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海南自由贸易港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条例》施行助力打造教育开放新高地
“留学海南”,更有保障了
■ 本报记者 黎鹏 通讯员 裘坤溥
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如今,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别具一格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各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海南自由贸易港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3年11月颁布,今年1月正式施行,为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试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后,试验区新增办学机构(项目)两所(个),入驻高校专业达到20余个,各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预计今年将实现师生规模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季学期,试验区统筹入驻高校开放33门共享课程,纳入各高校课程选修范围,并将为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出具开课高校成绩单,成功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为入驻高校学生开启多学科、多文化、跨校学习的新体验。
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马云卿对此深有感触。“跨校、跨专业选修课程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感受到不同学校、学科间的交融与碰撞,激发我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渴望,也让我有机会结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
让马云卿十分认同的,还有“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在他看来,“大共享”的实现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而“小学院”的实现则帮助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学习与交流。
和马云卿同一专业的孙逸凡,则对跨校合作开展活动和项目更加青睐。在跨校合作的科研项目中,他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伙伴们不断调整沟通方式,明确分工,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时,大家在团队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条例》实施后,试验区也获得了更多科研投入支持。今年5月,省科学技术厅与试验区联合设立《2024—2025年海南省黎安教育科技创新联合项目》,合计投入科研资金5500万元,专项支持试验区内各入驻高校和其他企事业科研单位开展省级科研课题研究。这让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负责人薛涛倍感振奋。
“我们愿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海南的科研项目、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薛涛说,在学院积极鼓励下,他和团队分别申请了多个黎安教育科技创新联合项目,希望为自贸港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本报椰林6月9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