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16: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276年,地点扬州,李庭芝被俘虏,拒绝投降元朝。南宋将领朱焕建议阿术处死李庭芝,说他给蒙古军带来重大伤亡。阿术想招降李庭芝,并为他向忽必烈求情,李庭芝坚守初衷,不屈而死。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李庭芝,湖北随州人,南宋名将,战功赫赫。早年,李庭芝追随南宋名将孟珙作战,负责训练士兵,整顿政务,运输粮草,立下不少战功。1240年,李庭芝率兵进入四川,击败前来进犯的蒙古骑兵,深得孟珙赏识。

1246年,号称“机动防御”高手的孟珙病逝,李庭芝非常伤心,并自愿为他服丧3年,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追随孟珙,李庭芝不但屡立战功,还学习到孟珙的用兵方法,尤其擅长防守作战,为日后坚守扬州打下了基础。

1259年,蒙哥大汗御驾亲征,率蒙古兵、“汉军”攻打四川。东线战场,投降蒙古的李璮率5万“汉军”南下,攻打两淮地区。李庭芝奉命出征,采取设伏战术击败了“汉军”,斩杀2万余人。不久,蒙哥在四川被宋军打死,蒙古军内部相互厮杀,忽必烈、兀良合台、阿术等率兵返回开平。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提出“欲灭南宋,必取襄阳”的作战方案,被忽必烈采纳,蒙古集中兵力攻打襄阳、樊城。千里长江,襄阳、樊城是枢纽,若是被蒙古军夺取,位于四川、两淮的宋军将会被孤立,南宋的江防就此崩溃,结果只能被各个击破。

阿术,蒙古名将,爷爷速不台、父亲兀良合台都是名将,战斗力很强。襄阳之战的主帅就是阿术,他是忽必烈麾下的得力干将。为了夺取襄阳,阿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打起一场持久战、消耗战,攻克襄阳的同时,消灭宋军的有生力量。

襄阳危机重重,守将吕文焕、牛富等连续派人向朝廷告急,请求派兵增援。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宋军都打不赢蒙古军,除非孟珙活过来。如此,救援襄阳的任务,只能交给水师,李庭芝、范文虎等率兵出征。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李庭芝勇猛,但范文虎畏惧蒙古兵,救援行动困难重重。李庭芝建立全力出击,配合张贵作战,摧毁蒙古军的水师,将士兵、粮食、衣物、兵器等送入襄阳、樊城,打破蒙古军的包围圈。谁知,范文虎处处掣肘,说蒙古兵锋正盛,不宜与之硬刚,不愿意出击。

李庭芝上奏朝廷,参劾范文虎,说他见死不救。如此,范文虎同意出兵,但作战积极性不高,一路游玩,毫无斗志。史载:“军中为乐,日与妾击鞠宴饮,不进攻。”有范文虎这样队友,李庭芝也是欲哭无泪。

范文虎作战不积极,张贵独自与蒙古兵交战,力战而亡。此时,范文虎距离战场还有三十里,没有交战就溃逃。1275年,范文虎献出安庆,投降元朝,得到忽必烈的重用。1280年,范文虎率10万大军东征倭国,遭遇台风袭击,范文虎率先溃逃,丢弃10万大军,导致元军覆没,又坑了忽必烈。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1273年,阿术夺取襄阳,然后一路东征,宋军连战连败。1275年,丁家洲之战惨败,宋军阵亡9万余人,一千多艘精锐战船被摧毁。接下来,范文虎献出安庆城,蒙古军一路高歌猛进,在焦山之战歼灭宋军5万余人。至此,南宋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

1276年,谢太后、宋恭帝献出临安,投降元朝,南宋灭亡。国都没了,但李庭芝坚守扬州,拒不投降。阿术派刘整率“汉军”来攻城,李庭芝以密集箭雨射击,在“汉军”退兵途中又设下埋伏,刘整惨败而归。此后,阿术多次派兵来攻城,都被李庭芝击败。

随着战事的推进,包括80岁老将夏贵在内的20多位宋军将领纷纷投降,为蒙古军效力。阿术派李虎来劝降,李庭芝不为所动,直接处死李虎。接着,阿术派出张俊等6人进入扬州,并携带“招降书”。李庭芝将6人全部处死,首级丢到城下,“招降书”在阵前焚毁。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李庭芝拒绝投降,屡次击败蒙古军,阿术只好“请求”谢太后、宋恭帝出马,让他们送去“圣旨”,下令李庭芝缴械投降。李庭芝直言:“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并下令宋军射杀前来传达诏书的使者,继续抗击蒙古,值得敬佩。

太后、皇帝、大臣、名将,都可以投降元朝,但李庭芝丝毫不动摇,他决心与宋朝共存亡。阿术很佩服他,又派使者拿着忽必烈的亲笔诏书去劝降,李庭芝还是跟之前一样,处死使者,焚烧诏书。对此,阿术再次上奏忽必烈,请求赦免李庭芝的罪过,“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忽必烈也答应。

1276年底,逃亡中的宋室被元军袭击,李庭芝率7000兵马冲出扬州,去救援赵宋皇帝,扬州由朱焕镇守。谁知,朱焕转眼就投降元朝,还捉拿李庭芝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招降李庭芝。即便如此,李庭芝依然不答应,继续交战。

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李庭芝为何还坚持战斗

孙贵、胡惟孝打开城门,泰州陷落,李庭芝投湖自尽,但水位太浅,李庭芝被俘虏,押送到扬州。此时,阿术还是劝降他,并上奏忽必烈,希望放过李庭芝,日后再慢慢劝降。

谁知,朱焕不愿意,他建议处死李庭芝。史载:“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李庭芝宁死不降,被元军处死,扬州民众无不哭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斩杀5千突骑兵,俘虏3万余人。03、窦宪,东汉名将,窦太后的哥哥,骁勇善战。89年,为了赎罪,窦宪主动请缨出征,率2万骑兵讨伐匈奴。为了立下战功,窦宪不等队友跟进,一路奋勇拼
2024-07-13 21:43:00
他拼死保住江山,却被皇帝以“谋反”罪杀害
...宗朱瞻基去世后,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起初,有太皇太后张氏、“三杨”在,朱祁镇的宠臣杨振不敢为非作歹。随着孙太后,“三杨”等人的去世,王振在朱祁镇的纵容下,开始张扬跋扈,为祸
2023-02-24 20:20:00
...人。此时,元军分兵作战,拿下金陵,临安岌岌可危。谢太后无奈,只好下令勤王,但除了文天祥、张世杰,没多少人响应。张世杰入宫,建议把太后、皇帝转移到海上躲避,自己则背城一战,血战
2024-08-02 17:31:00
李安全与西夏皇权的争夺:一段未被揭示的历史
...会对皇帝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皇帝的母亲,当朝太后,罗氏。(罗太后形象)李安全找到了罗太后,巧的是,俩人非常投缘,一番交谈和计划之后,很快确定了政治盟友的关系。在李安全的
2024-01-19 05:08:00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失去大臣的信任?
...对比一下。这个时代,就是清朝末年;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历史上被否定的比较多,但不管怎么说,慈禧扛住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这一点,她是
2023-08-09 14:23:00
南宋名将姜才拒绝投降元军,皇帝投降了他还在战斗
...应该羞愧而死吗”。南宋末年,姜才是一条汉子,即便谢太后、宋恭帝让他投降,归顺元朝,他依然坚持战斗。姜才,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是老乡,南宋末年名将。1273年,吕文焕投降
2023-01-06 16:30:00
为何说与唐朝大将守边相比,朱棣战略眼光更强
...角度看,朱高炽一位理想的君王,仁慈、宽厚,对大臣、将领都很不错,但迁都南京则是个错误。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一举灭了元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
2024-07-12 16:54:00
孝庄不是不想给康熙帝娶一个蒙古女人,只是错过了机缘
凡是太后,都希望自己的娘家永远显赫,永远总想把自己娘家的姑娘嫁给自己的儿孙皇帝,孝庄太后也不例外,她先后给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娶了两位蒙古皇后和几个蒙古妃子,这些后妃都是孝庄太后的
2023-04-25 06:15:00
大权旁落的朱祁镇,靠什么夺回了朝政大权?
...了惊心动魄的情况。他第一次当皇帝时有着三杨内阁和张太后保驾护航,政治上完全没有阻力,很顺利就完成了皇权的更迭。他第二次上台却是因为夺门之变,是在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太常卿许
2023-05-16 18: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王朗和诸葛亮阵前辩论,王朗的言论很有道理,为何最后被气死了?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儿,诸葛亮带着蜀军北上讨伐曹魏,曹真奉命率军抵抗。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所以曹真就叫来了跟着他一起到前线的王朗
2025-04-11 11:26:00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
2025-04-11 11:4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文|吕樱格如果选择一种动物概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精神,“牛”毋庸置疑承载着泱泱华夏的应世态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呐喊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5-04-11 09:14:00
三国墨韵开楷法,千年笔骨立书宗
在汉字演变的浩瀚长卷中,一位三国时期的文士以笔为刀,在竹简绢帛间刻画出一种全新的文字气象——他,便是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2025-04-11 09:18:00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在吉林省的东南部连绵起伏的山野之间,一条阅尽沧桑、历经风雨的铁路,如同长龙一般穿梭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林海莽原。这条铁路
2025-04-11 09:55: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4-11 10:34:00
溥仪去上户口,住址写的是“故宫”,但“回家”还要交门票?
在秦国灭了六国以后,中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社会,封建王朝社会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也就是一个国家里
2025-04-11 10:46:00
李清照的背景有多强?姐夫蔡京,妹夫秦桧,还有一亲戚名气更响亮
说到宋代的词人,我们必然绕不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平心而论,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其中却少有女才子,尤其是像李清照这种证,古烁今的存在更是难得
2025-04-10 21:26:00
清末面对入侵的列强,为何大部分百姓不反抗,反而替他们干活?
清末面对入侵的列强,为何大部分百姓不反抗,反而替他们干活?在晚清时期,西方列强觊觎中国庞大的市场,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让他们屡次碰壁
2025-04-10 21:55:00
曾国藩: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哪种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礼仪与教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衣食住行当中。就拿吃饭来说,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辈不上桌
2025-04-10 22:20:00
民国第一个被执行绞刑的人,暗杀宋教仁,曾孙是香港影星洪金宝
"脚下的木板,被抽走,他们透过绳索,看着你的头。"失去支撑的刑犯,挂在冰冷的绳索之上,感受着窒息的压迫感,眼神里充斥着对生死的看淡
2025-04-10 22:25:00
在清朝,为什么再穷的人也不愿意娶宫女?换做是你也不愿意
现如今你要是没钱,找个媳妇难了,为什么?首先女孩少了,结婚必须有一静一动,再加上金银首饰、彩礼。这才是基本的,还有很多钱都没有细算
2025-04-10 14:14:00
抗日第一名将,曾因活埋1200名日军,遭日军索赔2亿,2字霸气回应
战争频发,最受伤害的就是人民,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死亡人数少则一两个,多则全家无人幸免,日本人残忍的罪行已经被历史记录
2025-04-10 14:36:00
自唐至清各个朝代的国土面积,国土面积最大的朝代竟不是汉人建立
唐朝唐高宗时期是唐朝国土面积的巅峰,足有123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国土面积多了大约22%。那时候的唐朝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
2025-04-10 14:47:00
张幼仪:坦然面对一切,生活不存在跨越不了的逆境
提到张幼仪,知名作家梁实秋曾经说过:“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在公婆眼里,张幼仪是最合格的儿媳妇
2025-04-10 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