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0:37:00 来源:情怀历史号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907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历二主,共存在18年。诚然,在五代十国时期,18年不是最短暂的历史。不过,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因为疆域相对偏僻,这导致前蜀的存在感也比较低。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前蜀的两位皇帝。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一、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王建成为神策军将领。神策军作为唐朝的禁军,在唐朝中后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过,王建没有一直留在朝廷,因为遭到了排挤,王建出任利州刺史。来到四川后,王建在阆州招兵买马,扩张势力,并在牙将张虔裕、部将綦母谏的劝说下,网罗人才,善待百姓,坚守尊奉唐室的大义名分。对此,在笔者看来,王建的一系列行为为他割据巴蜀之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与此同时,唐朝因为自身实力的不断衰弱,只能用官职和爵位来拉拢这些割据一方的武将。

天复三年(903年),王建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称帝后,尤其善待文士,所以有爱才惜才的名声。

但后期王建为了防范篡位,冤杀了战功显赫、深得民心的王宗涤和投奔前蜀的勇将刘知俊,猜忌迫害有识之士,加速前蜀的腐朽程度;又多内宠,重用宦官,导致前蜀内部矛盾尖锐。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终年七十二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二、王衍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前蜀末代皇帝,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一说为徐贤妃之妹徐淑妃)。早在太子期间,王衍就表现出自己玩物丧志的一面。不过,因为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王建还是将皇位传给了他。

王衍即位后,更加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与此同时,太后、太妃卖官鬻爵,更加剧了前蜀的腐朽和衰败。乾德元年(919年),王衍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这显然是莫大的讽刺了。

前蜀存在18年,历经两位皇帝,他们结局分别如何?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时年二十八岁,后被封为通正公。

此外,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流传于世。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一位皇帝,王衍或许会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导致王衍在历史上饱受诟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简介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河南沈丘)人。人称“贼王八”,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
2024-07-05 15:00:00
朱温在汴州登基,哪四大藩镇拒不承认
...大梁王朝,他就是这个王朝金字塔塔尖上的明珠——大梁皇帝。然而时局并不容乐观。除去当时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之外,天下尚分属10个(含梁)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割据政权,这10个政权共
2024-03-25 16:59:00
王建割据西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蜀中优势
...在后梁建立仅仅五个月后,原唐朝将领王建在成都正式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后梁与前蜀的建立,标志着“五代”与“十国”并立局面的形成,自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五代十国。王
2023-09-18 22:07:00
刘备在四川称帝六百多年后,谁复制了他的成功
...坊。唐昭宗 天子流离,枭雄皆欲奇货可居。王建上表请皇帝迁都成都,割据江淮的杨行密也上表请皇帝去江都,雄踞中原的朱温则请皇帝去洛阳。唐昭宗受制于韩建,哪里都去不了,不过他下诏
2024-05-14 21:51:00
田令孜是怎么得到朝廷大权的
...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他最后已经到了权倾朝野,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地步,一个小小宦官是如何得到朝政大权的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田令孜,田令孜拥簇唐僖宗奔蜀。后来田令孜被封为晋国
2022-12-23 17:08:00
唐朝末年哪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
...伯温视察后回禀道:“圣上父母葬在龙窝里,怪不得能做皇帝!”关于这样的传说,在唐朝末年也出现过,一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30年后便成了开国皇帝。这人便是前蜀开国皇帝
2024-03-02 21:10:00
...儿子,这些人为他冲锋陷阵、出谋划策,帮助王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王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江山会因这些养子而丢掉。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兵西征,最终灭掉了前蜀。那么,前
2023-02-24 10:32:00
...为中尉(宦官总管),自领西川监军,不久被西川利州刺史王建所杀。唐僖宗才回到长安。唐朝已面临时崩溃。公元888年3月僖宗病死于长安宫中的武德殿。
2024-05-21 07:16:00
王建:从全取三川到闭门做天子
...弑昭宗于洛阳,随后立其子李祝即位,是为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宣帝。次年一月,当洛阳派来的告哀使者司马卿来到洋州地界时,王建让武定军节度使王宗绾出面将司马卿赶了回去。王建假惺惺
2024-03-25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