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卒中的预防刻不容缓。对卒中的预防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策略主要针对那些因存在危险因素而有卒中风险的人,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卒中的发生,减少发生率;二级预防策略主要针对既往曾出现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的人群,通过综合干预,避免TIA或卒中的复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类:
一种是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
另一种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等。
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导致90%以上的卒中负担,其中75%以上的卒中患者可以通过控制代谢和行为风险因素来减少其发生[1]。因此,对于风险因素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1、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
首先应该严格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量<6g/天;低脂饮食,减少油炸油腻食品、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控制体重;膳食宜丰富营养,增加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适度运动,健康人群可每周至少3-4次,持续20分有氧运动。
2、定期体检,关注相关危险因素指标
建议35岁以上健康人群,或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定期体检或复查,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心脏节律、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超声等,出现异常尽早干预。对于有上述异常的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或复查,不随意停药。其他危险因素,比如代谢综合征、房颤以外的其他心脏病、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凝状态、药物滥用、炎症和感染、偏头痛等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要密切关注,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除此以外,需要了解中风120法则,尽早识别脑卒中,如出现: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音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需要立即拨打120尽早就诊。在就诊前,切记不要盲目自行用药。
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定期体检或复查,卒中可做到有效预防!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