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6 04:51:00 来源:戏说三国

姚崇是唐玄宗李隆基时候的宰相,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名相。他是唐玄宗年间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也是盛唐时代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姚崇早在武则天当政时便已经成为宰相,而且推荐了很多人当宰相,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其中武则天末年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皇族的宰相张柬之便是姚崇所推荐,而这个政变也影响了唐朝历史发展的方向。让他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姚崇虽然和张柬之同为宰相,却不同意张柬之对待武则天的立场,因武则天被逼下台而哭泣不止。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姚崇因武则天而哭泣的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政治风波,是神龙政变后唐朝朝廷中不和谐的音符。当时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以诛杀武则天宠臣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为由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给李唐皇族,并拥立唐中宗李显复辟。这次政变非常成功,李唐皇族在张柬之等重臣的拥戴下回归朝廷,而武则天则徙居上阳宫归隐。这在当时是普天同庆的大事,朝廷上下无不欢呼雀跃。而姚崇作为政变参与者之一,却表现出了相反的态度,反而为武则天的退位哭泣,这就显得非常另类了。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发动神龙正变的宰相张柬之是狄仁杰和姚崇推荐给武则天的,而姚崇当时也是朝中宰相之一,他也参与了神龙政变,按理说对武则天退位的态度应该与张柬之等人相同。可是在政变后,姚崇站在了张柬之等人的对立面,出现了明显怀念武则天的政治倾向。于是他受到朝廷的排挤,虽然因政变功绩而赐爵梁县侯,却也因这种政治态度被贬谪外放。在唐中宗执政时期,他历任亳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的刺史,始终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直到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他才回到朝廷重新出任宰相,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和中书令。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史书上对这段历史记录很详细,但是对其中的原因却是一笔带过。按照姚崇对张柬之等人的解释,其原因是“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这段话似乎说明了其中的原因,仔细一分析却是什么都没说,完全是糊弄事的。姚崇说自己是对武则天的感情深,所以对武则天下台感到悲戚。实际以常理而论,这种似是而非的答案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姚崇无论在朝廷关系和个人感情方面,都没有做出这种姿态的资格。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武则天执政时提拔的宰相很多,姚崇不是权势最大的,也不是武则天最为信重的。武则天晚年重用宠臣张氏兄弟,依靠武氏、韦氏等外戚门阀家族治国,这宠臣和家族官员的权势都远在姚崇之上。张氏兄弟与宰相韦安石发生冲突,武则天只能在两者之间和稀泥。姚崇与张易之发生冲突,为了避祸不得不辞去重要职务,只保留宰相的头衔。狄仁杰能够在武则天身边谈论立储的事情,拥立李显为皇太子。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却不敢兼任夏官尚书,因为夏官尚书掌握兵权。可见姚崇在武则天面前的地位远不如张氏兄弟、韦安石、狄仁杰等人。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对于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事情,张柬之等五位朝廷重臣联手发动,代理朝政的相王李旦控制内外局势,大家都一致公认的拥立皇太子李显称帝,是朝廷内外共识的结果。参与这个事情的人中,不但有朝廷重臣,还有武则天的儿子女儿,甚至有武氏家族的武三思等人。这些人与武则天的私人关系都在姚崇之上,甚至大部分是武则天亲眷。他们也对武则天的退位表示欢呼雀跃,也没有悲痛哭泣,姚崇又有什么资格这么做呢?因此姚崇反常的行为明显是欲盖弥彰,是隐藏着自己的政治意图,是为了特殊政治目的的惺惺作态。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从历史发展来看,姚崇被贬斥出京,却正好避开了祸事。李显上台后重用韦氏和武氏,把政权交给韦皇后和武三思,在朝中掀起了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张柬之等五位拥立李显的重臣,先后被夺权贬谪出京,最终死于流放的路上。作为神龙正变的参与者之一,姚崇却是少有的,没有遭到报复打击的重臣,实在是让人感到庆幸。有人觉得这是姚崇因祸得福,所以才没有卷入这些政治斗争。可是从历史背景上分析,很可能姚崇在神龙政变后便已经预测到这个结果,被贬出京避祸或许是他故意为之。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在姚崇的政治生涯中,向来是以具备先见之明著称的。在武则天时代,为避免张易之兄弟报复而辞去官职。唐睿宗时代为避免太平公主报复,又被贬谪到地方去当刺史。唐玄宗时代为了避免皇帝猜忌,故意让儿子受贿获罪,然后自请辞去相位。他的这些选择,每次都恰好避过了即将发生的灾难,从朝廷中全身而退。如果说是偶然一次,还可以认为是姚崇运气好。可每次都这么来,那只能说姚崇在政治上具有先见之明,将朝廷政治局势的的变化把握得炉火纯青。而他在神龙政变后突然间政治态度的变化,也是预测到灾难即将发生的结果。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唐朝的发展,可以发现唐朝的政治格局从李世民时代开始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贞观初年,朝廷中最大的势力是传统的门阀集团,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集团最为强大。李世民即位后,一边搞三大门阀集团平衡,一边提拔寒门和小家族的子弟进入朝廷,稀释了门阀官员在朝中的比重。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扶持武则天,提高寒门官员的权重,从长孙无忌手中夺回朝政主导权,形成了寒门与豪门平衡的政治格局。武则天掌权后,大力提拔寒门,又从豪门中扶持了韦氏、武氏等门阀家族。一方面,瓦解了从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政治的格局,另一方面也打击了与门阀集团关联密切的李唐皇族。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可以说寒门官员和外戚门阀家族,成为武则天压迫李唐皇族和旧门阀集团的政治工具。所以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些官员都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出现了来俊臣、周兴之类的酷吏。而在朝廷中寒门官员和外戚家族中,武则天对外戚尤为重用,很多武氏和韦氏的亲戚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进入官场的。理论上在武则天退位归隐的事件上,受到最大损失的应该是韦氏、武氏等受武则天重用的外戚门阀家族。可是在神龙政变中,只有张氏兄弟这样的武则天宠臣被除掉,而韦氏、武氏等门阀家族的势力损伤不大。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而韦氏、武氏等外戚门阀家族,却正好是李显最亲密的人,这就给未来的唐朝朝廷埋下了大患。李显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纵容天下皆知,而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的儿媳妇,所以李显、韦氏、武氏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这个阵线代表的不是张柬之等人要扶持的李唐皇族的利益,而是代表了武则天时期扶持起来的外戚家族的利益。李显登基称帝,韦氏、武氏等家族轻而易举地就窃取了神龙政变的果实,将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人夺权流放。可以说神龙政变除了扶持了一个姓李的皇帝,并没有改变朝廷的政治格局,仍旧是武则天时代的旧模样。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更为恶劣的是,李显上台比武则天更纵容外戚门阀家族。武则天执政虽然扶持这些家族,但也会用狄仁杰、姚崇等大臣去平衡朝廷势力,更会用张氏兄弟等宠臣来打击他们。这样朝廷的局势完全在武则天的掌控之中,不至于使政治斗争失去控制而波及天下百姓。可李显对韦皇后、安乐公主一边倒的纵容,这就使朝廷中的天平失去平衡,为内乱埋下了大患。张柬之等重臣被流放后,韦氏和武氏在朝中没有了掣肘,各种野心自然浮出水面。而李显也是因为这样才被安乐公主派人毒杀,也导致了韦后乱政的政治局面。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从神龙政变参与者的角度看,无论是张柬之,还是姚崇,都是想要扶持李唐皇族回归的。但结果却只是假的回归,李显虽然姓李,却代表了外戚门阀的利益。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结果却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诛杀张易之兄弟是朝廷宰相们的共识,但扶持李显却不是姚崇所希望看到的。实际上狄仁杰当初扶持李显,也只是为了缓和武则天和李氏皇族的矛盾,为李唐皇族回归争取机会。如果武则天退位了,那最好的皇帝人选并非李显,而是李旦。因为李显与外戚家族的关联太深,这虽然有利于他得到武则天的支持,却不利于他代表皇族执政。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李显登基后会给朝廷埋下大祸,而这个大祸最终会让张柬之等人自食其果。姚崇很可能提前预判到了这种结果,所以才转变政治态度,倾向于武则天执政。至少从朝廷格局来看,武则天执政时相对稳定的,不会出现韦后乱政的局面。可是在整个朝廷对武则天下台都欢呼雀跃的时候,姚崇再提出这些反对意见却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不但会得罪外戚家族,也得罪了刚当上皇帝的李显。他的哭泣只是用表明政治态度,谋求脱离朝廷的办法。只要离开京城,朝中的政治斗争与他无关,自然就能从旋涡中全身而退了。

张柬之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从史书中的这些细节来看,姚崇对唐朝政治局势的把握之精准,在历代宰相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把退一步海空天空的办法用到了极致,数次在政治斗争中自保脱身,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素养。中国历史上的宰相不少,创造盛世的宰相也很多,但像姚崇这样敏锐的却是凤毛麟角。很多宰相在创造辉煌业绩后,反而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这便是其政治素质不到位的结果。很多官员也是因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最终在政治斗争中惹祸上身。姚崇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却能够荣宠终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6 1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下人才若想入仕报效国家,需要更加“内卷”。于是,自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起,朝廷就有意疏通科举取士的障碍,通过颁布敕令限制流外官员入仕晋升渠道:“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
2023-10-27 20:01:00
唐朝时期的牛仙客在边境时政绩卓著,拜相后为何庸庸碌碌?
...层地主和门阀子弟,使得门阀政治格局得以改观。尤其是武则天当政之后,大量引入寒门官员进入朝廷,使得门阀官员的势力不再是一家独大。然而像张九龄这种门阀出身的官员,却有着千百年来的
2023-05-21 13:55:00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是门阀世家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二、武则天的雷霆手段 武则天作为封建历史上第1个具有正统性的女皇帝,在继位之时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阻。毕竟对于整个朝廷之上的臣子
2023-12-09 14:50:00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方法都收效甚微,最后也只能叹息。唐高宗李治和他媳妇武则天,为了收拾五姓七望,把正的歪的办法都用上了。最狠的一招是,禁止五姓七望的子弟们联姻,这相当于直接将捆绑在一起的大家族,
2023-11-13 07:48:00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尼姑到女皇,她是如何一步步造就辉煌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武则天虽然不是唯一的“女权人”,但是她却是唯一的“女皇帝”,留下了诸多的功绩,也留下了不少贬义评价。对此,武则天并不在乎,死后她在乾陵为自己建立了一块无字
2023-11-25 15:22:00
为何说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全靠李勣一句话
大唐永徽年间,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始于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之间的后宫争斗,逐渐演变升级,变成皇帝李治向长孙无忌集团夺权的导火索。争斗从后宫全面引向外朝,能否立武则
2023-08-02 21:37:00
武周政权下的士庶融合与人才选拔
...。高宗时期,全国人口在继续增加,经济在进一步发展。武则天(624—705),山西文水人,名曌,因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后”,史籍多称其为武则天。其父武士彟原是木材商人,因随高祖李
2024-02-17 16:01:00
唐朝复任宰相有83人,为何会这么多?
...姚崇第一次复任之时,是在参与策划“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统治后期,受其宠幸的面首张氏兄弟参与朝政,卖弄权力,使得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双方剑拔弩张、斗争不休。而后,姚崇就作为重要
2023-05-18 05:04:00
八柱国与二十四大将军:关陇门阀集团的核心力量
...到杨坚、杨广父子,再到李世民、李治父子,以及后来的武则天,在这几位强人的猛力打击下,关陇集团总算推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最初的八柱国二十四大将军门阀家族中,有哪些被淘汰了?又有
2023-12-10 15: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