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科技下乡
“科技密码”助致富(新春走基层·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本报记者 尹江勇
2月1日,春节刚过,记者来到郸城县城郊乡王楼村,零星的炮仗声仍此起彼伏,空气中的年味儿萦绕不去。
走进村里的高值猕猴桃科技示范园,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顾红像看见了宝藏一样兴致高昂。
“这个时间段最适合修剪树形。今年猕猴桃长得好不好,关键就看这一剪。”她告诉迎上来的当地技术员。
现场指导剪枝、拖枝、绑蔓、塑形……来到果园的省科技特派员们,与当地技术员一起忙得热火朝天,笑声不时飘出果园。
“你看到的这个示范园,是承担了国家、省级两个重大科技专项的示范点之一。”河南省科技厅驻王楼村第一书记徐志华自豪地为记者解读园内的一组组“科技密码”:
园内采用了智能肥水一体化远程遥控技术,地下埋有滴灌管,地面开有排水沟,空中挂着喷灌头,结合自动化采集果园基础数据信息技术,可以自动监测果园的光、温、水、气、土壤pH等参数,达到节水、减肥、省工的目的;
园里还打造绿色循环圈,果园种植的苜蓿可作为鱼塘里的鱼饲料,而鱼塘里的淤泥可以为猕猴桃生长提供营养丰富的有机质;
这里汇集了郑州果树所选育出的“中猕2号”“绿贝”“中猕抗砧1号”3个品种。去年示范园收获的第一批果,个大味甜,香味浓郁,单果重100多克,1斤能卖20多元。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点,就是要充分向创新找动力,用‘科技密码’解锁乡亲们的致富梦想。”徐志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