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路战远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发展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牧业,已成为加快农牧业提档升级、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内蒙古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的重要举措。“地、水、种”是农牧业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首先要夯实“地、水、种”基础,做好“保地”“节水”和“育种”。
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永续利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内蒙古粮食产量位列全国第六位,是国家重要的“粮仓”,拥有1.72亿亩耕地、位列全国第二位,耕地资源数量大,但耕地地力较差、耕地质量等级较低。此外,全区现有盐碱化耕地约1585万亩,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就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指标就是耕地质量,农牧业科研领域要围绕耕地保护、地力提升、污染修复、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利用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区相关科研机构在耕地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破解保护性耕作防治农田风蚀、地力定向培育和作物增产增效三大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广节水农业、转变用水方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当前,水资源严重紧缺是制约我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生态农牧业,必须“量水而行”,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重点解决“浇白地”“大水漫灌”等农业用水浪费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聚焦水资源缺乏、水粮矛盾突出问题,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加快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组织开展农业节水增效三年行动,打出“建工程节水、优农艺节水、选品种节水、调结构节水、抓机制节水”组合拳,全区节水增粮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至2022年,全区亩均用水量由305立方米下降到21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2提高到0.574,有效保障了粮食和生态安全。在转变用水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因水制宜、适水种植方面的技术研究,推广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集雨保苗等节水技术,把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作为主攻方向,深挖农业水资源潜力,促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从根本上破解“水瓶颈”、释放“水动力”。
加强品种选育、推进种业振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种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优良品种是确保农牧业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意见》聚焦“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对提升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培育优势特色品种、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稳定甜菜糖产量、提升奶业生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些都离不开种业创新。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区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大本土特色品种培育力度,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农牧业种业科技创新、核心种源攻关,努力突破“卡脖子”问题,把粮种、畜种、草种、薯种等质量都提上来,以“小种子”成就“大产业”,为我区种业振兴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种源支撑。
奋进正当时,聚力谱新篇。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是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夯实“地、水、种”基础,提升“粮、肉、奶”质量,以高质量生态农牧业建设推动内蒙古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迈进。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