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15:43: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然是从哪来回哪去,换句话说,就是事成之后该干嘛干嘛。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司马懿夺权,是指发生在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组织的一场有预谋的高平陵之变,在这次事变中,司马懿诛杀曹爽,成功的篡夺了曹魏的权力。

而在这次事变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麾下的三千死士。

正是凭借这三千死士,司马懿才能控制住局面,并最终成功夺权,可以说,要是没有这三千死士,鹿死谁手还说不定。

那么,这三千立下大功的死士,在事后,司马懿和司马师是如何安置他们的呢?他们最终都是什么下场呢?

简单来说,这些人的结局,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当然,荣华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要知道这三千死士最后是什么下场,就先要弄清楚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史书记载,这三千死士,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阴养”在民间,而在事变当天,临时紧急召集而来的。

“初,帝(指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这就是在史料中,唯一一处交代这三千死士出处的记载,这段话虽说很短,但其中的令人不解的地方却有很多。

比如“阴养”二字,从字面的意思并结合前后文来理解,就是暗中豢养着这些为司马家卖命的人,豢养的地方,则是在民间。

不过,虽说史料中对这些死士的出处进行交代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司马师是如何做到在洛阳城内“阴养”三千死士,不被曹爽等人发现的呢?

要知道,三千人不是个小数目,放在哪里都会引人注意,并且这三千人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个个具有一定武力值的人,他们等同于一个军事作战单位了。

既然是军事作战单位,那么这些人必定受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做到令行禁止,行动统一,不然若是跟一盘散沙似得,就根本不会帮助司马懿成功。

而当时的情况是,司马家的主事人司马懿,已经被曹爽架空到仅剩一个“太傅”的虚职,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事情。

至于司马师,他倒是有这个机会,但问题是,在满是曹爽眼线的洛阳城,养了三千死士不被发觉,做到了“众莫知所出”,貌似并不太容易。

最重要的是,这三千死士,在事变当天的“一朝而至”,除了说明他们行动统一之外,更说明了他们对司马懿篡权行动响应的速度非常快。

而要满足上述几点,根据当时司马懿的处境以及司马家的状况来讲,相当的困难。

但问题是司马懿做到了,所以,我们只能是从史料中的蛛丝马迹里,来寻找这三千死士都是什么人,并且他们到底来自哪里。

先来看这句“一朝而至”,这句话在前文也提到,表明了三千死士的响应速度极快,由此可以推断,这些人离司马师并不远。

如果远的话,那就做不到迅速集结,并且古代通讯技术低下,没有“打电话摇人”的条件,因此,最大的可能,他们就是在洛阳城内。

而洛阳城内的人,无外乎几种,一是官员,二是百姓,三则是兵士。

官员肯定要排除,毕竟死士说白了就是为主家卖命的人,当时的官员是不屑于干这种工作的,所以,肯定不是官员。

那么就剩下百姓和兵士了,在这两者之间,百姓的可能性极大,为什么呢?百姓最大的优势,就是目标小,没有人会注意他的存在。

可能他是个小商小贩,也可能是街头杂耍的,总之在平时都是普通人,而一旦集结的命令一下,这些人就会脱去伪装,变成为司马家服务的死士。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司马懿是去篡权的,不是带着一群人郊游的,百姓目标小不假,但是他们几乎等于零的武力值,无法帮助司马懿完成这个目标。

所以,还有一种可能,这些死士是来自军营的兵士,只有兵士,才能做到行动统一。

不过,兵士也存在有问题,那就是目标太大,曹爽看司马家看得那么紧,怎么会没有丝毫觉察?更何况,既然是死士,那就必须有训练,而一旦训练,曹爽就不可能不知道。

而要想做到目标又小,不被曹爽觉察,又要能行动快速统一,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三千死士,是百姓与兵士的结合。

什么叫百姓与兵士的结合呢?简而言之,就是这三千死士中,两者皆有。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有一定证据的,先说这其中的兵士,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司马师,所担任的职务是中军务,可不要小看这个职位,在当时属于正儿八经的实权人物。

而司马师担任中军务一职,前后大概有十年左右,依照他的才能,在军中收买一批死心塌地跟着他干的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司马师他收买的应该不是普通的士兵,毕竟那样的话,效率太低了,他收买的,大概率是一些基层军官。

只要这些基层军官铁了心跟着司马师干,那么军官的下属,也就是普通士兵,通常也会选择亦步亦趋。

为什么呢?这道理很很简单,古代的军营,那种只认大哥不认国法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士兵们对于家国的概念并不深,他们认的,是他的老大,也就是给他们发银子,管理他们的人,老大说干什么,那就干什么就是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师先是收买了那些基层军官,又通过这些军官,让那些士兵也跟着干,自然就能拉起一支队伍。

不过,如果在军营里做得太明显,也是存在暴露的危险的,因此,在三千死士中,来自军营的人应该占据不多,顶多三分之一。

而剩下的部分,就是百姓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百姓可不是普通的百姓。

他们的来源很广,比如是伤残阵亡的老兵后代,这些老兵的后人由于无人赡养就会成为孤儿,而司马师本身就负责军务,稍微用心查一下,就能找出来这些人,找到之后,接回来抚养,教他们武艺,给他们吃穿,他们怎么会不唯司马家的命是从?

还有比如司马家庄园里的庄客,平日里都是保护家族安危的,自然是听司马师号召,即使是把庄客人数弄多一点,也基本上没人会注意。

当然,要养着这些人,让他们愿意为司马家肝脑涂地,那就要舍得付出代价,比如花钱,而司马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加上这些人,还有前文所说的军营里的人,上下这么一凑,基本上就有个两三千人的规模,因此,人的问题就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让这些人愿意跟着司马家谋反的问题了,要知道,司马家干的事情,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一旦失败,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死,因此,怎么让这些死士愿意去干,就是一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不让这些人知道司马家要谋反。

更准确地说,就是让这三千死士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只知道听长官号令前去集合,只要他们都去了,那事儿就成了。

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工作,那就是在这三千人中,找出来一些司马师的死党。

这部分人可以不多,但绝对必须是司马师的心腹,只有心腹才会保证忠诚。

并且,他们对司马家即将想要干什么,也非常清楚,而这些人,就是那三千死士中的基层领头人。

这就好比现代某家公司,公司老板对准的是几个高管,对于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下一步什么动作,高管是十分清楚的。

而通过高管,再把目标具体的传达给下面的人,而如何传达,传达到什么程度,那就看老板的需要了。

那些基层领头人,不会告诉各自下面的人要去造反,而是会灌输忠于司马家,听从命令的观念,至于最底层的人,听命行事本就是应该的,忠于司马家也是应该的,有了这两个观念做基础,某一天长官通知,在某时某刻某地集合,他们不会有丝毫怀疑。

而等到了地方集合后,即使是有人回过味儿来,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但也已经没有退路,如果那个时候退出,等待他的那就是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身边的同僚都没有异议,再想想司马家对自己确实不错,同时刚刚司马家的大少爷也许诺事后荣华富贵,干脆心一横,干吧。

这就是司马师能够在洛阳城“阴养”三千死士,却能做到不被曹爽觉察,最终利用死士完成篡权的大致原因。

当然,这段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如此无人知晓,我们也只是基于部分证据进行的推测而已。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而在了解了这些死士的来源和出处后,他们最终的下场和结局,也就大略能够想到了,无非是如下几种结果。

首先,这三千死士肯定不会被司马家灭口,因为没必要。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经常会看到那些帮助老板在完成阴谋诡计后的助手,在事成之后,被老板找个理由杀掉,或者是不明不白的死掉,总之就是功成后却丢了性命。

这样的桥段,不仅在电视剧中有,在古代历史上也经常会出现,几乎都成了一个惯例。

但帮助司马家的这三千死士,在事成之后则不会遭到清洗灭口的结局,并且,大多数都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的目的,是为了篡权夺位,在成功之前,这些死士每一个都有走漏风声的危险,因此,必要的时候该杀就会杀,但在事成之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事情都做出来了,天下人也知道司马家的心思了,干嘛还要再遮遮掩掩,去干杀死死士的事情呢?更何况,杀了这些死士,也会让其他愿意为司马家卖命的人寒心,将来谁还敢为司马家服务?

所以,基于日后能有更多的人为其效力,也同时考虑如今窗户纸都已捅破,因此,司马家就不会干出杀人灭口的事情。

其次,论功行赏肯定不能少,毕竟他们干的是杀头的买卖。

高平陵之变,对于司马懿和整个司马家族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在事变之前,司马懿被曹爽架空到一个虚职的太傅,司马家在朝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而在事变之后,司马懿最大的敌人曹爽被诛杀,其他一些不听话的臣子也被清洗,皇帝曹芳再也没有了制衡司马懿的底气和资本。

整个曹魏朝堂上,司马懿以及司马懿一家,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最高掌权者。

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高平陵之变,才让后来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有了基础,也让他们在之后的篡权之路上占据主动。

再往更远的地方想,也是有了高平陵之变的成功,才有了后来司马炎的登基和晋朝的建立。

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懿能得以善终,也是有赖于此次行动的成功,不然的话,曹爽早晚会把司马懿给整死。

因此,高平陵之变的重要性司马懿不是不清楚,而对于在事变中立下大功的三千死士,司马家族必须有理由赏赐,并且也不会吝啬,大方的进行封赏。

至于封赏的形势,一般来说,那些在死士中原本就是司马家族心腹的,之后就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在朝堂上担任更高的职位。

至于普通的兵士,或是在领一大笔封赏后回到军营里继续为司马家族服务,或是就此安度余生,做一个富家翁。

总之,这些人都会因此参与了此次行动,给自己下半生买上一个保险。

当然,作为这些死士而言,最理智也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在行动后领完封赏就此隐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依据司马家族的一向行事风格,从司马懿开始,吃着曹老板的饭,砸着曹老板的锅,之后的司马师,干脆直接干起了随意改立皇帝的事情,到了司马昭就更不用说了,当街弑杀皇帝,开了权臣弑君的头。

这种丝毫不知道什么叫做底线的家族,即使是现在对这些死士大加封赏,委以重用,保不齐将来就会突然翻脸,到那个时候,总会找个理由杀掉这些死士的。

与其到时被杀,倒不如现在拿上一大笔钱,或隐居,或消失,好好去过自己的下半生。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跟他起义的3000死士在事成之后是什么下场

因此,这些当初帮助司马懿成功夺权的死士,在事成之后,除了一部分继续留在司马家族继续为之服务外,剩余的人,大概率是拿了钱该干嘛干嘛去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司马懿的祖先,与刘邦交过手,最后被项羽斩杀
...各地纷纷占山为王,诸侯大大小小数之不尽,攻城略地之事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期间司马卬登场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其部众之一的武臣自立门户为赵王,司马卬追随其后,占领朝歌。秦二世二
2023-01-15 19:27:00
谢玄为什么选择在广陵和京口作为北府兵基地?
...司马元暗中派人劝说北府兵统帅刘牢之倒向中央,并答应事成后用牢之代恭任南兖州刺史。于是刘牢之倒戈袭击王恭,王恭兵败而死。荆州方面听说王恭兵败,也只得退兵。399年,荆州桓玄又火
2023-01-29 22:05:00
古代权力争斗与历史更迭,刘裕与司马家族的恩怨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魏蜀吴争斗百年,最后却没想到被司马懿获取了胜利的果实,大肆屠杀曹魏后人的司马懿,也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也会有这一天,天道好轮回,在晋朝成立后司马家也遭受了这种
2023-10-02 21:14:00
陈婴实力雄厚却甘心屈居人下,堪称秦末群雄的赢家
...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详。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史记·本纪第七项羽》说出此番话的这个老妇人便是陈婴他妈,这话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2023-05-19 09:05:00
东晋灭亡后,司马氏一族的结局如何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成功专权,此时的曹魏已不复昔日荣光,随之而来的是司马氏的天下。然而,司马懿因此饱受世人诟病,并未留下好名声。尽管如此,他无疑为子孙后代开了个好头,但他的后代
2024-06-15 11:55:00
东晋的灭亡:权臣篡位与内乱不断
...怕就得从东晋建立的时候开始说起了。西晋中后期,因为司马家的几个王爷夺权,导致边疆空虚,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公元316年,随着前赵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后又被杀,西晋自此灭亡
2023-12-26 22:21:00
魏晋禅代怎么花了三代人才完成呢
...。魏、蜀、吴三足鼎立多年,谁也没有笑到最后,反倒是司马氏建立的晋笑到了最后。所以说不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未可知啊。司马氏灭了东吴,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历史上的晋朝。但司马家族在
2023-10-14 15:12:00
司马迁对李自成的评价
...的。这一点,其实不只我们是这样,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他对历史的态度,乃至对历史的记载,都与他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一致的。司马迁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
2023-08-17 06:35:00
汉赵光文帝刘渊起义导致西晋灭国
曹魏权臣司马懿,在朝中隐忍数十年,熬死许多政敌后,奠定司马炎的窜位计划。但他没想到的是,西晋有一人,在朝中经历残酷的宫廷斗争后,竟然起兵...进洛阳,导致西晋灭国,让自己的后代子
2023-12-18 15: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