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16:40:00 来源:戏说三国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刘邦图片来自网络

汉朝自成立之日起就内忧外患。外患,自然指的是雄踞北方的匈奴;内忧,则是穷。

刘邦为了应付匈奴,虽然百般不情愿,但还是听取了刘(娄)敬的建议,把一个宫女打扮打扮冒充公主送给了匈奴,名为“和亲”,其实就是拿女人的身体换一个脆弱且虚假的“和平”。

因为这一点,汉朝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

刘邦好不容易摁住了匈奴这个“葫芦”,却又浮起了“穷”这个瓢。

当时汉朝到底穷到何种程度了呢?

皇帝出行,驾车的四匹马找不到同样颜色的;三公上朝,竟然只能坐牛车。稳当倒是稳当了,可就是不太体面。

自秦末以来,多年的战争已经让国家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也是汉朝初年为何要采用“黄老之术”治国,与民休息的原因。

到了汉景帝时期,国家经过多年的休养,日子好过了。可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汉朝初年,国家的主要矛盾是匈奴和穷。可到了汉景帝时期,匈奴这个外患虽然依然存在,可内忧却发生了了变化,由“穷”变成了诸侯王们的尾大不掉。

要说起这件事,根源还在刘邦身上。

刘邦家族是没有底蕴的,在当上了皇帝之后,这个问题变得愈发突出起来。庞大的地盘将由谁来镇守?这是当时尤待刘邦解决的问题。为此,刘邦开了历史的倒车,开始分封了。

这下子,汉朝广阔的疆域倒是有人镇守了,可另一个问题却出现了。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诸侯王们的地盘太大了。

如齐王刘肥,拥有73城;吴王刘濞,拥有53城,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诸侯王,汉朝的土地几乎被分走了一半。

而且,这支诸侯王大军还在持续扩大中,毕竟,皇帝的后宫还是很多的,“造王”运动始终开展的轰轰烈烈。等这些儿子长大后,也都是要封王的。再这么分下去,汉朝就要被分光了。

其二、诸侯王们的权力太大了。

刘邦分封时,给这些诸侯王们的权力是可以养兵、可以铸钱,可以不为国家效力。

而汉朝呢?则需要独自抵御匈奴,独自完成国家建设,独自承担国家风险。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批只享有权利却不需要尽义务的人。

可这又怪谁呢?

还要怪刘邦。因为刘邦当初就规定,汉朝不得干预各诸侯国的事务,除派出一个象征性的丞相外,其他一切都由诸侯王们自己说了算。而且更重要的是,汉朝不得要求各诸侯国出兵为国家作战,各诸侯国也不得主动要求替国家出战。如有违反,轻则削县,重则削郡。再重,就要削藩了。

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害怕诸侯王们立下大功,动摇了皇帝的地位。

由此可见,汉朝在景帝之前独自支撑与匈奴的战争完全就是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可长此以往,就出乱子了。国家越来越穷,诸侯王们越来越富。慢慢的,实力的天平开始向诸侯王们倾斜了。

到了汉景帝时期,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终于,朝中的大臣们坐不住了。于是,削藩大计被提上了日程。

可诸侯王们的反应也很快,马上就做出了反应,“七国之乱”爆发。

不过,汉景帝也意识到,像削藩这种事情还是不能做得过于激烈的,不然,从削藩得到的好处还抵不上破坏带来的损失。

因此,汉景帝虽然在表面上平定了“七国之乱”,但在实际上他还是和诸侯王们达成了妥协,停止了削藩。

汉武帝继位后,那颗早就对匈奴愤恨不已的心开始躁动。

一来,汉朝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和“文景之治”,攒了一些家底;二来,年轻的汉武帝血液中有着一股躁动。这股躁动从冒顿单于写信羞辱吕后,从匈奴屡屡对大汉边境烧杀掳掠之时就开始了。

可他却不能动。

一来,自己刚继位,臣民尚未归心;二来,国家的政策不允许;其三,窦太后仍然在世。

尤其是这位窦太后,别看是个瞎眼老太太,但却把持着朝廷大权,自己根本就斗不过他。

可这一切,都在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结束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掌权了。

于是,一场已经准备了60余年的对匈战争打响了。

战争一爆发,汉武帝就就意识到,要坏事。别看“文景之治”攒了那么多的家底,可一大仗,花钱如流水。很快,过去那种“米烂陈仓、钱过北斗”的景象不见了。一旦没有了钱粮的支撑,这个仗还怎么打下去?

为此,刘彻想了一个损招,那就是卖爵位。

汉朝的爵位分为二十等,只要有了爵位,就可以既不服兵役,也不服徭役,虽然没有工资,但每逢年节,国家还会有一定数额的补贴。一次投资,世代受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因此,汉武帝卖爵位这个口子一开,老百姓们纷至沓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粮。很快,过去那空得连老鼠都掉眼泪的国库再次充实了起来。

自古以来,老百姓都不白给,在他们看来,买了爵位肯定不赔本。因为爵位能传辈,怎么着都不赔钱。

老百姓们不白给,汉武帝就更不白给了。他很清楚,卖爵位就是在饮鸩止渴。朝廷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快速积累财富,可却是个短期效应。

如果那些有了爵位的老百姓们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服兵役,再也不服徭役了,那谁去打仗?谁去搞国家建设?

汉武帝决定不遵守承诺了。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可汉武帝也不敢明着不守承诺,他又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给有爵位的人封官。爵位高的人当小官,爵位低的人当小吏。

在封建社会的任何时期,能当官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当消息传开之后,那些购买了爵位的人觉得,还是跟着汉武帝干有前途。花一次钱,享受两次待遇,这个老大今后跟定了。

可事到临头,这些人却傻眼了。小官、小吏确实当上了,可工作地点和工种却让他们大呼上当。要么是分配到上林苑养花种草,要么是分配到朔方修筑城池,要么是被分配去挖昆明池,要么是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军。这哪里是来当官啊?这不还是服兵役和徭役吗?

为此,大家纷纷表示不满。可负责接待他们的人却说,皇帝说了,让你们来当官就是干这个的。谁说当官就不能当兵了?谁说当吏就不能养花种草了?

有一些脾气倔的人当场就不干了,表示这个官不当了,回家。

要想不干了回家也行,把罚款交了先。

这下子,汉武帝在民间的名声臭了。

汉武帝也知道自己这件事情做的不咋地,他也知道薅羊毛不能仅着一只羊来薅的道理,要是把普通老百姓们这只羊的毛都给薅光了,他们非铤而走险不可。于是,他把目光对准了商人。

在封建社会,商人活得都苦不堪言,虽然家财万贯,可连一件好衣服都不敢穿;虽然骡马成群,可连马拉的车都不敢坐。属于有钱没有地位的弱势群体。

有了上次对付老百姓们的经验,汉武帝这次对付商人就策略得多了。

要论钱多,自然是商人了。汉武帝在对付商人之前,先从货币的发行权入手。

他可不像他的爷爷汉文帝那么傻,把国家的铸币权都交给了个人,而是下令,废除汉文帝时期发行的三铢钱(荚钱),改为发行半两钱。

可如此一来,屯有大量三铢钱的商人们要做的首要之事就是兑换,否则,荚钱就不能花了。

通过这一次兑换,汉武帝挣得是盆满钵满。

汉武帝砍向商人的第2刀是把盐、铁的售卖权收回国有。

不过,汉武帝做的很巧妙,他并没有直接把盐铁的售卖权收回国有,因为这么做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那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他把当时汉朝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大贸易商桑弘羊给收编了。

封东郭咸阳为大农丞,专管国营盐务;封孔仅为大农丞,专管铁务;封桑弘羊为治粟都尉,专管为国敛财。这三个人的直接领导是谁?御史大夫张汤。

三个行业专才加上那个黑了心的张汤,那国库还能不充盈起来?

待到把商人也搞定了,汉武帝觉得,是不是到了该对那些诸侯王们动手的时候了?皮币荐璧

在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由一个地方叫做白鹿原。该地以盛产白鹿出名,故名之。

所谓白鹿,其实就是麋鹿。早在秦末,这里出产的白鹿就已经史有记载。我们看过的连环画《指鹿为马》中画的都是一只梅花鹿,其实不对,赵高让人牵来的是一只出产于白鹿原的麋鹿。

白鹿原在秦汉之际属于上林苑的地盘,里面成群结队的白鹿让汉武帝动了心思。如果把白鹿皮当作一种货币,价值是否会凭添几十倍甚至百倍?

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皮币诞生了。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汉武帝命令匠人把上林苑的白鹿皮进行加工改造,发行鹿皮币。这种皮币正方形,边长是约21.35厘米。再加上宫里能工巧匠独特的防伪工艺,不怕任何人造假。

更重要的是,这种皮币只能宫廷制造,别人要想仿制,先别说那些巧夺天工的防伪手段,就说要潜入上林苑,去偷猎白鹿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不值得。

那么,这一张皮币值多少钱呢?面值是四十万钱。

这下子,商人们又哭了。

当时,每逢朝廷要采购,就拿出这种鹿皮币来交易。可这个面额确实也太大了,商人们根本就找不开。即使找开了,那铜钱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太不方便。

可汉武帝有办法,他早就想好了对策,在发行鹿皮币的时候,他就命人造出来了三种银币:

大钱龙纹,圆形,面值三千钱;中钱马纹,方形,面值五百钱;小钱龟文,椭圆,面值三百钱。

商人们也只能含着热泪用铜钱买了这些大面额的银币。这一来一去,汉武帝自然又是大发其才。

既然如此,那商人们可不可以用皮币来代替货币缴纳税赋呢?

理论上是可以的。可在当时,没人愿意这么干。

因为汉武帝还有其他命令,那就是诸侯王们来长安祭祀、朝见,一定要用皮币加玉璧进贡。而这种皮币,朝廷是不卖的。要想买,只能找商人。

商人们一看,有接盘侠啊!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而那些诸侯王们呢?明知道汉武帝是在坑他们,可又能怎么办呢?

就这样,汉武帝通过皮币荐璧从诸侯王们手中套取了大量钱财。

另外,皮币荐璧还有其他一层意思。

按照古制,采用皮币荐璧是在表示投降的时候采用的一种礼制,汉武帝就是要用这种方法让诸侯王们向自己输诚,谁要不皮币荐璧,谁就是反叛。

加持了这么一层意义,哪怕诸侯王们再不乐意,再心疼钱,也只能乖乖听命。

可如此一来,就苦了那些白鹿了。我国麋鹿种群之所以灭绝,就是汉武帝干的坏事,开了一个坏头。酎金制度

要说酎金,还真不是汉武帝搞出来的。在汉文帝时期,这个制度就存在。

每年的8月份,各地的诸侯王和列侯们都要赶赴都城,参加每年一度的在高祖庙的祭祀活动。为了表示对祖宗的虔诚,大家自然不能空着手来,都要携带黄金前来纳贡,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当然,朝廷也不会白要你的。

作为回报,朝廷会为每位前来拜祭者准备上好的美酒,古人称其为“酎”,加之祭拜时需要以黄金为礼,因此该制度被朝廷称为“酎金制度”。

那么,酎金的具体数量是多少呢?有没有标准呢?

按照汉文帝的规定,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的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也就是说,每一千户需要助祭黄金四两。

经过后世的考古验证,这个数量是正确的。

因为在2016年3月出土的海昏侯墓地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在一块金饼下刻有一行墨字“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海昏侯的食邑是四千户,结合每千户酎金四两的记载,正好符合一斤(那时候一斤16两)。

只不过在元康三年,海昏侯由于遭到大臣批评,失去了酎金的资格,这笔酎金也只能留着自己用了。

在汉文帝时期,酎金是联络诸侯王、列侯与汉朝感情的一种手段,可到了汉武帝这里,就变了味道了。

要助祭,那助祭的黄金无论在数量上和成色上都要符合标准。可时间一长,诸侯王、列侯就有意见了。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于是,数量不足,成色不好的黄金也被用于助祭。汉文帝为人厚道,对这种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汉景帝虽然刻薄了一些,但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对诸侯王和列侯们发难。

可汉武帝则不然,这不正是削除诸侯王和列侯们实力,把权力收回国有的大好机会吗?

因此,汉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酎金失侯”事件发生了,不仅106位列侯被削掉了爵位,还有一批诸侯王被削县。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推恩令

一般来说,阳谋都是无解的,不然,也不会堂而皇之的公布与众。推恩令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汉朝虽然有二十等爵位,但能够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相提并论的仅有诸侯王和列侯。

汉朝初年,并没有诸侯这个名词,只有诸侯王和列侯。

这是因为,诸侯王仅能分封给与皇帝具有血缘关系的人,而列侯是分封给异姓的。

列侯原来叫彻侯,可由于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改为通侯。后来又不行了,因为刘彻字“通”。

古代,讲究的是名贱字贵,既然贱名都要避讳,那贵字自然也要避讳。于是乎,通侯就变成列侯了。

到了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时候,那些新封的侯爵该叫什么呢?列侯自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样血缘就乱了。汉武帝就把诸侯王的“王”字去掉,称作诸侯。因此,在汉朝,凡是称诸侯的,都是皇帝的同姓。

汉朝的诸侯王们多多,诸侯王们的后宫多多,儿子自然也就多多。按照封建社会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的规则,其他儿子只能靠边站,老子偌大的家产和地位只能由一个人继承。

久而久之,就引起了这批人的不满。

可不满归不满,这可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改变不得。

可这个制度造成了诸侯王的权力和皇帝们一样,都是集权制。

要说只有皇帝一个人集权也就罢了,各诸侯王都集权,这问题就大了。

于是,一次由汉武帝主持的分家仪式启动了。分家的原则是,只要是诸侯王们的儿子,都有一块封地。

按理来说,分家这种事情由诸侯王们自己分不就得了。可汉武帝却偏要插手,在他看来,如果是诸侯王们主持分家,那些得到实惠的儿子们会感谢谁呢?自然是感谢他们的老爹。

而如果是皇帝主持分家,那他们要感谢谁呢?自然会自己了。因为这是皇帝封给他的,而不是自己的老爹分给他的。

可这一分家不要紧,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汉武帝还是被惊呆了,这些诸侯王们也太能生了。如果每个儿子都分封列侯这种级别的侯爵,任何一个诸侯王的封地都不够分的。

于是,侯爵开始贬值了,一套全新的侯爵体系出炉了。这就是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关内侯的来源。

所谓都乡侯和都亭侯,就是爵位前面不带有封号。没有封号,就意味着没有地盘。

这下子好了,十里一侯爵,侯爵数量的增多使得诸侯王们的集权不见了。没有了集权,诸侯王们还哪里来的实力与汉武帝抗衡?

汉武帝通过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三个阳谋,逐步把分散在诸侯王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国有。

从目的性上来说,汉武帝的做法是成功的,可在手段上来说,却有些不顾脸面,吃相有些难看。

可对于汉武帝来说,面子是不重要的,里子却是重要的。没了里子,他拿什么与匈奴抗衡?没了里子,他如何才能树立起大汉朝不可动摇的地位?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醉鬼在酒桌上发酒疯,结果导致两大外戚世家翻车
汉武帝在位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一天,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皇帝的舅舅迎娶诸侯王的女儿,这显然是一件大喜事。两家人社会地位都比较高,自然要操办的热热闹闹,同时
2023-06-10 17:16:00
汉武帝的统治策略:从加强皇权到推行推恩令
...例子。而让西汉王朝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汉武帝当居首功。西汉初期,这个刚建立几十年的王朝就经历了吕后之乱和七王之乱,使得天下民生凋敝,朝廷对天下的掌控力严重不足。公
2023-11-08 22:11:00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做了哪些改革?
...革。推恩令削藩、货币统一、盐铁国有,再加上军制革新,汉武帝加强皇权,为百姓带来安定太平的盛世。势大的诸侯王:削藩的开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年仅8岁的刘彻继位,是为汉武
2024-01-07 18:18:00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
2024-04-26 22:29:00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三十岁的汉武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用很平常的语气向大臣们宣布了一件事:“梁平王刘襄、城阳王兄弟之间亲近慈爱,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封地分出一部分来给弟弟,
2024-02-09 14:46:00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
说起推恩令,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条重要政令。这项政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以此来削弱诸侯的力量。最后汉
2023-05-05 17:05:00
汉武帝如何巧妙地使用推恩令削藩
...的势力。所以说历代皇帝都想削藩,却又不敢太过。然而汉武帝削藩时却无一人反抗,这又是为什么呢?汉武帝初期,虽然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经相当强大,但诸侯国的势力仍不容小觑,一些大国仍
2023-10-13 15:23:00
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是如何解决了诸侯王问题的?
...期,诸侯国叛乱问题也是让文景二位皇帝心烦不已。虽然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也把诸侯国很多权力上收Z央,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图:西汉的诸侯王叛乱此伏彼起
2023-02-02 15:09:00
此人改革将西汉推上鼎盛,汉武帝却将他杀死
...的朝代,政治家萧何、曹参,军事奇才韩信等。尤其是在汉武帝手下的汉朝更是辉煌无比,北击匈奴,内削诸侯,汉武帝的赫赫功绩,自然少不了手下一帮人的辅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为汉武帝
2023-07-02 09: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