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0:37:00 来源:情怀历史号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907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历二主,共存在18年。诚然,在五代十国时期,18年不是最短暂的历史。不过,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因为疆域相对偏僻,这导致前蜀的存在感也比较低。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前蜀的两位皇帝。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一、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王建成为神策军将领。神策军作为唐朝的禁军,在唐朝中后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过,王建没有一直留在朝廷,因为遭到了排挤,王建出任利州刺史。来到四川后,王建在阆州招兵买马,扩张势力,并在牙将张虔裕、部将綦母谏的劝说下,网罗人才,善待百姓,坚守尊奉唐室的大义名分。对此,在笔者看来,王建的一系列行为为他割据巴蜀之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与此同时,唐朝因为自身实力的不断衰弱,只能用官职和爵位来拉拢这些割据一方的武将。

天复三年(903年),王建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称帝后,尤其善待文士,所以有爱才惜才的名声。

但后期王建为了防范篡位,冤杀了战功显赫、深得民心的王宗涤和投奔前蜀的勇将刘知俊,猜忌迫害有识之士,加速前蜀的腐朽程度;又多内宠,重用宦官,导致前蜀内部矛盾尖锐。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终年七十二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二、王衍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前蜀末代皇帝,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一说为徐贤妃之妹徐淑妃)。早在太子期间,王衍就表现出自己玩物丧志的一面。不过,因为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王建还是将皇位传给了他。

王衍即位后,更加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与此同时,太后、太妃卖官鬻爵,更加剧了前蜀的腐朽和衰败。乾德元年(919年),王衍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这显然是莫大的讽刺了。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时年二十八岁,后被封为通正公。

此外,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流传于世。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一位皇帝,王衍或许会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导致王衍在历史上饱受诟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简介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河南沈丘)人。人称“贼王八”,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
2024-07-05 15:00:00
朱温在汴州登基,哪四大藩镇拒不承认
...大梁王朝,他就是这个王朝金字塔塔尖上的明珠——大梁皇帝。然而时局并不容乐观。除去当时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之外,天下尚分属10个(含梁)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割据政权,这10个政权共
2024-03-25 16:59:00
王建割据西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蜀中优势
...在后梁建立仅仅五个月后,原唐朝将领王建在成都正式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后梁与前蜀的建立,标志着“五代”与“十国”并立局面的形成,自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五代十国。王
2023-09-18 22:07:00
刘备在四川称帝六百多年后,谁复制了他的成功
...坊。唐昭宗 天子流离,枭雄皆欲奇货可居。王建上表请皇帝迁都成都,割据江淮的杨行密也上表请皇帝去江都,雄踞中原的朱温则请皇帝去洛阳。唐昭宗受制于韩建,哪里都去不了,不过他下诏
2024-05-14 21:51:00
田令孜是怎么得到朝廷大权的
...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他最后已经到了权倾朝野,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地步,一个小小宦官是如何得到朝政大权的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田令孜,田令孜拥簇唐僖宗奔蜀。后来田令孜被封为晋国
2022-12-23 17:08:00
唐朝末年哪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
...伯温视察后回禀道:“圣上父母葬在龙窝里,怪不得能做皇帝!”关于这样的传说,在唐朝末年也出现过,一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30年后便成了开国皇帝。这人便是前蜀开国皇帝
2024-03-02 21:10:00
...儿子,这些人为他冲锋陷阵、出谋划策,帮助王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王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江山会因这些养子而丢掉。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兵西征,最终灭掉了前蜀。那么,前
2023-02-24 10:32:00
...为中尉(宦官总管),自领西川监军,不久被西川利州刺史王建所杀。唐僖宗才回到长安。唐朝已面临时崩溃。公元888年3月僖宗病死于长安宫中的武德殿。
2024-05-21 07:16:00
王建:从全取三川到闭门做天子
...弑昭宗于洛阳,随后立其子李祝即位,是为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宣帝。次年一月,当洛阳派来的告哀使者司马卿来到洋州地界时,王建让武定军节度使王宗绾出面将司马卿赶了回去。王建假惺惺
2024-03-25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