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从1到N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鸿沟 湖南湘潭如何跨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11 18: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向湖南工程学院2024年“百名博士入企业行动”出征博士授旗。该校派出50名博士,组成6个服务团队,脱产进入湘潭各园区和企业,校企联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22年以来,学校已有23位博士入驻23家企业,与企业签订49个校企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近3500万元。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选派100名博士到企业工作。”湖南工程学院科技处处长黄中华说。

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研发突破;从1到N,意味着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全省第二科教中心,湘潭科教资源丰富,每百人中有8.9名在校大学生、9.2名科技工作者。该市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跨越从1到N的鸿沟?

不愿转、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

——一些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推进科技成果形成生产力,要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一些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其价值。这种现象,高校尤为突出。

湘潭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科科长邓晓祥认为,这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有关,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一定程度上存在“轻技术重学术,轻实际应用重理论研究”倾向。科研人员更愿将主要精力放在发表科研论文、追逐科研成果获奖上,而忽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导致有成果却“不愿转”。

湘潭一名企业家则认为,校企合作犹如一场恋爱,需要“双向奔赴”。“科研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只要有成果就可以到企业转化。如果双方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产学研就会脱节。科研成果在现实中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不能转’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位企业家还表示,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人员任期短等原因,不重视研发投入,甚至不愿意承担其他机构已经研发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化率。

目前支撑科研成果转化的体系不够完善,在推进信息对称、组织合作对接和后续跟踪服务等能力方面较弱,也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一些高校因此想转而“不会转”。

“拥有科技成果却不敢转,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湘潭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友华分析,受外围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对一些技术含量高但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害怕承担风险而谨慎投入。对高校而言,高校成果转化受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条例》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系列管理规定两套约束,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后续审计问题考虑,科研人员“不敢转”不同程度存在。

建立“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机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难点、痛点、堵点

前不久,湘潭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召开会议,就正在制定的《湘潭市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条例》,征求各方意见建议。该市多个部门、多所高校,就该法律条例展开的“头脑风暴”也相继举行。

针对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进行立法,这在我省地级市中尚属首次。

3月下旬,湘潭市科技局召开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座谈会,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县市区(园区)科技部门纷纷围绕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讨论,提出了加快产学研合作、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育、推进技术供需对称、发挥科创平台作用等建议。

湘潭市科技局负责人说,为了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成新质生产力,该市近日印发《实施创新提升行动“促引领 兴产业”工作方案》,明确建立“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引入赋权改革,是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湘潭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友华建议,深化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改革,支持高校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股权激励、科研人员兼职取酬等政策落实。

湖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主任张道兵则认为,湘潭应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其他先进城市和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定期举办国际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和机构来湘潭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湘潭国际影响力,也能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与动力。”他说。

湖南工程学院科技处处长黄中华建议,逐步提高科技创新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保科技创新有充足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或者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资金能够精准地投入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提高投入效益。”他补充道。

湘潭高新区企业家席柳江认为,加速高校与企业人才流动,是双方高质量“联姻”的好方法。“期待高校科研团队到园区和企业工作,共同探讨,一起进步,研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有应用场景的科技产品。”

汇集各类资本促成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让更多科技“雏鹰”遨游产业蓝海

在湘潭高新区印之明科技产业园,只见一台台数字轮转喷墨印刷机打好包装,准备发货。湖南印之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2019年落户湘潭高新区,是湖南省唯一掌握数字喷墨技术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轮转喷墨印刷机一经面世,迅速占领国内30%的市场份额。

“这离不开湘潭灵活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企业副总经理邓超略认为,这种政府投资但不参与经营管理的模式,让企业有更大自主性,对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大有裨益。

受前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影响,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门槛高问题。湘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破题”,湘潭高新区是基金落地单位。该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靳志国介绍,在基金带动下,湘潭高新区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服务链条,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突破110万平方米。

“这只基金还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催生3D打印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一批技术落地转化,科技‘雏鹰’在产业蓝海放心遨游。”湘潭市科技局副局长金彪介绍,截至目前,湘潭以1.45亿元出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4.13亿元。

近年来,“智造莲城”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精选项目成果、优选投融资机构,提供优质专业服务,配套建立投资专家库、优质项目池,推动各类资本汇集,促成创新成果“联姻”资本、落地转化,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9年至今,已举办33场256个项目路演,现场签订意向投融资协议金额122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湘潭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科科长杨凯说。(彭婷、刘宇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助力校企创新发展
...现场。10月10日,湖南省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湘潭行暨科技成果赋智企业“深度行”活动在湘潭举行。活动由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湘潭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六平主
2024-10-12 01:49:00
湘潭在线12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付鼎臣)12月22日,湘潭市人民政府与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韶山举行。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戴一帆、党委书记柳秀导,湘潭市委副书
2023-12-23 08:22: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在湘潭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活力热土上,近年来,湖南敦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敦智能”)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为引领,携手湖南科技大学共同获得1
2024-07-05 16:52:00
...区特色、新兴产业布局博士创新站出谋划策。“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创新成果在产业里生根发芽是关键。”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博士精准对接企业,不仅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2024-11-04 07:18:00
湘潭市政府与湘江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院企”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潭转化,为湘潭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和引爆点;热切期盼双方用好湘潭科教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
2024-01-10 07:30:00
“产学研”融合:省科技特派员为湘潭县文旅产业发展点燃“智慧引擎”
...展交流会。会议旨在通过高端人才这一“智慧引擎”,用科技成果为湘潭县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加速度”。会议听取了省派科技特派员、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肖志高代表汇报的长沙理工大学暑期实践
2024-11-04 17:20:00
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暨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核查湘潭分中心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湘潭在线11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符瑶)11月22日,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暨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核查湘潭分中心(以下简称“湘潭分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湘潭
2024-11-25 07:4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1月2日,“校地合作,校友回潭”湘潭市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暨市情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潭高校和全市高中校友代表们欢聚一堂,共叙情谊、共商大计、共谋发展
2024-01-08 13:33:00
...区制定发布《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支持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涵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高端人才引进等
2024-01-31 15: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