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75年·75人 | 李春:“电”亮光明 硬汉本色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23 08:35:00 来源:厦门日报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城供分公司抢修突击队队长李春:

“电”亮光明 硬汉本色

●他从听不懂闽南话、走路迷路的外地人,变成“闽南通”、厦门“活地图”

●他从高中文化的学徒工,变成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领衔劳模创新工作室

【李春】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城供分公司抢修突击队队长,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获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最美劳动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们抢修人员觉得最自豪,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给居民送上电,灯亮起的那一瞬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让灯先亮起来’作为服务理念。”

75年·75人 | 李春:“电”亮光明 硬汉本色

电力抢修,李春一干就是33年。他说,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值了。

75年·75人 | 李春:“电”亮光明 硬汉本色

李春在湖里区江头苑97号现场抢修。

厦门网讯(本组文/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见习记者 朱小翎 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前段时间,“秋老虎”持续发威,天气闷热。刚从电力抢修现场回来的李春,满头是汗,他脱下安全帽,用手擦擦光秃秃的脑袋,笑着说:“以前我也有一头飘逸潇洒的头发,现在没头发也不错,方便。我们长期在户外作业,经常一身汗。”

李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城供分公司抢修突击队队长。剃着光头,身材敦实,声如洪钟,眉目间透着一股坚毅,出现在记者眼前的他,一副“电力硬汉”的模样。

20世纪90年代初,年仅17岁的李春,踏上从苏州开往厦门的绿皮火车。彼时,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电力建设更是按下快进键。作为一名电力外线工,李春开始了守护特区万家灯火的职业生涯。

这份别人眼里爬上爬下、日晒雨淋的外线工工作,李春一干就是33年。他说,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值了。

33年前,他是听不懂闽南话、走路都会迷路的外地人,现在,他是“闽南通”、厦门“活地图”;

33年前,他是仅有高中文化的学徒工,如今,他是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领衔劳模创新工作室。

以李春为原型的纪录片《让灯先亮起来》获评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作品。可以说,他的经历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厦门电网蓬勃发展过程中成千上万电力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彩缩影。

【技术硬】

挖坑爬杆学方言认路“小白”打通关

刚来厦门时,李春比较瘦小。入职面试时,要进行体能测试。每个人提两桶水,别人可以跑,李春却只能慢慢走,但他咬牙坚持走到了终点。

正是这份毅力和坚持打动了面试官,李春成了厦门供电公司的一名学徒工。“那时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电力‘小白’。”李春说。

师傅林文德叫李春干的第一个活,是挖坑,挖电线杆的坑洞。“师傅交代坑洞要挖1.2米深,我挖了大概1米深,心里想差不多了。”李春说,没想到,师傅拿着量尺过来量,发现深度不足后,毫不留情地训斥一顿。“坑洞足够深,才能保证电杆能抵御台风,不轻易倒杆。师傅的这顿骂,给我上了职场第一课,让我深刻意识到,身为电力人,必须敬畏规章、敬畏职责。”

第二个活,是爬电线杆。“第一次爬杆时很紧张,脚扣搭不住杆,会打滑。”李春回忆说:“电线杆有12米高,越往上爬越摇晃。我往上爬了三四米就掉了下来,大腿两侧的皮都磨破了。”他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公司附近的煤炭厂有根电线杆,下班后,他没事就去爬,反反复复练,很快便熟能生巧了。

3年的钻研和苦练有了收获,李春获得了全市初级技工比武状元。后来,经过检修班、维护班、抢修班的层层训练和实践,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业务能力提升了,但李春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线工,还有两个难关要闯。

一是语言关。有一回,师傅在杆上作业,冲着李春喊,“快,拿一个铁锤!”李春听不懂闽南话,看着工具箱直挠头,最后递上了铁线,师傅一看哭笑不得。更让李春忧心的是,居民打班组的抢修电话报修,“一碰到居民说闽南话,我就听不懂,只能向师傅求助。”于是,李春下决心学闽南话,这样才能拉近跟居民的距离。

不认识路,是另一个难题。那时没有导航,李春就拿着一张厦门地图走街串巷,慢慢地,抢修走哪条路最快、城中村哪里好停车,他都了然于心。几年后,李春不但成了“闽南通”,更成了厦门的“活地图”。

如今,虽已是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但李春依然每天安排时间学习。电网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快,他总是班组中最早掌握新技术的那一个。在李春看来,基本功对电力人尤为重要。不久前,在给新员工授课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电杆少了,大部分都入地了,但作为电力人,爬电线杆是基本技能,如果某个角落还有一两根电线杆呢?”

【作风硬】

踩到玻璃和跌进粪坑挡不住抢修路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李春又和过去每一个节假日一样,坚守在抢修一线。他的身影出现在思明区鹭江道海韵园一处店面,该店面出现开关故障,他接到报修后,立刻前往现场抢修。他的妻子说,只要一接到抢修电话,他就往外跑,一天到晚看不到人。

“忙”是李春的工作标签。30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春节,半夜奔赴抢修现场,风雨中恢复供电已成常态。身边的人总说他“硬汉柔心”——他有着强烈的“共情心”,居民家里停电,他就像自家停电一样,想方设法要“让灯先亮起来”。

快,再快些! 根据国家电网有关要求,接到城区居民故障报修电话后,抢修人员必须45分钟内到达现场。“我们实行网格化布点后,平均到岗用时是19.5分钟。也就是说,用户拨打电话反映用电故障后,我们正常能在20分钟内到达用户家里。”李春说。

黑暗中奔波,风雨中逆行,总有危险不可预知。李春就曾在抢修中踩到玻璃、跌进粪坑。

早些年的一个晚上,有居民反映思明区黄厝一带出现供电故障。李春和同事沿着田头寻找线路故障。突然,他一脚踩空,掉进了一个露天粪坑。“我的整个下半身都扎进了粪坑。”从粪坑爬出来,他顾不上身上的恶臭,继续查找故障。直到修好线路后,才回去洗澡。

2012年,以李春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式成立,这支服务队肩负着厦门市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四个区的配网抢修工作,涉及100多万户居民用电。

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们奋勇在前;哪里有百姓需求,哪里就有他们奋战的身影。

2016年9月15日凌晨,超强台风“莫兰蒂”给厦门电网带来重创。“有的居民家里没电,等不及了,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一天接到的电话达100多个。”居民的焦灼与期盼,李春感同身受。他带领队伍夜以继日、连续抢修八天八夜,完成约800项抢修任务。饿了,就蹲在路边吃面包、盒饭;累了,就趴在倒下的树干、铁皮上眯一会儿。好几次经过家门口,都来不及进去。

2020年2月20日,厦门一个小区物业供电系统突发故障,两栋30层高楼的供电受到影响。80多岁高龄的黄先生住在高层,24小时靠呼吸机与制氧机生活。“物业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老人家里只备了一袋氧气,大概只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李春说,他们一边抢修客户专用变压器故障,一边紧急调来一台发电机。“我们几个队员,把50多公斤重的发电机从1楼扛到16楼,走到后面,大家腿都发软了,但仍然咬紧牙关,喊着号子往上爬,最终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

不仅守护鹭岛,还驰援山海。2016年,李春和队友支援闽清坂东镇“尼伯特”强台风救灾,现场水淹到二楼,淤泥深至膝盖,李春和队友经过七天六夜奋战,恢复坂东镇供电;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遭遇罕见特大暴雨,李春和队员千里驰援;2023年福清抢险,抽水、清理淤泥、冲选配电室、烘干电力设备……李春和队友在恶劣环境中,成功完成送电工作。“每一次抢修救灾,都是一场艰苦卓越的抢修战斗。”李春说,“只要看到来电后居民满意的笑脸,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据不完全统计,李春共参与过400多项重大政治保电、重大抢险救灾、重大事故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城供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珺珺说,李春用实际行动擦亮了“铁军底色”,创造出“光明速度”。

【创新硬】

实际工作中寻找灵感小发明很实用

从75年前的零星灯火到如今光耀夺目的一座城,电力与特区共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厦门电网发展经历着创新与变革,愈发安全、智慧、绿色。李春不仅是守护光明的钢铁硬汉,更是勇于创新的电网工匠。对于创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有着如火激情,并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李春劳模创新工作室,改进版防滑脚扣、低压带电作业绝缘护套、便捷式多功能仪器仪表箱……记者见到了一个个创新作品。

“这个低压带电作业绝缘套具,大家都觉得挺好用。”李春拿起其中一个作品仔细讲解。带电作业过程中,为了防止误碰,抢修人员通常会用胶布把带电导线缠好,这种人工绝缘包扎作业费时费力,拆卸时也比较麻烦。“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低压带电作业绝缘套具,它包括绝缘保护套和万能魔术自粘胶带,操作方便,可以大大缩短带电导线的包扎和解开时间,同时提高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灵感,小发明发挥大作用。截至目前,李春团队取得了“低压带电绝缘护套”“密集母线故障抢修快速插接装置”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改进的防滑脚扣、电缆制作架等荣获了5项群众性创新奖,同时还有10项典型故障标准化抢修方案获推广。

“这些年来,厦门电网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李春颇有感触地说,“早些年,我们就像‘电力消防员’,哪里没电扑到哪里,奔波在各个抢修作业现场。现在,厦门电网灵活互动、高度自愈,具有高可靠性,做到了运维跑在故障前,电力抢修电话越来越少,出现故障,电网可以自动精准判断故障点在哪里,我们抢修的效率显著提升。”

繁忙工作之余,李春带领服务队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乡村,举办“电力爱心课堂”“电力爱心延伸服务”等活动,每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逾100次。

劳模风采,薪火相传。李春还积极传帮带,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学,为电网系统打造集团化战斗力矩阵贡献力量。

采访最后,面对记者“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的问题,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继续干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光明志愿服务队:让光明和爱心同在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实验小学传授电力安全知识。(资料图片)5日,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李春穿上红马甲,提上工具包,与同事一起来到
2023-03-09 06:56:00
【网络中国节·春节】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远赴哈尔滨保障亚冬会电力供应
...‘年午饭’。”厦门供电公司城供分公司抢修突击队队长李春说。李春率领的抢修突击队肩负着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四个区的配网抢修工作,涉及100多万户客户用电,只要接到抢修任务,就
2025-01-29 09:37:00
亳州涡阳李春亚、李建壮、秦志祥入选“中国好人榜”
...明办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亳州市涡阳县李春亚、李建壮、秦志祥入选。当晚,李春亚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见义勇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获此荣誉,备受鼓舞,今
2024-11-12 22:37:00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用辛勤付出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口中的“春哥”,是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李春。李春率领的厦门供电公司配网抢修突击队肩负着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四个区的配网抢修工作,涉及10
2024-02-14 08:35: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为青春锚定方向——读李春雷《青春的方向》作者:张陵《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1版)李春雷讲述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放弃在内地就业机会,选择到万里之
2024-06-13 02:56:00
万物皆可“爆改”
...“脱胎换骨”。改的不是衣物,是对生活的掌控感34岁的李春鑫是一位全职妈妈,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坚持了多年的小爱好,竟让她乘上了近来火遍全网的“爆改”热潮。和
2024-03-14 12:22:00
《中华书院》打卡龙冈书院,领会“此生光明,亦复何言”的深层内涵
...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思宇、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响将打卡龙冈书院、镇远古城,感悟王阳明修炼强大内心的智慧,获取从
2025-09-05 11:08:00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电靓”鹭岛光明行 志愿服务暖人心
...团有限公司城供分公司抢修突击队队长、厦门市道德模范李春正带领志愿者,对社区公共区域用电安全进行检查。“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进社区,协助检查居民家中用电设备,将志愿服
2023-12-07 21:18:00
【我在现场】冠军养成记
...光明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春剑《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01版)【我在现场】“这毛色,像擦了鞋油,又黑又亮!”清晨,鼎沸人声唤醒了
2023-09-18 03:5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
10月8日休息?“鸡排哥”澄清:正常出摊,食品安全有检测报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关于景德镇“鸡排哥”8号将暂停出摊,计划休息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0月5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明确表示8号他没有计划休息
2025-10-05 18:37:00
农行城西支行:情暖中秋,一张矮凳的“无障碍”柜台
鲁网10月5日讯“吱呀——”一声轻响,农行城西支行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正在整理单据的大堂经理张静抬头,看见一位特殊的客户
2025-10-05 22:02:00
视频摄制:李畅 曹铮
2025-10-05 20:40:00
东湖漫评:让“青春馅料”裹满奋斗味道
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
2025-10-05 23:34:00
与国同庆,与子偕老 这个“十一”婚庆市场有多火?
大河网讯 这个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有浓浓的甜蜜爱意。“八天假期,七场婚宴”“国庆好像全国人都在结婚”……此类调侃刷屏社交网络的背后
2025-10-05 20:39:00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