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大地上的春光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17 09: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

百家笔会

大地上的春光

大地上的春光

□周伟

早晨,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门,乡村的第一缕光亮照进我们的生活。奶奶摸着我的小脑袋,对着这一天一地光的世界,说:生活一天天开始,人一寸寸长高,事理一点点明了。奶奶说,有光了,心里头每个角落就亮堂了,人才会有底,讲话做事、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就不会乱了方寸。

故乡的晨曦里,出发是宁静和美丽的事情,也是生命里每一天的最好展示。我们一群“细把戏”不紧不慢地赶着牛,牛追着晨曦,露珠晶莹剔透,在叶子上打着滚,调皮地眨着眼睛,我们走在绚丽动人的图画中。大人们好像蓄了一晚的力量,一个个眼睛放光,或擎着锄头,或扛着犁耙,或掮着禾桶,弄出一世界的声响,一脚一脚踏在厚实的土地上,走向广袤的田野深处。

奶奶这个时候总是早早地起了床,一脸的笑,端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清晨之光渐渐明亮,黑暗渐渐消退,大地上的万物正在苏醒。和从身边经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打着招呼,奶奶总是乐呵呵地说,起得早啊,捡块宝哩!大伙就笑,有打哈哈的,也有笑着应和奶奶的:承奶奶贵言。现在想起来,奶奶的笑,有如晨曦的光,甚至还美,美得真实,美得简单,美得回味无穷。

在每个桃花夭夭的春天,我和奶奶还有一个小秘密。好多年了,仍旧藏在桃树上。一到春天,奶奶总要久久地摸摸我的头,边摸边自言自语:嗯,壮了。嗯,高了!然后,牵我到门前的桃树下,比画着。要我站直了,贴着我的头,拿把柴刀在树身上划一横。她一脸春光,呵呵笑着说:过了年,奶奶瘦一圈,树高一轮,伟宝又长一尺了。

奶奶划过的印记,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更用心。每当这时候,奶奶总是笑,笑得很开心。笑过之后,也好几次有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有一天,恍惚间,我看见桃树幻化成奶奶。它,身上一刀一刀的伤痕,却仍旧笔直地立着,平静地伸展着枝条,遮风挡雨。树上那一刀一刀的印记,越来越清晰,令人战栗和悲伤。一棵桃树上的印记,记录着生命的年龄和悲喜,喻示着人生的成长和丰富。

生长如光,生命如树。我大了。桃树高了。奶奶老了。奶奶立在我的眼前,犹如一棵干枯的桃树。好在,春天的枯条总是忽地生气蓬勃。

奶奶关注桃树,关心我们的成长。奶奶说,“细把戏”一个个要趁着头上的那支光,往高里长,朝天上飞。我们一个个都往头上去摸,摸不着,问奶奶。奶奶说,额头的正中,热不热?有点热,就对了,那儿有灵光!大伙再摸,果真温热,仿佛灵光来了,飞回家,告诉爹娘,要上学。爹娘早听了奶奶的劝,正打算把娃儿们送去学堂,好早早地飞上枝头呢。

大队没有像样的教室,把一个好好的榨油坊改装了。那些年,大队用传统的手工木榨榨油。“嘿哟嘿哟”的榨油号子低沉有力、撩拨心弦,黄灿灿、清亮亮的香油扯线线般流个不停。尤其,那一股股浓郁醇香的油香,袅袅婷婷缠绕在村庄的上空,远近几里皆可闻到,那些年里润泽着我们饥饿的岁月和干瘦的村庄。

那一年,大队部是下了大力的,那些油光发亮厚厚的榨木和宽宽的木门,他们毫不心痛,拆下来做了我们上课用的黑板和课桌椅。课堂上,一个个白色的方块粉笔字,是我们眼前的一片光明。我们如饥似渴,上一堂课远远胜过吃一顿美味佳肴。然后,乘着梦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我们感觉自己化成一只只冲上天空的鲲鹏。

白色的粉笔字成了我们的精神之光,指引着我们一路探秘,一路向前,一路长大。老师在讲台上讲:乡村只要有知识的光,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暗;乡村只要有孩子们的心灵之光,乡村就不会孤独。那时,我们不懂。我想,老师是懂的,奶奶是懂的,大人们是懂的。我们的乡村大地,也是深得其中三昧。

尽管在那样饥饿的年代,那般贫穷的山村,乡村的光也是知性的光,是延续不断的光,就像阳光、水和氧气,滋润着乡村大地。也是因了这光亮,乡村的夜才不会一路黑下去,忧郁之后又会呈现出美丽的光亮。

夜晚走山路,举一个火把,心里就会亮堂堂。奶奶站在进山的路口,把火把递给一个个认识不认识的过路人,高声地长长地大喊一声,给人壮胆,给人热情,给人力量。奶奶总是说,心里亮堂堂,你的夜就不会黑;心里亮堂堂,黑的世界也会渐渐白。乡里乡亲,熟人朋友,认识不认识的,走我们那儿的山路,都不怕。就是一下子见不到人,不要慌,进山路口的老树上总是预备有火把和柴火。冻了时,先烧点柴火暖暖身,再“哟嗬哟嗬”大喊一声胸有成竹地进山,黑暗中准会有人长长地答应一声。

月下的乡村,是最美的乡村。乡村月,是床前明月,是浆洗得干净清爽一地白白的大月光,是家家户户中秋团团圆圆的大月饼,是爱在恋人心口的甜月亮,是温暖的草垛上迷人的光亮,是清清的井水上金币的闪光,是雪白的原野上红红的棉袄里裹着的好姑娘,一团滚烫在脸上。

有月的夜晚,饭场上最是热闹,也最是正堂。饭场上纵论天下大事,辩明家庭事理,倘若哪家出了个忤逆的儿子、不孝的媳妇,必遭众人的唾骂和指责。倘若哪家的媳妇丢了大丑,往往在无月的夜晚跳水而去,怕羞了乡村,羞了明月。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这些都是乡村亘古不变的信奉,尽管有些古老,有些封建,却总是能保住一方平安、宁静和美好。他们,上敬天,下敬地,中间敬父母师长。乡村总是有很多供养祖先的祠堂,祠堂一律修得高大堂皇。尊祖敬宗,和亲睦族,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哪怕是再穷的人也要捐款捐物,修祠堂续修族谱。邦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自古而然。所以,国盛修志,族旺修谱,于国于民,皆是财富。

乡村的人总是怕伤了邻里和气,他们信奉着“报仇不如看仇”,少结怨,不树敌,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在乡村的阳光下,总是笼罩着一团和气。他们与动物相处,和善良的鸡鸭说着话,跟勤劳的老牛交换着眼神,把贪吃贪睡的猪养得白白胖胖。就连山上的飞禽走兽,也相安无事。我记得那些年,山上的野兔满地跑,鸟雀常常飞落在我们的肩上。

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大爱和和谐。正是这样,孝善如光,正义如剑,仁慈如佛,乡村的美好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奶奶说,乡村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开枝散叶间,光亮层层叠叠,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乡村的光,看得见,摸得着,有声响,有色彩,甚至还像人一样,有情感,有道义,有生命。

我记起一首歌有这么几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把每个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坦荡是光/像男儿的胸膛/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那令人振奋的旋律,让我无比动情,让我憧憬无限。

我猛然醒悟,这么些年,自己总是一次次回到故乡去,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走,在故乡的星空下仰望,在故乡的阳光中翻晒,在故乡的晨曦里看着生命出发……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乡村的光,然后能够“有无穷的力量如此的坚强”回到城市的夜的黑中去。

是啊——乡村的光,是我生长的光,是我的情感之光,是我的生命之光,是大地之光。我知道,我们的身躯、血液、骨骼都是土做的,我们的灵魂也是土做的,把光种在土里,风一吹,春光弥漫我们的村庄,千万次地生长,希望就在身旁。乡村啊大地,就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生生世世心灵栖息的天堂。

于是,我默默地念叨: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华,如同那经历无数风吹雨打而内心不变莹白的核桃,于春光里,不懈前行!微风吹送,我继而专注于脚下,带着奶奶的鼓励与核桃的清香,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那必然的答案。
2025-06-16 12:02:00
固安:多元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此同时,在固安县北赵二村的连片农田中,菜农们正抢抓春光移栽春季大白菜和娃娃菜。运苗、挖坑、栽种、压膜、间苗……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娃娃菜因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大,成为当地增收
2025-03-20 18:55:00
甜蜜“桃”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金”路子
...,提质升级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丹阳大地上呈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画卷。
2023-06-08 03:18:00
一场春雨,绿了枝头,粉了枝丫。3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推出2024“并州乡游记”乡村休闲旅游系列推介活动——“汾水雁丘迎春归”踏青赏花精品线路推介,遴选2条精品线路,带您重走元好
2024-04-01 11:06:00
...下的脚步一夜的雨,用温润度化飘零的桃花。逝去灿烂,春光黯然。季节走得太快,花没有喘息的机会,风就开始剪断枝头的欲望。脚步落下,一地芬芳。信手捻碎四月的痴情,紧握春韵,指关节开
2024-04-18 00:20:00
小院的那棵桃树
...天,我总是傻傻地望着那灿烂的桃花在我眼里弥漫。小脚奶奶看见了,冲我笑笑,神秘地说:“傻孩子,你知道桃树从哪里来?”我望着奶奶摇头,奶奶花白的头发飘起来,似散漫的花絮到处舞动。
2023-02-27 03:56:00
武王街道:植绿正当时 乡村绘新景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本报讯(记者王颖)不负好春光,植绿正当时。连日来,在马村区武王街道各村可见植树添绿的火热场景。各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分工协作,大家挥镐扬锹、扶正树苗、踩土压实、提
2024-03-21 08:23:00
两棵核桃树
...长大了吃核桃。他和爷爷一起将两棵小苗种在了南院儿。奶奶坐在炕上,望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和那瘦小的树苗,乐呵呵地说:“我怕是吃不上它们长出的核桃了。”她的手里正绣着一只可爱的虎头鞋
2024-04-16 09:51:00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桂子春天是鸟叫绿的。当大地还在静静沉睡着,我们是被第一声鸟叫吵醒的。大地在一声声鸟叫声中醒来,伸伸手,蹬蹬腿,扭扭睡僵了的脖子,慢慢睁开眼睛,泥土在一寸一寸松开
2023-02-15 03:3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
41年前从合肥大兴集被抱养到砀山,她如今希望寻到亲生父母
大皖新闻讯 张娟今年41岁,自幼被抱养到砀山,成长生活美满幸福,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娟想找到亲生父母
2025-09-06 15:05:00
继母打骂致12岁女孩离家,12年后生母得知消息将女儿寻回:我对不起她,不知该如何面对
大皖新闻讯 “她跟着前夫生活期间失踪,现在找到她我心情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近日,贵州黄女士与女儿分散20年后再见面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2025-09-06 18:35:00
上犹县人民法院开学季集中发放案款36万余元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黄慧敏)9月3日晚,上犹县人民法院为15名务工人员集中发放案款,同时结合开学季时间节点,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课
2025-09-05 16:44: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的真情守护
护士是陪着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她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病房中的焦虑六十一岁的李大爷,既往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2025-09-05 17:05:00
读城记|破闷之道
文|周恒祥夜半被孩子饲养的宠物小仓鼠发出的怪叫声惊醒,想想自己的闹心事,再也睡不着,望着漆黑的屋顶,突然觉得憋闷得慌。便打开手机
2025-09-05 22:11:00
上善若心:我人生价值——真善美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老子之言,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水之柔韧、谦下、利物不争,以为至善之喻。然余独思之,水之善,终归外在之行迹;真正之善
2025-09-05 13:39:00
被反诈中心预警,七旬老人又跨区购卡“躲预警”
大皖新闻讯 “多亏了你们,我这养老钱才没被骗走!”9月3日晚,在南陵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一位七旬老人紧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2025-09-04 23:13:00
如何帮孩子远离“开学焦虑” ?池州儿科医师支招
大皖新闻讯 据媒体报道,2025年秋季,各地中小学迎来近10年来最长的学期。在我们身边,总有些孩子甚至家长“每逢开学总焦虑”
2025-09-03 11:58:00
漏斗胸导致胸闷憋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微创重塑10岁男孩的“挺拔人生”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每年暑假,许多家长都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解决孩子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
2025-09-02 12:12:00
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高效理赔获赠锦旗
近日,客户徐女士将绣有“服务热情周到,理赔及时高效”字样的锦旗送到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以此表达对新华保险高效理赔和周到服务的感谢
2025-09-02 16:57:00
心理科护士妈妈:孩子已开学,这样化解“假期归零焦虑”更有效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魏莉 菏泽报道如今,各地中小学已陆续开学,不少家长本以为“开学即解脱”,却发现孩子仍被“假期归零焦虑”困扰
2025-09-02 20:25:00
“什么是情?这就是情啊!” 这些“老三届”们又聚会了
“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8月26日上午,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内,歌声伴着舞蹈,100多名西安市三十四中的“老三届”们正在聚首
2025-09-01 21:24:00
学生校内玩闹致伤,责任就该学校负吗?法律说……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学生踏入校门,其安全便由学校接管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应找学校,由学校负责。本着这一理念
2025-09-01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