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后世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不过作为母亲,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膝下有四个儿子,长子代王李弘,次子潞王李贤,三子唐中宗李显,四子唐睿宗李旦。武则天既然能如此宠爱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又为什么能狠下心动手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弘和李贤呢?
长子死于疾病,武后原是被误会
李弘4岁就被立为太子,深得父亲宠爱与重视,他做太子期间也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李弘还十分重视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
或许是天妒英才,他虽然德才兼备,但体弱多病,患有现在所说的肺结核,这样的病以千年前的医疗水平,医官们也束手无策。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高宗非常悲痛,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
儿子这般有才干且身体不好,身为母亲不是更应该爱怜疼惜吗?武则天为什么要害他呢?有一种说法是李弘发现自己的两个异母姐姐,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废黜杀害,两位公主则一直被幽禁宫中,年龄很大了也没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动了恻隐之心,上书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高宗准许了,这件事却让武则天心里起了疙瘩疏远李弘,《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
不过经史家考证,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杀害的,而是死于我们之前所说的肺结核病(古代称痨瘵)。因为李弘后期开始咳血,样子与中毒形似,高宗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也提到过: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痨瘵,又因为接受父亲的旨意带病理政,操劳过度使病情加剧,最终病死。可见官方认定李弘是因痨瘵恶化而死。
次子死于母手,心存猜忌亲反目
如果说李弘的死是世人对武则天的误会,但对于李贤的死,武则天就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贤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才干学识出众,深得父皇李治喜爱。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李贤继位,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因为处理政务明确公允得到了唐高宗称赞和朝野拥戴。武则天对这样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他们母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不利于李贤的话语,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而且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事关血缘宗亲岂是小事?李贤也心生疑虑,同时也对此感到恐惧,也让母子生出嫌隙。
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却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后因为怀疑是太子出于报复明崇俨说他坏话,所以对明崇俨下了毒手。第二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把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当众焚毁,李贤男宠赵道生此时又向武后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足以想象当时武则天的生气程度。
高宗因为一向喜爱李贤,怜惜爱子,想要宽恕他。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几年之后,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不久后武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逼令李贤自杀,那时的李贤年仅二十九岁。
无论两个字因何原因离世,但我们能看到即便是骨肉至亲也会因为被赋予的权力让情绪带来的影响扩大,亲人反目、猜忌、打压,应了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22: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