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10: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山东人当初“闯关东”,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古河往上寻。

这首打油诗的作者,是山东莱阳人孙良,他也被称为山东人东北“放山”(也叫“走山”)的鼻。

孙良,原是给地主扛活的长工,有一天他听说长白山有种名叫“棒槌”的植物,价值非常高,堪比黄金。孙良听了之后来了兴致,便与一个叫张禄的同乡,千里迢迢远赴长白山去挖人参。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俩人辛辛苦苦干了3年,挖了不少人参,商定再分头干3天,然后就打点行装,带上收成回山东老家。

谁知,张禄一去,再也未归。孙良急得直跺脚,便出去到处寻找,可是找了7天7夜也没找到。

这时候,身边的干粮也吃光了,孙良又累又饿,昏倒在蝲蛄河旁边。不知过了多久,孙良苏醒过来,捧了几口河水喝了。

接着他看见水底有只蝲蛄,便抓来活嚼生吞了。这一来他顿觉身上有了点力气,随即抓起一块尖石,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那首打油诗。

研究近代、现代史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叱咤风云的东北将领,籍都是山东。

别的不说,东北抗联将领有一半以上都是山东人。电视剧《闯关东》里面的主角朱开山,原型叫祁致中,老家就是山东的。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也是山东牟平人。这些山东人,都是闯关东到的东北。

闯关东称得上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自发的、长期连绵的人口迁移活动。

从清朝到民国,一波又一波的山东人拖家带口到东北去,在那里安家落户,这就是闯关东的来历。

古语说“树挪死,人挪活”,似乎只有迁徙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发家致富。不过在我们的记忆中,背井离乡也是个凄惨的词语,往往跟灾荒联系在一起。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可以说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无论是政府强制的迁徙,还是百姓自发的,一般都不是大家主动的选择,而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尝试。

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要拖家带口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努力和拼搏,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在我国历史上,有四次著名的人口大迁徙行动,分别是湖广填四川、走西口、下南洋和闯关东,其中当属闯关东规模最大、迁徙人口最多,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年山东人离开家乡,寻找幸福,他们为何不去繁华、富裕且气候温暖的南方,而是直奔贫穷落后,却又天寒地冻的东北?

闯关东,闯关东,哪里是“关东”?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关东”一词,在古代以专指函谷关以东;而到了明清,关东的范围则是特指山海关以东的大片区域,其中也包含了内蒙古东部。具体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的东五盟市。

关东和中原地区的最大区别,除了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寒冷。

鲁迅先生曾经引用过一个俗语:“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也从一个侧面让大家领略到东北的冷。

燕山在京津冀的北边,是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与关东接连,但关东的纬度更高,其寒冷程度燕山也得承让三分。

高纬度和邻近冷空气发源地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让关东地区的气候非常寒冷,一年大多数时间东北大地都被冰雪覆盖。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东北的降雪常常达到几十厘米,大雪没过膝盖在中原地区是奇观,在东北地区则是家常便饭。

东北气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冷空气持续时间特别长,春季与秋季并无明显界限,基本上夏季过完不知不觉就快到了漫长的冬季。

东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历史学家袁闾琨的《奴尔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一书指出,明朝洪武年间,东北卫所人口有115万,根据明代全国人口增长推断,1616年之前辽东的汉族人口不会少于400万。

但是到了道光年间,东北人口只有区区79万。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清朝统治者把东北当做他们的“龙兴之地”,对东三省采取了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原因很简单,害怕汉族百姓到那里开荒,破坏了他们的“龙脉”。

清廷这样做,还有一个不可示人的目的,那就是清廷统治百倍于己的汉人,缺乏自信,打算万一哪一天丢了江山,还可以回东北老家,继续苟延残喘。

可是到了后来清朝中后期,随着全国人口大幅度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内地灾荒不断,内地人民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不顾政府的封禁政策,拖家带口到东北去垦荒。

既然封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那就不如放开。

再说,放开之后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它不但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还有利于增加边疆人口,巩固边境,抵挡沙俄的入侵。

在此情况下,清廷于咸丰十年才逐渐放开封禁。从那之后,东北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到清朝灭亡时,东北人口已经激增到1200万,跟清朝低谷期相比增加了十几倍。

即便如此,东北的人口跟内地相比,依旧少得可怜。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清朝末期,全国的人口平均密度是42.24人/平方公里,同时期山东的人口密度属于较高的地区,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47人,东北人口密度则是在每平方公里27人。

由此可见,关东地区的特征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东北人口稀少,耕地却很辽阔,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拥有耕地约3亿亩,占到全国耕地总量的六分之一。

而且黑土地十分优质,天然肥沃,盛产大豆、高粱和大米,其中大豆、高粱是耐旱作物,适合广泛种植。

还有一点,东北水资源丰富,东三省年降水量充沛,比山东、河南多了2倍。

在古代,华北、西北地区都出现过大旱,东北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旱灾。这就保证了到东北去的人,粮食问题可以解决,不会饿肚子。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除了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大,还有就是物产丰富。东北三宝全国知名,东北动植物资源丰富,漫山遍野都是药材,不耕地也饿不死人。

有一个原因有些出人意料,人们迁移到那里去,还因为在近代史上,东北城市化的程度走在全国前列,至少比山东、河南城市化进程要快得多。

1907年,东北已经建成有75个城市,城市人口达到180万。之所以如此,也因为在20世纪初,大量俄罗斯、欧美、日本和朝鲜移民的到来,加速了东北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跟繁荣和富裕密不可分,城市繁荣了,该地区的整体消费水平自然就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对来说就比很多地方高。

如此说来,人多地少的山东人喜欢去“闯关东”就不难理解了。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问题来了,为什么西口叫“走”,南洋叫“下”,去关东为何叫“闯”?

因为当时的山东人想要到关东去,不同于山西人走西口路途较近,也不同于闽粤人下南洋需要乘船,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突破几个障碍。

第一是路程遥远,前路茫茫。

在铁路建成前的时代,想要到达关东,胶东半岛的人会就近选择海路抵达辽东半岛,再向东北腹地行进,大部分山东人是靠着两条腿走过去,这是一场遥远的旅程,路上要经过千辛万苦。

山东大汉不怕走路,但是还有老人和孩子,就只有推着独轮车,或者干脆肩扛手提。当然,也有人赶着马车去的,民国时期星罗棋布的马车店就是那时候诞生的。但马车那样的交通工具,穷人是用不起的。所以在长达数月的旅途中,要战胜疾病,饥饿并非易事,很多闯关东的人过了山海关就走不动了,只能倒在半路。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二点就是朝廷禁令,这是针对清朝中前期而言,后期就基本上放开了。

第三点就是沿途的土匪了,在清朝晚期,东北土匪横行,张作霖就是马匪出身,他们打家劫舍,占山为王,无恶不作,倒霉的话遇到他们,也够喝一壶了。

第四点就是需要跟东三省的原住民搞好关系。

尽管东北地广人稀,但是人多了资源平均量肯定减少,跟当地人发生矛盾在所难免。虽然东北原住民大多也是热情好客,但新来的毕竟在某种程度上是要抢夺资源,跟他们搞好关系并非易事。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五是要能吃苦。

东北土地肥沃是不假,但是好的耕地早已是名花有主,荒地需要开垦,要流血流汗。山西人走西口是与少数民族经商做生意,闽粤人下南洋对东南亚原住民来说也有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山东人去的往往是不见人烟的荒原,跟人倒是不怎样打照面,跟走兽猛禽倒是不少打交道,真实地应了一个“闯”字。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山东人为何依旧选择闯关东,而不是到更富饶、更温暖的南方地区,原因是多方面的。

山东地区的人选择闯关东而不去南方,原因有如下六个。

第一,文化的原因。

山东人性格豁达,顾及家庭,又能吃苦,连绵不断地闯关东后,造成了关东一带山东移民越来越多,先闯荡成功的人又带动了老家亲族前来投奔,导致东北越来越具有山东气质,文化上基本没有差异。

而南方人性格比较温和,细腻、内敛,又比较精明。山东人到了南方需要更多的跟人打交道,而不是跟土地打交道,自忖玩不转本地人,影响了去南方闯荡的决心。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二是农耕习惯。

南方尤其是沿海,属于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纺织厂、兵工厂、造船厂、印染厂遍地都是。在这些工厂上班,需要的是技能。南方人是靠手艺,靠工商业过活,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有这种传统艺能。

山东人多半是农民,只会耕地种庄稼,到了南方会不适应,要重新学习从事工商业或者是制造业,这可是要命的节奏,对不善言辞的山东人来说,远不如种地自在。

到东北之后,山东人大多还是选择开荒种地,跟久违的土地打交道,不用培训就能“上岗”,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行。

而且南方和北方气候不同,种植的农作物自然也不同,栽培技术也不同,山东人到了南方还需要重新学习种植,挑战很大。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三,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山东人把热切的眼光只盯在土地上,可南方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和两广地区,人口密度很高,在全国排名都在前列,人均耕地排名却非常靠后,人多地少的情况不比山东本省强

如果离开山东的人选择来到南方,一贫如洗的他们看不到多少需要雇人耕种的土地,想要长期立足,土地资源短缺的地方地价就高,房价也高得离谱,往哪去工作能攒够这笔“巨款”?

没有钱买地,没有地盖房,那就难以立足。

但是东北就不同了,那里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很多是无主荒地,当地政府支持垦荒,只要用借来一把锄头,一些种子,就能把荒地翻出来种植庄稼,在号称插根筷子都能生长的东北黑土地上,几个月之后就能见利。

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打下基础,家族完全可以扎根,生息繁衍。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四是气候原因。

南方气候潮湿多雨,种地时面对的血吸虫病等各种疾病让人防不胜防,贸然前往的直接后果,很可能就是水土不服,比较难以适应。

可别小看了水土不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得重病,在医疗不发达的百年前来说,这对贫穷的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存在。

第五,语言关。

山东人的语言和东三省一样,都属于北方语系,沟通没有障碍。

南方各省有多种语系,有吴语、客家话、长沙话、南昌话等等,任何语系在山东人听来都如同天书,山东人到了南方跟到国外差不多,连正常交流都无法进行,又如何生存呢?

还有很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政策倾斜。

清朝中后期,为了巩固边防,发展农业,朝廷对关内人民移民东三省持支持、鼓励的态度。即便是到了民国乃至建国后,东北大量重工业工厂都需要优质的外来人工,山东人撑起了这份需求。

山东人为何非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山东人选择闯关东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并非一时兴起。

清朝末期,很多山东人到了东北,在那里扎下了根,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正像下南洋,走西口和今天的出国淘金热一样,虽然走的是同样的路,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当年的山东人珍视土地如同自己的生命,无论走到哪里,都梦想着过上有地农民的生活,放眼全国,只有东北辽阔的黑土地才能满足他们的渴望,所以才吸引着一代代山东人络绎不绝地前来闯关东。

他们有的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有的成为产业工人,有的人后代又离开东北回到了山东老家,不管怎么说,闯关东确实解决了千千万万山东人当年的生存问题,这片黑土地的记忆也将根植于他们的血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1 1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人为何选择来到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裕的南方呢
...自古以来,南方都是富饶地区,且气候宜人。可为何当年山东人闯关东选择来到寒冷的东北地区而不去富裕的南方呢?被遗忘的东北哪个地方的土地好?在中国这块肥沃土地中,还属于东北的黑土地
2023-01-17 20:51:00
“山东不反,中原不灭”,大家知道这是何原因吗
...不必太过认真!首先,山东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古山东人都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他们修身齐家,忠君爱国。绝大部分山东人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家国情怀的,这种忠诚是印在骨子里的,他
2023-01-07 13:18:00
山东美食独具特色,7大经典美食,看看您吃过哪几种?
...,让人回味无穷。鲜美的酱汁,配上嫩滑的面条,体现了山东人独特的美食智慧。六、临沂炒鸡临沂炒鸡以其特殊的炒制工艺,使鸡肉保持鲜嫩多汁,口感酥脆。用料讲究,调味独特,临沂炒鸡成为
2024-01-11 09:10:00
山东春晚大咖云集,央视主持人倪萍周涛加盟,还有冯巩蔡国庆任贤齐
...也加盟今年的山东春晚,在采访中,张小龙也表示,身为山东人的自己此次能得山东春晚的邀请也代表着家乡对自己的肯定与认可,为此自己也是深感荣幸。 参加录制的嘉宾和主持人还透露,除
2022-12-29 17:23:00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去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裕的南方?
闯关东、下南洋和走西口应该是清朝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运动,由于清朝中后期之后的战乱日渐频繁,导致中原大地愈发民不聊生,因此为了躲避战乱,大量的百姓只得选择背井离乡,逃离了这
2023-10-19 16:18:00
天下馒头一石,山东独占八斗
...人说是大葱,因为山东的别号为“葱省”,但并不是所有山东人都爱吃葱。不过有这么一样食物,几乎统一了山东人的味蕾,那就是家家户户饭桌上几乎每顿饭必不可少的“山东大馒头”。在晋、冀
2023-09-13 09:48:00
山东的“好”直达北京!“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北京推介启幕
大众报业记者 田汝晔 孙雪萌 仇晶 杨璐“山东人实在,那儿的东西也好。”“我和家人专门预约了现场票,打算一起去逛逛。”相约北京,品味齐鲁。“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
2023-11-10 08:52:00
山东人到底有多喜欢存钱?
都说山东人豪爽,毕竟从宋朝的梁山好汉到现在爱喝酒的山东汉子,都让人印象深刻。可大家又都说山东人爱存钱,这与山东好汉的形象有点不符。和别的省市相比,山东人到底有多喜欢存钱?其中内在
2022-12-19 22:40
山东人最想骂“滚出去”的东西,它排第一
...淹没”(图/小红书) 而通常每当话题进行到这个时候,山东人总会突然眼前一黑……看看其他地方的季节限定特产——节日,美味,甜蜜的烦恼。再瞧瞧山东人眼中的季节限定特产,除了豆橛
2023-08-25 09: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