慕的生活?
...代近支宗室:和皇帝一个爷爷的都算近支)比如说清仁宗嘉庆帝收拾了和珅后,下令革除和珅的儿子,也就是嘉庆帝妹夫丰绅殷德一切职务,只保留伯爵的爵位在家闲住。结果两个月时间,嘉庆帝回
2024-08-31 14:13:00
...这几十名倭寇能流窜到南京城下,有一定的突发性。清朝嘉庆十八年,二百名天理教徒,也就是一帮农民,竟然打进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四五十名教徒直入隆宗门,甚至直达皇宫重地养心殿
2023-12-14 10:27:00
...乾隆帝下诏,“特许诸阁臣乘马入内,以示荣宠”。到了嘉庆年间,朝廷里面老臣很多,嘉庆帝对他们很不错,“赐肩舆入直,尤为旷典云”。不过,朝廷对紫禁城骑马这件事非常重视,那些没有被
2023-10-10 22:12:00
乾隆尸骨未寒,嘉庆杀了宠臣和珅,他这么恨和珅吗?
...乾隆皇帝终于闭上了双眼。乾隆离世之后,最伤心的不是嘉庆皇帝。嘉庆他老人家当上皇帝后,实权还掌握在自己的父亲乾隆手里,估计心里多半是很不爽的。乾隆去世后,嘉庆虽然也会伤心,但更
2023-05-10 10:28:00
嘉靖为什么会选择放了胡宗宪
...敢自拟圣旨,这既是对他皇权的蔑视,也是说明胡宗宪对嘉庆皇帝的心思猜得极透,嘉庆自然无法容忍臣子揣测上意的这种做法。念在以前的交情上,嘉靖最后虽然没有处死胡宗宪,也任其在狱中自
2023-01-06 17: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